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倩+吳玉+甘金慧
[摘要] 壓瘡指的是身體局部組織長期受壓,導致缺血、缺氧及營養(yǎng)不良,軟組織潰爛、壞死,又稱為壓力性潰瘍。該病按照病情程度可分為可疑深部組織損傷期、Ⅰ期、Ⅱ期、Ⅲ期、Ⅳ期、不可分期。糖尿病屬于一種終身性疾病,目前臨床上還沒有徹底治愈該病的方法,若病程時間過長,護理不得當,會產生心腦血管、皮膚、神經等并發(fā)癥,壓瘡是皮膚并發(fā)癥中最為常見的一種。為此,該文以2017年8月22日收治的1例糖尿病合并多處壓瘡的患者為研究對象,對其患病情況及護理方法進行了回顧性分析,報道如下。
[關鍵詞] 糖尿??;壓瘡;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10(a)-0016-02
Analysis of Nursing of One Case with Diabetes and Pressure Sores during the Ⅳ Stage
ZHANG Qian, WU Yu, GAN Jin-hui
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Linshui Peoples Hospital, Linshui, Sichuan Province, 638500 China
[Abstract] The pressure sore, also regarded as pressure ulcer, refers to the ischemia, hypoxia and malnutrition, soft tissue ulceration and necrosis of local tissues due to long-term pressure, and the diseases are divided into the suspected deep tissue injury stage, Ⅰ stage, Ⅱ stage, Ⅲ stage, Ⅳ stage and indivisible stage, and the diabetes is a life-time disease, at present, there is no method that can completely treat the diseases, if the disease course is too long or nursing is not proper, the complications such as cardiovascular, skin and nerve diseases may occur, and pressure sore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skin diseases, therefore, the paper reviews the prevalence and nursing method by taking one case with diabetes and multiple pressure sores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on August 22, 2017.
[Key words] Diabetes; Pressure sores; Nursing
壓瘡是由于長期壓迫集中于身體的某個部位,導致局部血液循環(huán)受阻,組織缺血、缺氧而引起的皮膚損傷和壞死情況,若繼續(xù)不加控制,就會導致全身皮膚壞死和缺損,產生潰瘍并引起細菌感染,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壓瘡多發(fā)生在缺乏脂肪保護、肌肉層較薄、無肌肉包裹的骨隆突出處,如足跟、肩胛部、骶尾部、枕部等[1]。壓瘡分級中的不可分期級別最為嚴重,該類患者一般已經臥床多年,活動不便,因此護理難度較大。壓瘡的并發(fā)癥有骨髓炎、局灶性骨膜炎等,若不改變護理對策和方法,及時解決壓瘡,那么就會加重患者的負擔,產生不可預估的后果。因此,應當在發(fā)現(xiàn)壓瘡后及時進行處理,在減輕患者痛苦的同時,也能夠提高對病情的控制效果,該文選取1例于2017年8月22收治的患者為研究對象,現(xiàn)報道如下。
1 病例介紹
患者,黃某,男性,71歲,因糖尿病合并多處壓瘡入院。既往有冠心病、高血壓、腦梗塞后遺癥,患糖尿病8年,長期臥床。查體發(fā)現(xiàn):左側髖關節(jié)一處長×寬×深為7 cm×7 cm×2 cm Ⅲ期壓瘡,右側髖關一處長×寬×深為5 cm×4.5 cm×3 cm Ⅳ期壓瘡,骶尾部一處長×寬×深為3 cm×3 cm×3 cm Ⅳ期壓瘡。壓瘡形成原因:患者腦梗賽后遺癥,長期臥床,被迫體位,根據Barthel指數(shù)自理能力評分為重度依賴,加之冠心病,全身皮膚水腫,且患者有8年糖尿病病史,血糖控制不佳,營養(yǎng)攝入不良,導致局部皮膚長期受壓,血液循環(huán)差,出現(xiàn)多處壓瘡。
2 護理
2.1 基礎護理
患者入院即使用氣墊床,換上病員服,嚴格交接班,每1小時協(xié)助其翻身,翻身至少2人協(xié)助。保證床單干燥、清潔、平整,潮濕立即更換。同時,在飲食上告知進低鹽低脂飲食,糖尿病飲食,少吃多餐。通過與該科營養(yǎng)醫(yī)師溝通,為其制定科學的飲食計劃,確保各營養(yǎng)成分搭配比例科學,在確保血糖水平有效控制的同時,提高機體的營養(yǎng)水平,提高患者免疫力和抵抗力。另外,避免患者長期處于高溫環(huán)境內,避免溫度過高加速創(chuàng)面的腐爛,病房溫度應當在18~25℃之間[2],每日空調溫度設置在24℃。有研究表明,溫度每升高1℃,組織代謝的氧氣需要量會增加10%,因此嚴格控制病房氣溫。
2.2 局部換藥護理
每日用碘伏消毒周圍皮膚,用20 mL注射器抽吸0.9%氯化鈉注射液對創(chuàng)面進行沖洗3次,用鑷子夾去創(chuàng)口周邊的腐肉,舒創(chuàng)寧涂進創(chuàng)面,達到自溶清創(chuàng),外層用無邊泡沫敷料覆蓋,膠布固定,每3天換藥1次。連續(xù)7次這樣換藥后,創(chuàng)面肉芽生長期,用0.9%氯化鈉注射液沖洗創(chuàng)面后,改用水膠體覆蓋創(chuàng)面,促進肉芽生長。由于水膠體貼于髖部,患者翻身易脫落,外層加蓋一層紗布,以免水膠體脫落。連續(xù)換藥6次,創(chuàng)面肉芽基本形成。局部換藥期間,配合醫(yī)生控制血糖及消除水腫。endprint
2.3 體位護理
改變體位時,應當保持平衡,側臥位時,患者需要屈髖屈膝,雙腿前后分開,下方臂稍微向前伸,上方臂向前伸與身體形成30°的角,這樣能夠增大皮膚與空氣的接觸面積?;颊咔デy90°,上方腿在下方腿的前方,這個體位有利于大轉子的回縮,避免局部皮膚突出避免體重被壓迫到一個點上。另外,可以使患者的股骨大轉子、髂骨上棘、下方腿膝外側之間形成一個三角形,這可增大受壓面積,同時使身體更加穩(wěn)定,不容易傾倒。不管是被動改變體位還是主動改變體位,都應當動作輕柔,邊操作邊詢問患者的感受,以免用力過大給患者增加痛苦。
2.4 心理護理
壓瘡的發(fā)生會加重患者的痛苦,加上糖尿病病程時間較長,患者長期用藥、長期臥床,本身就處于一種十分不舒適的狀態(tài),很容易發(fā)生焦慮、緊張、恐懼等不良情緒。該次研究中,患者為老年人,其在與護理人員的交流中,反復訴說自己身體極度不舒適,情緒低落,不愿意主動配合護理和治療工作。針對此情況,護理人員主動開導、寬慰患者,向患者介紹了壓瘡的發(fā)生原因、護理對策、護理效果等[3],使患者系統(tǒng)的了解了壓瘡這一并發(fā)癥的相關知識,增強了認知。同時,在日常護理中,護理人員穿插了心理護理的內容,運用了多種心理學理論,從側面和潛移默化中鼓勵患者,引導其正面看待疾病,采取積極的態(tài)度去配合護理和治療過程。另外,為了提高患者的信心,護理人員還向其展示了已經康復的糖尿病壓瘡患者的資料,說明了配合護理要求可能達到的效果,這極大地提高了患者的治療信心,使其克服了緊張、恐懼、不安等不良情緒。
2.5 健康教育
①保持皮膚干燥清潔,患者出汗后及時將汗液擦干,必要時更換床單、被褥及衣物。對于沒有發(fā)生壓瘡的局部皮膚,涂抹潤滑劑,起到保護的作用。②在使用便器時應當多加注意,不可拖、拉,在便器周圍墊上柔軟的墊子,這樣可以避免皮膚直接接觸便器,減少刺激。在平時,應當使用溫水為患者擦浴,對于受壓部骨隆突處的患者,應當協(xié)助其進行關節(jié)活動,教會患者踝泵運動,這樣能夠促進血液循環(huán)。③在飲食上,囑咐患者家屬多加注意,在病情允許的前提下多補充維生素、蛋白質等營養(yǎng)物質,適當補充水分,以提高組織的修復能力,保證正氮平衡。另外,為了使患者更加配合,適當加入一些其愛吃的食物,改善口感,這能夠提高患者的配合度,保證飲食護理的效果。
2.6 家庭支持
糖尿病的特點就在于病程時間長、并發(fā)癥多,除了壓瘡之外,患者還患有其他的并發(fā)癥,很多患者會因為對家庭的愧疚,對家庭經濟情況的擔憂,而產生極大地心理負擔,這時就需要家屬加入到護理過程中,和護理人員一起鼓勵和支持患者,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使其保持平穩(wěn)的心情?;颊叩募覍賾斨鲃訁⑴c到護理環(huán)節(jié)里,在平時多講一些笑話、趣事,不指責或辱罵患者,讓患者感覺到家庭的溫暖,這也有利于其卸下心理上的負擔。糖尿病患者大多是老年人,其十分依賴自己的子女,因此護理人員應當向患者家屬說明這一情況,取得他們的配合,借助家庭的力量來促進患者壓瘡的恢復。
2.7 疼痛護理
壓瘡會不可避免的產生疼痛,加上老年患者本身耐受力差,各項器官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體質十分特殊,這都會加深他們的疼痛程度。除了對壓瘡處進行妥善處理之外,在平時還應當注重對患者的疼痛護理,播放一些老年人喜愛的電視節(jié)目和廣播節(jié)目[4],這樣能夠轉移注意力,弱化疼痛感。對于疼痛劇烈的患者,可以在征得醫(yī)生同意的基礎上,適當使用鎮(zhèn)靜或止痛藥物,使用時注意控制劑量,以免劑量過大對患者的基礎疾病造成不利影響。該患者,對疼痛較敏感,每次換藥前30 min,協(xié)助其口服鹽酸曲馬多片50 mg,減輕疼痛。疼痛的耐受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與患者個人的心理狀態(tài)有關,因此應當將重點放到對患者的心理護理上,改變患者對壓瘡的錯誤認知,糾正不良情緒,這樣才能夠從根本上提高對疼痛的耐受力。
3 小結
針對壓瘡的護理方法有很多,但是由于病情較為特殊,并不是嚴格遵守護理章程和流程就能夠杜絕問題的發(fā)生,在實際性的護理中,應當堅持“以患者為核心”的原則,從患者的實際需要出發(fā),做到針對性、個性化的護理,針對個案的不同,制定不同護理方案,客觀分析壓瘡產生的原因,結合臨床經驗進行綜合性分析,滿足患者的各項需求,解除其痛苦。護理人員應調動主觀能動性,除了要求患者主動配合之外,其自身也應當保持積極的狀態(tài),自覺的了解相關資料,提高自身的護理水平,能夠急人之所急,充分考慮到患者的需要,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xiàn)護理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肖培芳.糖尿病足患者并發(fā)壓瘡的臨床特點及護理對策[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7,20(S2):281-283.
[2] 王春霞.手術患者發(fā)生壓瘡的相關原因及護理對策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24(2):39-41.
[3] 張春麗.老年股骨頸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4,12(16):370-371.
[4] 李孟武.手術患者發(fā)生壓瘡的相關原因及護理對策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3,17(2):147-148.
(收稿日期:2017-09-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