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丹
結核性肺毀損是指肺葉組織或一側全肺存在廣泛性的纖維化、空洞及支氣管狹窄, 患者的肺功能已經基本喪失, 藥物治療效果普遍不理想, 且容易成為感染源導致霉菌或化膿菌反復感染[1]。單側肺全切除術損傷較大, 雖然部分患者可取得滿意效果, 但仍存在較高的并發(fā)癥風險, 病死率高。因此要求通過密切的病情觀察、充分的圍手術期護理干預, 以便更好改善患者預后。本文通過對比分析, 研究結核性肺毀損患者予以單側肺全切除時的圍手術期護理干預措施, 并總結護理要點?,F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8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70例結核性肺毀損患者, 將其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 每組35例。所有患者均表現有不同程度的反復咳嗽、反復濃痰、間斷咯血等。對照組中男19例, 女16例, 年齡43~67歲, 平均年齡(54.69±4.32)歲, 平均病程(12.48±4.32)年。研究組中男18例, 女17例, 年齡45~69歲, 平均年齡(55.68±5.23)歲, 平均病程(13.57±5.32)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存在可比性。所有入選對象均對本次研究內容完全知情, 且自愿參與到本次研究工作中, 符合倫理委員會的相關要求。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 包括手術中及手術后維持合適體位, 麻醉清醒后采取1/4側臥位, 記錄并控制液體出入量, 補液量≤2000 ml/d, 若患者有不耐受疼痛則遵醫(yī)囑予以鎮(zhèn)痛處理。
研究組予以綜合護理干預:①健康知識宣教:根據患者個人病情, 制定對應的護理路徑流程圖, 并據此加強健康知識宣教, 宣教內容包括住院注意事項、院內環(huán)境、術前術后檢查的必要性、手術相關知識及預期效果等。②呼吸功能鍛煉:手術前幫助患者掌握呼吸操等, 要求患者取半臥屈膝體位, 盡量放松腹部肌肉, 利用鼻腔緩慢吸氣, 感受到腹部隆起后數秒緩慢呼氣, 5次呼吸氣后休息1 min, 鍛煉時間控制在20~25 min/次, 3次/d。③排痰訓練:指導患者進行2次反復深呼吸, 利用橫膈帶動作用, 促進胸腔由下而上運動, 此時指導患者進行2次從輕到重的快速咳嗽, 配合肺部壓縮、控制呼吸肌快速收縮, 從而產生強烈氣流促進痰液排出;也可征求患者同意后通過吹氣球等方式調動膈肌, 促進痰液排出。④心理護理:在手術前及術后患者溝通能力恢復后, 護理人員需加強對患者心理活動的把握及交流, 若發(fā)現異常或其他心理問題則第一時間予以疏導, 可通過音樂療法、冥想等來幫助緩解負面情緒。
1.3 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 統計并記錄兩組的術后動脈血氣分析指標(包括PaO2、PaCO2、SpO2), 同時記錄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及滿意度。滿意度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進行評估, 0分表示完全不滿意, 10分表示完全滿意, 分數越高表示滿意度越高。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者的PaO2(81.57±5.40)mm Hg、SpO2(91.47±4.90)%水平均高于對照組的(68.43±4.33)mm Hg、(83.21±3.85)%, PaCO2(36.86±4.51)mm Hg、術中出血量(521.58±38.59)ml低于對照組的(47.32±4.88)mm Hg、(760.43±32.11)ml, 住院時間(9.43±2.40)d短于對照組的(14.57±3.27)d, 滿意度評分(9.32±0.42)分高于對照組的(7.56±1.19)分,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對比( ±s)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對比( ±s)
注:與對照組對比, aP<0.05
組別 例數 PaO2(mm Hg) SpO2(%) PaCO2(mm Hg) 術中出血量(ml) 住院時間(d) 滿意度(分)研究組 35 81.57±5.40a 91.47±4.90a 36.86±4.51a 521.58±38.59a 9.43±2.40a 9.32±0.42a對照組 35 68.43±4.33 83.21±3.85 47.32±4.88 760.43±32.11 14.57±3.27 7.56±1.19 t 11.23 7.84 9.31 28.15 7.50 8.25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結核性肺毀損的主要病因是病菌感染[2], 病程進展緩慢且病情易反復, 藥物治療效果不理想。單側肺全切除術通過手術將病變組織完全切除, 對于病情的改善效果已經得到證實。但由于該手術傷害較大, 患者容易對自身預后的擔心而產生心理負擔, 使得術后康復效果不佳。通過健康知識宣教,能幫助提高患者對自身疾病及相關治療操作的了解程度、提高依從性;呼吸訓練有利于膈肌上下方移動幅度的擴大[3],促進腹肌張力與呼吸肌張力的增強, 有利于肺部通氣功能的恢復;而排痰訓練則利于分泌物的順利排出, 且可有效避免由于扣背或用力咳嗽而導致的支氣管殘端損傷, 對于術后感染預防效果確切;手術前及手術后的心理護理干預, 則有利于緩解患者由于病情長期久治不愈而導致的負面情緒, 使其能夠保持積極樂觀心態(tài), 在手術后積極接受相關治療及護理,進一步促進預后康復[4-6]。
本次研究中作者采用隨機數表法進行分組研究, 發(fā)現接受綜合性護理干預后, 研究組患者的PaO2(81.57±5.40)mm Hg、SpO2(91.47±4.90)%水平均高于對照組的(68.43±4.33)mm Hg、(83.21±3.85)%, PaCO2(36.86±4.51)mm Hg、術中出血量(521.58±38.59)ml低于對照組的(47.32±4.88)mm Hg、(760.43±32.11)ml,住院時間(9.43±2.40)d短于對照組的(14.57±3.27)d, 滿意度評分(9.32±0.42)分高于對照組的(7.56±1.19)分,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所得結果與劉麗麗等[4]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證實在單側肺全切手術的圍手術期予以綜合性護理干預的重要性。
綜上所述, 對于接受單側肺全切手術治療的結核性肺毀損患者, 從健康知識宣教、呼吸功能鍛煉、排痰訓練、心理護理等方面加強對患者的綜合性護理干預, 對于患者的預后恢復及良好護患關系的構建大有裨益, 具備于臨床工作中推廣使用的意義。
[1]劉靜, 惠立本.肺結核毀損全肺切除患者術后護理分析.世界臨床醫(yī)學, 2016, 10(2):144.
[2]謝磊.結核性毀損肺行單側全肺切除手術1例圍手術期護理.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3(13):354-355.
[3]沙元霞.一側全肺切除術后的護理體會.淮海醫(yī)藥, 2013,31(2):167-168.
[4]劉麗麗, 陸秀娟, 易云峰.結核性毀損肺的圍術期護理.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3, 32(1):36-37.
[5]黃文娟, 陸秀娟, 沈詠芳.結核性毀損肺行單側全肺切除圍手術期護理體會.臨床肺科雜志, 2012, 17(9):1746.
[6]蘇月巧, 吳紀峰, 史書娟, 等.結核性毀損肺患者行全肺切除術后的護理.現代臨床護理, 2011, 10(11):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