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梗死患者常見的并發(fā)癥為認知功能障礙,傳統(tǒng)臨床上通常注重患者的運動功能的康復,對認知功能障礙的診斷與治療沒有充分重視,其對患者的康復有不利影響,甚至干擾患者的神經與肢體功能的恢復[1]。研究顯示,認知功能障礙患者是癡呆的高危人群,如果能在此階段采取有效措施干預認知功能障礙的發(fā)展過程,將有可能降低癡呆的發(fā)病率[2]。為了探究腦梗死患者采用早期康復治療對其認知功能障礙與神經功能的改善效果,本研究選取本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108例腦梗死患者,分為2組分別予以常規(guī)康復治療、早期康復治療,并對比2組患者的臨床效果,報道如下。
納入本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108例腦梗死患者,對照組54例患者實施常規(guī)康復治療,觀察組54例患者實施早期康復治療。對照組男性22例,女性32例,年齡最小49歲,年齡最大80歲,平均年齡(51.27±17.26)歲。觀察組男性25例,女性29例,年齡最小50歲,年齡最大81歲,平均年齡(51.36±17.35)歲。2組患者平均年齡等基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入院后指導其合理安排作息時間,確保充足的睡眠;指導患者家屬對患者的患肢進行按摩,鼓勵患者加強患肢鍛煉;疾病發(fā)作期協(xié)助患者翻身,每隔2小時翻身1次;在疾病穩(wěn)定期指導患者活動患肢,根據(jù)患者的具體病情確定運動量;疾病恢復期,患者可進行一定的下床行走,鍛煉難度適當?shù)脑黾?,在剛開始行走時需有家屬攙扶,避免產生跌倒的情況。
觀察組在對照組前提下實施如下操作:成立治療小組,組內成員包括醫(yī)師、康復師以及護理人員,對患者的治療方案進行有效制定;對患者的病情變化情況認真觀察,待生命體征穩(wěn)定后2天內接受康復治療,每天訓練兩次,每次0.5小時??祻椭委焹热菀哉J知與神經功能的恢復為主,認知康復訓練方法:(1)記憶訓練:姓名和面容記憶、單字記憶、詞頭記憶、詞組記憶、分組記憶、視覺想象記憶、圖片記憶、日常生活,活動記憶等[3]。(2)注意力及手眼協(xié)調能力的訓練。(3)書寫訓練:根據(jù)患者的興趣有步驟地進行抄寫、描寫、聽寫的訓練。(4)計算訓練:利用不同數(shù)字之間的轉換和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簡單運算。(5)綜合分析能力訓練:進行數(shù)字排列、物品分類、指出報紙中的信息及問題狀況的處理以及每年的開支與預算等。每周訓練5次。康復周期1個月。
(1)按照神經功能缺損程度量表(CSS)對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予以評定,主要包括上下肢肌力、步行能力意識等8個方面,最高分45分,最低分0分,分為輕型評分、中型評分、重型評分三種量型,評分分別為0~15分、16~30分、31~45分;重測信度系數(shù)范圍、評定者間的信度數(shù)、內部一致性信度系數(shù)分別為0.912~0.984、0.980~1.000、超過0.810。(2)根據(jù)簡易精神狀態(tài)量表(MMSE)對患者的精神狀態(tài)予以評定,主要包括地點定向力、書寫指令以及時間定向力等方面,滿分30分,重測信度系數(shù)范圍、評定者間的信度數(shù)分別為0.882~0.932、0.974~1.000,敏感性與特異性分別為86%~96%、83%~93%。(3)根據(jù)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指數(shù)(MBI)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進行評定,包括吃飯、穿衣等方面,總分100分,其中分數(shù)超過60分說明患者具備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分數(shù)在41~59分說明患者生活能力需在他人幫助下完成;分數(shù)不足39分說明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對他人有較強的自理能力。量表Cronbachα系數(shù)與評定者信度系數(shù)分別為超過0.837、0.962~1.000。
表1 治療前后CSS評分(±s,分)
表1 治療前后CSS評分(±s,分)
?
表2 治療前后MMSE評分(±s,分)
表2 治療前后MMSE評分(±s,分)
?
表3 治療前后MBI評分(±s,分)
表3 治療前后MBI評分(±s,分)
?
治療前兩組患者CSS評分的對比(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CSS評分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比對照組低(P<0.05)。見表1。
治療前兩組患者MMSE評分的對比(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MMSE評分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比對照組高(P<0.05)。如表2。
治療前兩組患者MBI評分的對比(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MBI評分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比對照組高(P<0.05)。如表3。
近年來,由于人們生活方式的轉變,再加上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加劇,導致腦梗死患者的發(fā)病率越來越高,腦梗死后患者一般會伴隨一定的神經功能與認知功能障礙,致使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給患者家屬帶來較大的心理負擔[4]。研究證實,腦梗死患者及早進行科學的康復治療,可使患者的功能有效恢復,改善預后效果[5]。認知康復訓練對增強患者的定向能力、視覺空間分辨力、掌握特定的技巧與技術、發(fā)揮代償記憶、加強分析處理問題能力、促進功能活動有明顯的作用[6]。
WHO推薦的是急性腦卒中患者生命體征穩(wěn)定,神經系統(tǒng)癥狀不再進展以后48 h開始介入康復治療[7-8]。早期康復治療的作用機制如下:康復治療可有效恢復腦梗死灶邊緣區(qū)皮質神經細胞與突出結構,使神經細胞壞死情況減少,對瀕死的神經細胞具有保護作用;對腦缺血周圍發(fā)生功能重組具有促進作用,重建大腦損傷區(qū)產生的功能環(huán)路,對腦卒中病灶邊緣毛細血管擴張具有促進作用,促使新生血管的產生,使腦循環(huán)與細胞代謝有效改善;借助對神經系統(tǒng)不同基因和蛋白表達的影響,使病損區(qū)腦細胞營養(yǎng)與代謝情況充分改善,對神經細胞功能恢復有保護作用[9]。
本研究結果表明,治療前兩組患者CSS評分的對比(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CSS評分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比對照組低(P<0.05);治療前兩組患者MMSE評分的對比(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MMSE評分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比對照組高(P<0.05);治療前兩組患者MBI評分的對比(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MBI評分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比對照組高(P<0.05),此結果與趙先偉[10]等學者對早期康復治療腦卒中患者認知功能障礙與神經功能改善效果的研究結果一致。
總之,腦梗死患者采用早期康復治療效果顯著,可使患者的認知功能障礙、神經功能有效恢復,促使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進一步提升。
[1]Giannotti Erika,Merlo A,Zerbinati P,et al.Early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equinovarus foot deformity surgical correction in stroke patients: safety and changes in gait parameters[J].Eur J Phys Rehabi Med,2016,52(3):296-303.
[2]Narasimhalu K,Ang S,De Silva DA,et al.The prognostic effects of 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 and domain -specific cognitive impairments in nondisabled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J].Stroke,2011,42(4):883-888.
[3]楊華清,劉振華.認知功能訓練用于腦卒中后認知障礙干預的探討 [J].實用醫(yī)學雜志,2008,24(23):4058-4059.
[4]林強,李雪萍,程凱,等.早期認知康復訓練對腦卒中患者認知功能、運動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5,30(12):1286-1288.
[5]高婉霞,方志紅.康復護理干預對缺血性腦卒中恢復期患者神經和認知功能的改善作用[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5,53(1):87-89.
[6]田旭川,陳超,應勇強.早期康復治療對腦卒中患者認知功能障礙及神經功能的改善效果[J].當代醫(yī)學,2016,23(2):12-15.
[7]Rogers C.Principles of early interven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sychosis[J].Nurs Times,2006,102(5):28-30.
[8]劉蕊,姜慧萍.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缺血性腦卒中恢復期患者神經和認知功能的改善作用[J].中外醫(yī)療,2016,35(10):147-148,166.
[9]Rosales RL,F(xiàn)ran Efendy F,Teleg ES,et al.Botulinum toxin as early intervention for spasticity after stroke or non-progressive brain lesion : A meta-analysis[J].J Neurol Sci,2016(371):6-14.
[10]趙先偉,田慶濤,杜怡峰,等.早期康復治療對腦卒中患者認知功能障礙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影響[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4,16(7):740-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