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華+張臻穎
摘要:目的 探討分析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患者的臨床護理干預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接受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患者176例作為研究對象,結合研究的需要將其隨機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臨床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采取針對性護理干預。結果 從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評價來看,對照組為70.00%,而觀察組為96.00%,顯然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更高(P<0.05),另外,從術后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看來,對照組為34.00%,而觀察組僅為9.00%,顯然觀察組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更低(P<0.05)。結論 我院研究得出,針對性臨床護理干預效果更好,能有效縮短患者住院時間及術后肛門排氣等,利于患者痛苦的減輕,護理滿意度更高。
關鍵詞:護理;胰十二指腸切除術;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959(2017)25-0107-02
作為臨床普外科中較復雜的手術之一,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是治療胰腺頭頸部癌、壺腹部癌等的典型手術方法,為確保臨床手術效果,在手術實施的前、中、后階段實施針對性的護理措施極為必要,基于此,我院選取收治的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患者作為對象,對其中的88例患者實施針對性的多重臨床護理干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我院的研究對象為176例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接受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患者,其中男100例,女76例,平均年齡(49.5±2.6)歲,其中26例為膽總管中下段癌,50例為胰頭癌,12例為十二指腸腺癌,所有患者身體條件良好,年齡均在18周歲以上,知情同意治療,且選擇過程中排除了伴有嚴重的心肝腎功能衰竭者、18周歲以下者及不同意此次臨床研究、身體條件較差者。結合研究的需要,我院將全體患者隨機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在年齡等一般條件的比較方面不具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手術方式
此次研究中,對所有患者均行胰頭十二指腸切除術,治療中需要切除的范圍有膽囊、胰頭、膽總管下段、部分胃及器官淋巴結、十二指腸,進行探查、切除及后續(xù)的消化道重建[1]。
1.3護理干預
此次研究中,對88例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具體有與手術實施相關的輸液及相關配合,對于88例觀察組患者,則在此基礎上,采用針對性護理干預,具體如下。
1.3.1術前護理 對于觀察組的患者,結合CT、B超等在術前進行身體方面常規(guī)檢查,觀察其生命體征,繼而掌握患者病灶大小及手術指征,了解患者肝腎功能、凝血狀況等,對于患者存在或合并其疾病與否進行確認,指導其進行正確的咳痰及呼吸練習,注意灌腸清潔應當在手術當天早晨進行,完善對應的術前準備。當日早晨留置胃管和尿管,口服甲硝唑與抗生素進行治療[2]。
1.3.2心理護理 基于患者術前存在的焦慮、恐懼等情緒,需要護理人員積極與其交流溝通,化解其負面情緒,真正了解其心理狀態(tài),向患者告知其病情進展情況,向其講解手術治療目的等相關問題,有助于其建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加強對治療的配合性,并與其家屬及時溝通,讓其幫助和關心患者,使其提高治療信息,更加配合治療。
1.3.3飲食護理 此次研究中,基于手術中患者的耐受性方面的考慮,在護理過程中加強了對患者飲食的改善,確保其適當攝取熱量,補給各類維生素及蛋白質,保證深靜脈影響的供給,對肝功能較差的患者,我院護士對其及時補充能量,使其低蛋白血癥得到糾正,對虛弱患者則輸血、血漿等,從而使其營養(yǎng)情況得到改善,并給予臨床進食較差患者,治療是及時給予脂肪乳劑及長鏈氨基酸,從而有效增強其身體的抵抗力,并于術后的2~5 d加強營養(yǎng)供給,以此防止其他并發(fā)癥的出現,確保患者的飲食向普食逐漸過渡[3]。
1.3.4手術交接 進行患者交接實施于術后病房護士與麻醉師之間,護士應對患者手術、麻醉的方式等進行了解,也需知曉患者引流管的種類與部位狀況、有無輸血和意外現象等等,確保患者頭偏向一側并去枕平臥,從而使其呼吸道暢通,利與康復。
1.3.5術后護理 此患者的護理工作中,需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血糖等,及時結合其變化調整輸液,確保引流管合理設置,對患者的尿量進行觀察,指導患者進行簡單的四肢活動,此外,也要做好機械通氣護理,從而使得呼吸通暢得到保證,調節(jié)和控制患者吸氧的濃度。術后引流中,對于其引流液的量、質以及顏色等,護士需要嚴格觀察,并確保在出現異常時及時向-醫(yī)師報告,從而使其得到針對性解決。
1.3.6并發(fā)癥護理 根據其治療看來,術后常見的出血這一并發(fā)癥,所以需對患者術后1~2 d的傷口滲血情況進行嚴密觀察,結合相應的預防措施,術后監(jiān)測患者的脈搏、血壓、臨床體征等,及時針對出現心慌及脈搏減少等進行補血和急救;另外,胰瘺也是其術后常見并發(fā)癥,表現為腹脹、發(fā)熱、腹痛等,發(fā)生于術后的7 d,需要及時與醫(yī)師聯(lián)系,繼而實施針對性處理[4]。
1.4評價指標
本次在評價方面我院運用了護理滿意度調查的方式,分值介于0~100分,評分≥90分為非常滿意,在70~89分為滿意,在60~69為一般,<60分則為不滿意。此次研究中的滿意度為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三者的和。
1.5統(tǒng)計學分析
我院在數據的統(tǒng)計分析方面運用了SPSS19.0軟件,并用(x±s)表示計量資料,檢驗用t進行,用?字2檢驗計數資料,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護理滿意度對比
我院的研究統(tǒng)計得出,相比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更高(P<0.05),見表1。
2.2 兩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比
我院的研究統(tǒng)計證實,相比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更低(P<0.05),見表2。
3討論
我院的此次研究中,經我院統(tǒng)計分析得出,在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方面的,對照組為70.00%,而觀察組則為96.00%,顯然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更高(P<0.05),此外,在兩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方面,對照組為34.00%,而對應的觀察組則僅為9.00%,顯然觀察組的更低(P<0.05)。在后續(xù)的住院時間方面,得出對照的住院時間為(17.5±3.2)d,而與之對應的觀察組則僅為(12.5±2.4)d,顯然觀察組的時間更短,顯示了全面護理干預的良好作用。
綜上所述,經我院研究得出,在對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患者手術期間的護理方面,相比于常規(guī)護理,針對性臨床護理干預效果更好,能有效縮短患者住院時間及術后肛門排氣等,利于患者痛苦的減輕,護理滿意度更高,應當推廣運用。
參考文獻:
[1]袁麗麗.胰十二指腸切除術臨床護理觀察[J].深圳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5(08):143-144.
[2]郭澤霞,符岸秋,莊少麗.護理干預對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效果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5(04):439-441.
[3]陳坤月,車梅芳.25例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患者圍手術期護理的探討[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5(05):88-91.
[4]王淑麗.護理干預用于胰十二指腸切除術中的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2(24):219-220.編輯/雷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