包愚君
摘 要:在初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具有雙邊互動關系,所以課堂教學應當采取切實的措施調(diào)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從而保證教學質量。學生以主動參與的形式,達到教學主體意識的實現(xiàn),讓學生從感官上深入探析自身主動參與課堂教學、與教師的教學互動的深刻意義。
關鍵詞:初中數(shù)學教學;參與意識;提高能力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者不應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知識獲取過程的主動參與者?!背踔袛?shù)學教學越來越向加強與學生的互動活動發(fā)展,這和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是分不開的,課堂的主體應該是學生。許多教學方法都強調(diào)學生要有一定的課堂教學參與度,學生只有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才能自我探究,獲得新的知識,提高學習能力。
一、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階段學生參與意識培養(yǎng)的重要性
在初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具有雙邊互動關系,所以課堂教學應當采取切實的措施調(diào)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從而保證教學質量。學生以主動參與的形式,達到教學主體意識的實現(xiàn),讓學生從感官上深入探析自身主動參與課堂教學、與教師的教學互動的深刻意義。教師對于學生參與意識的培養(yǎng),再度成為當代教學的一大焦點與熱點。“參與”依然是學生主動學習的有效推動力,促使學生向更愛學更易學的方向邁進,便于學生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參與意識的提高使學生主體意識越來越強烈,進一步提升了課堂參與的自覺性與積極性。
眾所周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當學生學習的合作者、組織者和引導者,而學生才是整個學習的主人。學習過程可能在一般學生眼中是一項枯燥乏味的事情,教師有責任給學生營造一種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感。沒有學生的課堂參與,學習活動就不能成為主動、個性和生動的過程。而且教學的好壞和課堂的教學效果是分不開的,這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課堂參與情況。
二、如何培養(yǎng)學生在初中數(shù)學課堂上的參與意識
(一)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學習積極性是學生學好初中數(shù)學的催化劑,是學習初中數(shù)學知識的推動力,是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學習的樂趣,積極參與數(shù)學課堂的基礎。在平時的教學當中,教師應該格外注重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培養(yǎng),用各種各樣的方法,如小組探討、數(shù)學實驗、分組提問的方式提高學生對初中數(shù)學學習的濃厚興趣。在這些方式當中,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小組探討,教師可以給學生設置合適的背景或者問題,讓學生開展小組之間的交流活動,引導學生更多地思考和參與初中數(shù)學學習活動。教師在課程講授開始,可以用有趣的教學導入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基石,善于抓住學生的關注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教師所設置的問題就很容易解決。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所教授的學生不同、教學內(nèi)容不同,所以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導入方式,例如講授勾股定理,就可以先講解勾股定理的起源故事,讓學生對此產(chǎn)生興趣。然后,再舉幾個利用勾股定理解決問題的例子,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最后,讓學生自己講講生活中用到勾股定理的例子。這樣既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夠增加學生的參與度。
(二)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
在很多初中數(shù)學教學課堂上,教師呈現(xiàn)的教學內(nèi)容死板,課堂氛圍沉悶,學生自然不愿意主動融入到教師的講解中。教師和學生的關系也不是“新課標”中說到的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關系,學生自然不愿意和教師交流。所以,給學生營造一種良好的、民主的、和諧的教學氛圍至關重要。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在教學時一定要有以學生為主體的意識,耐心地對待學生。教學任務不單是要教師自己解決,更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合作完成。在課堂上遇到不愿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學生,教師應當用提問或者其他方式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想法,不能一味地否定學生的想法,當他們回答得新奇、有創(chuàng)新點的時候,要給予表揚和鼓勵,以便他們樹立自信心。這樣能夠激發(fā)學生對初中數(shù)學知識的思考,讓學生做到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參與意識。
(三)鼓勵學生動手進行實驗
數(shù)學和物理、化學學科一樣,是一門需要實驗的學科,只有通過自己動手做,才能發(fā)現(xiàn)真知、感受真理。在課堂教學中,通過一些簡單的動手實驗,既能增加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機會,又能讓學生牢牢地掌握知識,也給學生提供了一個探究數(shù)學真理的機會。比如說在探究“圓與圓之間的位置關系”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做兩個圓紙片,通過移動的方式找尋其中的規(guī)律。在提出要求的時候,教師不要給過多的限定條件,讓學生把自己的想法呈現(xiàn)在數(shù)學課堂上。通過實驗學生能很容易地歸納總結出兩個圓的位置關系及其判定,同時對相應知識的形成過程也有較深的了解。因此,學生通過數(shù)學實驗手腦并用獲得了直接的感性認識,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有利于右腦的開發(fā)并能引發(fā)奇思妙想,產(chǎn)生大膽的猜想和創(chuàng)新,使得所學的知識真正轉化為自身的知識結構,有利于鍛煉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