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晶
[摘要] 目的 分析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血管內(nèi)超聲診斷特點。方法 選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該院接診的40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組,另選取40例未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作為對照組,對兩組患者進行頸動脈超聲檢查,測定PI、IMT、頸動脈血流參數(shù),并將測定結(jié)果與冠脈造影結(jié)果進行對比、分析。 結(jié)果 研究組的多支血管狹窄占比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的狹窄部位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冠脈狹窄程度評分3分者所炸比例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中,單支病變、雙支病變、多支病變患者的IMT、PI值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結(jié)論 對于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行頸動脈超聲檢查,可明確其冠脈病變情況,其能為臨床診斷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提供可靠依據(jù)。
[關(guān)鍵詞] 頸動脈超聲檢查;冠心?。?型糖尿??;診斷
[中圖分類號] R541.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10(a)-0051-02
2型糖尿?。―M)是臨床常見的全身代謝性疾病,其是多種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病基礎(chǔ),尤其是冠狀動脈病變。研究顯示[1],2型DM是冠心病的一項重要獨立危險因素,而冠脈粥樣硬化又與頸動脈粥樣硬化有著密切聯(lián)系,二者的病理基礎(chǔ)、發(fā)病機制相同,所以臨床常常通過測定頸動脈病變程度來判定冠脈病變程度。2016年3月—2017年3月該院在冠心病合并2型DM的臨床診斷中,采用了頸動脈超聲檢查技術(shù),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心內(nèi)科在接診的40例冠心病合并2型DM患者作為研究組。符合冠心病診斷標準[2](至少有1支心外膜下血管狹窄不低于50%)、2型DM診斷標準[3](空腹血糖水平≥7.0 mmol/L,或餐后2 h血糖水平≥11. mmol/L,或有明確的DM病史并應用過胰島素或降糖藥),并經(jīng)臨床檢查確診。男26例,女14例,年齡40~79歲,平均(59.3±10.4)歲,DM病程1~20年,平均(6.3±4.4)年,冠心病病程1~12年,平均(3.6±2.9)年;另選取同期收治的40例不合并2型DM的冠心病患者作為對照組,符合冠心病診斷標準。男25例,女15例,年齡45~80歲,平均(61.0±9.6)歲,冠心病病程2~10年,平均(2.9±1.8)年。兩組均排除肝腎功能衰竭者;合并心衰者;伴有心肌病、先心病、風濕性心臟病者。兩組患者的性別構(gòu)成比、年齡、冠心病病程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行頸動脈超聲檢查及冠脈造影,先行頸動脈超聲檢查,再行冠脈造影。
1.2.1 冠脈造影 選擇右股動脈進行穿刺(Seldinger改良法),冠脈造影采用Judkin法。右冠脈分別采取右前斜位30°和左前斜位45°投照,左冠脈分別采取右前斜位30°、蜘蛛位、左前斜位45°、左側(cè)位、后前位投照。分別測定LAD(左前降支)、LM(左主干)、LCX(左回旋支)、RCA(右冠脈)的管腔內(nèi)徑,由計算機判定血管內(nèi)腔的狹窄程度。根據(jù)血管內(nèi)腔狹窄程度的不同分別計1分(不足50%)、2分(50%~74%)、3分(75%~94%)、4分(95%~99%)、5分(100%)。
1.2.2 頸動脈超聲檢查 儀器選用HP 5500型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7.5 Hz。取仰臥位,適當墊高肩部,充分暴露頸部,囑患者將頭部偏向?qū)?cè)45°,對頸動脈不同部位進行探查。測定頸動脈內(nèi)徑、PV(收縮期速度)、DV(舒張期速度)、RI(阻力指數(shù))、PI(斑塊指數(shù))、IMT(內(nèi)中膜厚度)。IMT值取頸總動脈遠端20 mm、頸內(nèi)動脈近端10 mm、頸外動脈近端10 mm、頸總動脈分叉處各位點測定值的平均值。
1.3 統(tǒng)計方法
研究數(shù)據(jù)運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用(%)比較,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s)比較,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 動脈血流參數(shù)
研究組的多支血管狹窄占比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的狹窄部位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冠脈狹窄程度評分
兩組的冠脈狹窄程度評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冠脈狹窄程度評分3分者所占比例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頸動脈IMT與PI值
研究組中,單支病變、雙支病變、多支病變患者的IMT、PI值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 討論
冠心病是2型DM患者較常發(fā)生的一種慢性并發(fā)癥,比起普通人群,2型DM患者罹患冠心病的概率要高出3倍左右,統(tǒng)計資料顯示[4],有近1/2的2型DM患者都伴有冠心病。有研究顯示,2型DM患者的血脂異常主要表現(xiàn)為L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TG(甘油三酯)水平升高,而TG、LDL-C水平的異常升高是冠心病及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危險因素。2型DM的代謝異常狀況會損害血管內(nèi)皮功能,引起血小板、平滑肌細胞功能改變,進而造成冠脈損傷,引發(fā)冠心病,合并2型DM的冠心病患者多存在兩支及多支血管病變。國外有文獻報道[5],冠脈造影顯示合并2型DM的冠心病患者,有87%都為兩支及多支病變,而無DM的冠心病患者,僅有70%為兩支及多支病變。該次研究也顯示研究組的多支血管狹窄占比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這與前述文獻報道結(jié)論一致。在冠脈狹窄程度評分方面,兩組存在顯著性差異,研究組冠脈狹窄程度評分3分者所占比例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相比非DM冠心病患者,合并2型DM冠心病患者的冠脈狹窄程度更加嚴重,說明糖尿病可能加重了冠脈病變程度。endprint
在人體中,頸動脈是發(fā)生動脈粥樣硬化的常見部位,并且頸動脈粥樣硬化要比冠脈粥樣硬化更早發(fā)生。斑塊形成與內(nèi)膜增厚是頸動脈粥樣硬化的基本病理變化,內(nèi)膜增厚會造成纖維組織增生、脂質(zhì)沉積,從而加快粥樣硬化斑塊形成。2型DM患者由于其機體處于高血糖狀態(tài),血液中的炎性因子水平較高,所以更容易發(fā)生內(nèi)膜增厚而造成動脈粥樣硬化[6]。頸動脈超聲檢查是臨床診斷冠心病,評估病情嚴重程度及患者預后的常用手段。頸動脈超聲檢測動脈粥樣硬化程度,能夠較為準確地預測冠心病發(fā)生率,目前已有不少研究證實了頸動脈粥樣硬化與冠心病具有顯著相關(guān)性。該次研究結(jié)果顯示,研究組中,不論是單支冠脈病變,還是雙支或多支冠脈病變,其IMT、PI值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合并2型DM的冠心病患者的頸動脈內(nèi)徑的增寬情況要比非DM患者更加明顯,斑塊形成更多。
綜上所述,對合并2型DM的冠心病患者進行頸動脈超聲檢查,可通過測得IMT、PI等值來判定動脈粥樣硬化程度,其能為臨床診斷冠心病,評估冠脈粥樣硬化程度,預測患者預后提供重要依據(jù)。
[參考文獻]
[1] 殷晶晶,肖甜甜,王昕怡,等.64排螺旋CT冠脈成像診斷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準確性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CT和MRI雜志,2016,14(11):43-46.
[2] 王林,熊全庚,張春莉,等.頸動脈超聲在篩查頸動脈狹窄及腦卒中高危人群中的應用[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3,15(2):129-131.
[3] 何雁,李小晶,彭紅艷,等.超聲造影時間-強度曲線評價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穩(wěn)定性與2型糖尿病并發(fā)冠心病的相關(guān)性[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6,32(4):600-603.
[4] 何皓,曲益萱.血管內(nèi)超聲和血流儲備分數(shù)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狀動脈介入治療中的臨床應用研究[J].中國臨床新醫(yī)學,2017,10(6):528-531.
[5] 單立軍,郝振宏.超聲評價糖尿病患者頸、股動脈內(nèi)-中膜厚度及斑塊與冠心病相關(guān)性的研究[J].醫(yī)學研究雜志,2008,37(5):113-115.
[6] 李志國,紀征,安浩君,等.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狀動脈血管內(nèi)超聲特點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7,10(13):10-12.
(收稿日期:2017-07-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