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倩
摘要:羅丹說過“生活中從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我們高中美術鑒賞教學就是這樣一雙“眼睛”讓我們能發(fā)現(xiàn)美。然而,在美術鑒賞的教學中,學生們的積極性關系到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知識的吸收甚至教學效果的好壞,因此如何調(diào)動學生對于高中美術鑒賞的積極性就成了我們高中美術教師的一個重要的任務。
關鍵詞:高中美術 美術鑒賞 自主性
中圖分類號:J2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8)02-0140-03
一、高中學生對美術的認識的問題分析
首先,高中美術鑒賞的教學現(xiàn)狀不容樂觀。由于長期以來的應試教育和升學的強大壓力使我們的高中生對于美術鑒賞課的概念定義為副課或者為娛樂課,聽也罷不聽也罷。
其次,以往的美術鑒賞課堂教學往往采用填鴨式、灌輸式,把美術鑒賞知識單方面的說給學生們聽,不能很好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第三,高中美術鑒賞的課時安排不合理?,F(xiàn)在大多數(shù)高中學校美術鑒賞課一周只有一堂課,甚至有的學校兩周上一堂美術課,學生學習美術鑒賞的周期較長,也就大大降低了學生對于美術鑒賞的熱情和積極性。
二、提高高中學生對美術鑒賞的認識的重要性
第一,提高學生對于美術鑒賞的認識是良好開展美術鑒賞教學任務的引燃棒。美術鑒賞教學內(nèi)容比較寬泛,僅僅利用課上的45分鐘想要完全理解和領悟藝術家所要表達的情感是很困難的。所以,需要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善于積累,為良好開展美術鑒賞教學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
第二,提高學生對于美術鑒賞的認識是加快提升學生自身良好素質(zhì)的催化劑。美術鑒賞課程本身就是對于美的一種追尋,學生們在美術鑒賞的過程中就是與美進行一次多角度的全接觸,學生會在美術鑒賞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提升個人的藝術修養(yǎng)、道德品質(zhì)。
三、開發(fā)并提高學生對于美術鑒賞的自主性的策略
筆者認為,要想提高學生對于美術鑒賞的自主性,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開發(fā)并提高。
(一)提高美術教師學科素養(yǎng)
現(xiàn)在的高中生大多都還未步入成年,還處于相對單純的時期,價值觀、人生觀還不是很成熟,往往就會因為對某一老師的喜愛而喜歡上某一門學科,這也就是教師的個人魅力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品德能使教師在教學中更富美感和親和力,而淵博的知識及多方面的才能能感染和熏陶學生。①
(二)培養(yǎng)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我國古代的教育學家曾經(jīng)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②。因此在美術教學實踐中“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并且鼓勵每一位學生大膽的表達自己對美術作品的理解和看法。
(三)創(chuàng)設美術教學的情景
1.采用多種形式的課前導入
(1)鑒賞“走進具象藝術”這課時,筆者先準備了幾本攝影雜志讓學生傳看,讓他們對現(xiàn)代攝影作品進行一個初步了解,然后加入漢堡版的《蒙娜麗莎》畫像的視頻,讓學生在二者的對比中感受到具象藝術其實并不神秘,使同學們了解具象藝術其實離我們的生活很貼近,為下面學習具象藝術做了一個良好的導入。
(2)鑒賞“藝術美與形式美”這課時,筆者先準備“法國人眼里最美的中國女性——“呂燕”的照片讓學生們相互傳閱,緊接著出示羅丹的雕塑作品《歐米艾爾》讓學生們觀摩,以此作為導入。前后對比,營造強烈的視覺沖擊效果,做好這兩步之后引出課題:“漂亮是美術鑒賞的標準嗎?”這樣做既吸引住了學生們的視覺,又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為課堂內(nèi)容的展開做了一個很好的鋪墊。
多種形式的課前導入不僅巧妙地引出了美術鑒賞的內(nèi)容,也帶給學生一些新鮮感,將學生的思維拓展開來。
2.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愉悅的課堂環(huán)境
(1)鑒賞“外國古代繪畫擷英”這課時,筆者先將學生們分成幾個小組,讓各小組成員在課前做好收集相關資料的工作,在課上進行一番思考討論后,各小組派代表上講臺演講文藝復興時期三巨匠的代表作及其繪畫風格。沒有競爭就沒有優(yōu)勝劣汰,沒有競爭就沒有前進的動力。③采取積分獎勵的比賽模式,讓學生們有一種競爭的意識和團隊協(xié)作的意識,學生們憑著一股不服輸?shù)膽B(tài)度,認真努力的鉆到所學內(nèi)容中去,形成一個積極的學習氛圍。
(2)鑒賞“中國民間美術”這課時,筆者采取了創(chuàng)作作品展覽會的新穎形式,先從2006年春節(jié)晚會《俏夕陽》唐山皮影舞蹈入手,緊接著引出常州地方民間藝術亂針繡,帶領學生步入中國民間美術的世界。以參觀博物館的形式,參觀“剪紙展廳”“年畫展廳”“刺繡展廳”,學生以小組比賽的形式,競選代表扮演小記者。最后利用一節(jié)課時的時間,讓同學們用自己事先收集好的各種有趣的材料,利用紙、筆、剪刀、膠水、顏料等工具自己動手制作一件民間美術作品,創(chuàng)作完成后挑選出優(yōu)秀作品在班級板報欄展覽。
這樣的新穎形式不僅使原本枯燥的課堂教學變得生動起來,還營造出了一種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們在輕松愉悅中接受美術知識。
3.在課堂上激發(fā)學生學習美術的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
(1)鑒賞“美術作品的藝術語言”這課時,首先請同學們觀察三位大師的自畫像:達芬奇自畫像、梵高自畫像、畢加索自畫像,思考藝術家是如何進行表達情感的?什么是美術作品的藝術語言?分別展示國畫大師齊白石的《蝦》和油畫《吶喊》兩幅作品,并請同學們觀察生活中的蝦和國畫《蝦》探討畫面,引出觀點“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對比分析“蒙克的畫較上幅作品運用了什么不同的藝術處理手法?”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引導學生體會蒙克是運用線條及色彩,夸張、變形、重組來表現(xiàn)出一個不同的奇異空間,從而更進一步的引導學生理解具象藝術跟抽象藝術的區(qū)別。
(2)鑒賞“探尋建筑藝術的特點”這課時,從學生所熟悉的建筑物入手。先請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談談所熟知的建筑、談談初步印象,使得學生對已有知識和經(jīng)驗進行梳理,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讓學生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從而進行自主式的學習。endprint
4.教學手段靈活多變
“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跟不上時代,利用新穎先進的教學技術,爭取多角度多方面的達到學習知識的目的。
鑒賞“城市建設開發(fā)與古建筑保護”這課時,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絡開發(fā)的一個虛擬紫禁城——故宮博物院3D游覽軟件,通過鼠標的點擊帶領學生進行一次前所未有的虛擬游覽。從午門到神武門、從太和門三大殿到慈寧宮,讓學生們身臨其境,使他們感受到中國古建筑的氣勢恢宏,激發(fā)保護古建筑的責任感,從而更好的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去。
互聯(lián)網(wǎng)、計算機等新穎先進的科學技術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也間接改變了同學們的學習方式,在繼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同時,還要適當?shù)倪\用先進的教學技術,兩者相輔相成。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美術專題課外活動
對于美術鑒賞課程來說,可以利用課外的時間組織學生進行美術專題課外活動。例如,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利用美術的語言進行“我愛宿舍—美化門飾”的比賽;在允許的條件下,帶領學生去各地展覽館欣賞畫展,欣賞古今中外的優(yōu)秀美術作品;也可以組織學生用數(shù)碼相機開展“記錄生活”班級攝影比賽活動;還可以組織學生去當?shù)貓@林、建筑等名勝古跡景區(qū)進行游覽觀光。積極鼓勵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搜集資料,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
總之,時代在發(fā)展,社會在進步,教學也需要與時俱進。提高學生對于美術鑒賞的自主性是一個長遠的話題,需要不斷地改變教育方法,新增教育模式,還需要廣大的美術教師在實踐中探索和總結。
注釋:
①劉民毅:《淺談如何調(diào)動學生學習美術欣賞課的積極性》,2011年10月31日,http://www.xhhqzx.cn/wygkcn_ShowAr
ticle.asp?EC_ArticleID=2676。
②陳文:《如何調(diào)動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教育革新》,2010年版第6期。
③王旭光:《新理念下班主任如何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2006年9月26日,http://www.qtedu.net/sspd/jxlw/bzr/200609/
52164.html。
參考文獻:
[1]陳文.如何調(diào)動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J].教育革新,2010,(06).
[2]潘海燕.課堂教學中應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J].承德民族師專學報,2001,(03).
[3][蘇]B.A.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M].杜殿坤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0.
[4][蘇]列·斯托洛維奇.審美價值的本質(zhì)[M].凌繼堯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