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青蘭
摘要: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識字教學對未來學生的閱讀、作文和口語等都具有關鍵作用,是啟蒙小學語文教育的重要內容。本文通過在傳統(tǒng)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過程中引入現代教育技術,并結合視頻、動畫、范讀、范寫等直觀教學手段改善小學生識字能力和綜合水平,提升小學生學習興趣和主動性,為小學生學習好語文奠定基礎;同時,促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提升教學水平和方式,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識字;教學;多媒體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多媒體、電子板、音頻、視頻、動畫等技術手段具有可變性、創(chuàng)新性、傳播速度快等優(yōu)點,也逐漸成為輔助工具和技術應用于各種課堂教學中,為豐富教學手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授課效率起到重要作用。小學語文教學大綱中指出識字教學作為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內容,教學方式對引導小學生熱愛語文學習和增強對漢字的識別和認識能力具有直接作用。因此,對于剛剛進入小學的學生們說,識字教學的技術手段在提高小學生們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其學習興趣中有著積極的作用;不僅了解漢字的寫法、讀音,而且還充分理解漢字,從而讓小學生從拼寫到讀音再到意義全面切實的掌握漢字。本文將討論小學低年級語文中識字教學與現代多媒體技術等相結合對教學和學生等影響,以及在教學中的優(yōu)勢。
一、我國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現狀分析
我國識字教育發(fā)展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從漢字誕生之日起。目前我國小學識字教育的發(fā)展大約經歷過傳統(tǒng)集中識字時期、近代分散識字時期及現代集中和分散識字融合發(fā)展時期[1]??v觀我國識字教學的歷程和方法,不難發(fā)現其中也存在優(yōu)勢和問題。隨著社會的進步,小學低年級識字方法也不斷蓬勃發(fā)展,包括1970年左右的部件識字、字根識字、字謎識字和科學分類識字等;發(fā)展到80年代識字教學中往往注重“注音識字、提前讀寫”以及韻語識字等方法[2];隨著數碼及多媒體的產生,也出現了電腦雙排識字、定頻識字等多種識字方法。各種教學方法的興起為豐富識字教學做出重要貢獻,然而在實踐教學過程中也存在方法適用性不廣、讀寫銜接不上及不重視識字能力培養(yǎng)等。
二、多媒體在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中的應用
(一)激發(fā)興趣、加強師生交流
低年級小學生們普遍存在注意力不集中、思維認識能力弱等情況,且學生們在幼兒園階段就已經學習過少量簡單漢字,如何在小學識字教育中激發(fā)小學生們對識字的積極性、調動其興趣,使學生們能掌握識字內容是保證識字教學質量的關鍵。隨著多媒體技術進入小學識字教學示范應用中,教師可以通過視頻、動畫、音頻和直接示范等方式進行識字教學,這些形式是單靠教師講解很難讓學生理解并記住,因此借助多媒體將復雜、抽象的識字教學轉變成為識字游戲或者趣味識字教學等,從而提升學生對認字的興趣愛好,調動其積極性和主動性。
在傳統(tǒng)的課堂識字教學中,教師通常純粹講解漢字的寫法,而加入了多媒體技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形象的動畫或者視頻激發(fā)學生思考,鼓勵學生參與教學中,教師不再是一味講解,這樣增強了師生、學生之間的交流。除此之外,低年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表現注意力不集中和好奇心強等。教師通過游戲識字、兒歌識字或謎語識字等方式與學生進行互動教學,增加師生之間情感交流。例如,教師在教授“坐井觀天”這一成語時,經過教師講解小學生并無法理解成語意思自然難以記住各字詞的寫法,然而通過多媒體圖片中小青蛙在井底看天僅看到一個圓圓洞口大的天空時,小青蛙認為那就是天空了;然而當小青蛙真的爬上井口卻發(fā)現天空時無邊無際的(圖1)。學生在看到動畫視頻時即喜悅又興奮,無形中就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增強對字詞的理解記憶,讓學生主動愛上語文學習。
圖1 “井底之蛙”課堂教授示意圖
(二)直觀教學、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
在漢語的識字教學中經常會遇到多音字的分辨和認識,傳統(tǒng)的教學依靠黑板和粉筆及教師的發(fā)音來教會學生識別多音字,然而成效并不顯著,還是存在大量認錯、寫錯的情況。然而,隨著多媒體等現代教育技術的引進,多音字的識別和認識不在成為教學難點。以認知“魚”、“漁”和“余”為例,教師在多媒體中顯示動畫的魚在水中游動,活潑又生動,讓學生明白“魚”是在水中生活的一種動物;在識別“漁”的時候,教師在多媒體中顯示一個白發(fā)老人在水邊釣魚的情景,讓學生明白“漁”是一個釣魚、捕魚的動作,而且該行為多數發(fā)生在水邊,即幫助了學生記憶,同時與“魚”區(qū)分詞語的動名詞詞性;而在學習“余”的時候,多媒體中顯示桌上有5條魚,爸爸媽媽和寶寶各吃了1條,還余幾條呢(圖2)?這樣一來,學生就明白了“余”是剩余、剩下的意思,與“魚”和“漁”不是同一個內容。而這三個字是讀音相同,但是意思各不相同,通過多媒體演示,形象和直接的讓學生明白詞語意思,同時可以通過視頻演示范讀和范寫內容,讓學生記憶深刻。而多媒體視頻中演示的識字動畫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想象情景,開拓學生的想象力,鍛煉其思維能力。
圖2 “魚”、“漁”和“余”的課堂教學示意圖
(三)提升教師教學能力、豐富教師認知經驗
隨著中小學義務教育的普及和教師能力要求的提升和發(fā)展,教育部等相關部門也在不斷要求要提升教師能力和基本素質。隨著現代教育技術迅速的引入到小學語文的識字教學中,對教師來說也是一種挑戰(zhàn)。以福建福州倉山區(qū)某小學一年級學生為例,通過培訓過的教師在使用現代多媒體教具上,與學生的互動頻率比未培訓的教師顯著高出13%;在教學效率上顯著高出9.7%;在學生、家長對教師好評度上高出11.4%,數據表明通過使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識字教學能顯著提升教師教學能力。同時,教師在準備教學多媒體材料的過程中,通過學習和查找相關材料,也在不斷豐富其自身的認知和學識,能起到良好的媒介作用。
三、現代教育技術在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中的應用優(yōu)勢
(一)提高教學效率
通常教師備案以手寫教案為主,耗時費力,且對于新上崗教師來說存在教學內容不連貫等問題。在識字教學中引入現代教育技術,教師在課前進行多媒體教學文本或幻燈片的制作,雖然課前耗時時間可能加長,但是綜合教學效果和課堂教學內容,縮短了學生理解和認識時間,這樣不僅提高了教學效率,同時讓學生對生字的認識更加直觀[3]。
例如,教師在教學“粉”字,將文字拆開成“米”和“分”,通過視頻中研磨米粒的過程就可以讓學生清晰的了解這個字的來源并深刻記憶。
(二)提高學生興趣和參與主動性
低年級小學生的課堂教學中除了單純的教師講授外,學生的參與和互動是培養(yǎng)小學生學習興趣和提升其主動性的關鍵因素。教學中引入多媒體技術,用音樂、視頻、游戲和謎語等方式進行填詞、認字聯系,讓小學生們以娛樂的形式參與到學習中,將學生的被動學習轉變成主動參與,提高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除此之外,通過現代教育手段借助多媒體技術可以重復發(fā)生過的事情,即重復講述學生理解困難和教學重點,學生從視覺、聽覺等方面理解識字技巧,突破識字重難點,保證課堂教學的高效化和人性化[4]。
四、結語
低年級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是小學生語文學習的基礎內容,其教學效果和質量直接影響其閱讀、寫作、拼讀和口語交際能力等,在語文教學中具有重要地位。然而,由于低年級小學生常常伴有注意力不集中、理解能力差等問題,隨著加強教師應對識字教學方式的轉變和積極引入現代化教育手段,在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中適量引入多媒體技術教學手段不僅豐富教學內容,活潑教學形式,拓展學生視野和思維,同時培養(yǎng)學生熱愛語文學習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為初中、高中及大學高等階段的各方面知識學習奠定基礎;同時,教師通過不斷學習和提升自身的教學手段和技術,最終達到提升教學質量的目的。因此,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合理、科學使用現代教育技術對提升小學生識字水平、教師教學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趙蓉蓉. 小學低年級字理識字教學現狀及策略的研究[D]. 2011, 東北師范大學.
[2]張?zhí)锶簦?陳良璜, 李衛(wèi)民. 中國當代漢字認讀與書寫.第2版[M]. 2000: 四川教育出版社.
[3]陳晨. 多媒體在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中的應用[J]. 好家長, 2017(11).
[4]陳斯. 新課程背景下電子白板對提高小學語文識字課的有效性[J]. 新課程學習(下), 2013(12): 25-25.
通訊地址:廣東省惠州市惠東縣平山中心小學
聯系電話:13680717993
郵政編碼:516300
工作單位:廣東省惠州市惠東縣平山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