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躋京 羅清泉
隨著肺癌疾病譜的更新完善,早期肺癌中磨玻璃樣影(GGO)發(fā)病率迅速升高[1-2],GGO早期肺癌根治性手術有較高的臨床治愈率,其中微創(chuàng)切除術較傳統開胸手術胸腔鏡下治療具有手術創(chuàng)傷小、對肺功能影響小、術后并發(fā)癥少等優(yōu)勢[3]。但由于早期肺癌GGO改變通過胸腔鏡下手術難以準確定位病灶,給微創(chuàng)手術的實施帶來難度。加之,現有的研究報道多針對肺癌微創(chuàng)治療,對于術后遠期治療效果觀察研究較少,對于微創(chuàng)精準治療早期肺癌的遠期療效和安全性仍待考察[4]。隨著CT引導下經皮肺穿刺Hook-wire術前定位技術的發(fā)展,為微創(chuàng)精準治療GGO早期肺癌提供了有力支持,是微創(chuàng)手術發(fā)展的新方向。本研究通過探討CT引導下Hook-wire術前定位胸腔鏡微創(chuàng)切除術(VATS)與常規(guī)開胸肺癌根治術對磨玻璃樣影(GGO)改變?yōu)橹鞯脑缙诜伟┗颊忒熜Р町?,評價胸腔鏡微創(chuàng)精準治療的療效、可行性與安全性。
篩選本院胸外科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間早期肺癌毛玻璃(GGO)樣變患者,共60例,男性19例,女性41例,平均年齡(56.71±13.27)歲,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開胸切除根治術治療,26例;觀察組:微創(chuàng)切除術(VATS)治療,34例。
納入標準:患者經CT檢查存在肺磨玻璃樣影結節(jié),均經痰脫落細胞學檢查、胸部增強CT、病理切片臨床明確診斷為早期肺癌。術前檢查完善,具有手術適應征[7]:孤立性pGGO介于5 mm<最大徑≤10 mm,隨訪3個月如病灶增大或出現新病灶者;實性成分最大徑≥5 mm者;多發(fā)性mGGO持續(xù)存在或實性成分最大徑>10 mm;mGGO存在多中心病灶者。
排除標準:不符合Ⅰ、Ⅱ級肺癌診斷;縱隔淋巴結檢查結果陽性;既往針對肺癌接受過放療、化療;④伴有嚴重基礎疾病。
1.3.1 CT引導下Hook-wire術前定位VATS切除術[8-10]常規(guī)螺旋CT掃描定位穿刺層面,遵循距離病灶距離最短的原則選擇穿刺層面上5~8個高密度點作為預選穿刺點。1%利多卡因穿刺點局麻,于穿刺點2 mm皮膚切口穿入Hook-wire定位套針,CT掃描確定定位鋼絲距離病灶的位置。穿刺針到達病灶,回抽無血繼續(xù)推進穿刺針3 mm放置Hook-wire,確定CT顯像鋼絲頂端超過病灶3 mm予以剪斷,對穿刺點覆蓋無菌紗布予以保護?;紓认蛏蟼扰P位,全麻,根據Hook-wire穿刺定位結合CT成像確定病灶位置,選擇腋中線第7肋間交點作為觀察點作1個1 cm穿刺切口,插入胸腔鏡觀察胸腔情況予以輔助。于患側腋前線5肋間交點作為操作點作1個4.5 cm穿刺切口,于患側腋后線第7肋間交點作為輔助操作點作1個2 cm穿刺切口。長軸卵圓手術抓鉗夾取含鋼絲病灶,直線切割縫合器距鋼絲尖端3 cm切除病灶。標本送病理進一步確定病情,若提示惡性病變,行根治切除和縱膈淋巴清掃。
1.3.2 傳統開胸肺癌根治術[9-10]患側向上側臥位,全麻,第6肋間后外側作18 cm切口,分別分離皮膚、皮下組織、肌層,開胸器撐開肋骨間隙進入胸腔,打開縱隔胸膜,游離切斷結扎動靜脈、支氣管,切除病變肺葉。標本送病理進一步確定病情,若提示惡性病變,行根治切除和縱膈淋巴清掃。
以患者手術相關指標差異、術后并發(fā)癥情況對治療方案安全性與術后近期療效進行評價,其中,手術相關指標包括手術耗時、術中出血量、淋巴結清掃量個數,以及術后住院時間、胸導管放置時間、疼痛評分(VAS)[11]。通過6個月~3年時間的隨訪,以患者總生存率(OS)、病情復發(fā)率、無局部區(qū)域復發(fā)生存(LRFS)、無遠處轉移生存(DMFS)、無瘤生存(DFS)指標對手術遠期療效[12-13]進行評價。
應用SPSS 16.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P<0.05表示差異顯著。
所有納入研究患者的手術均順利完成,觀察組患者VATS切除術成功率100%,無術中轉開胸手術的情況發(fā)生,切除手術時間平均(128.79±77.38)min。CT引導Hook-wire均穿透病灶,明確定位率為100%,所需時間為5~15 min,平均(9.87±7.41)min。
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時間、胸管留置時間均明顯少于對照組(P<0.001)。兩組患者術中淋巴結清掃量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1 d觀察組V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術后1 w觀察組VAS評分持續(xù)下降至術前水平(P>0.05),而對照組仍保持較高分數(P<0.05),見表1。
術后主要并發(fā)癥有切口感染、胸腔感染、肺部感染、肺不張、肋間血腫、氣胸,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9.56%,顯著低于對照組(P<0.001)。尤其在切口感染、胸腔感染、肺部感染、肋間血腫方面,觀察組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而在氣胸和肺不張并發(fā)癥方面,差異無統計意義(P>0.05),見表2。
表1 手術臨床指標結果
注:1為與對照組比較,P<0.001;2為與對照組比較,P<0.05;3為與術前比較,P<0.05。
表2 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例,%)
注:1為與對照組比較P<0.001;2為與對照組比較P<0.05。
兩組患者遠期生存指數包括總生存率(OS)、病情復發(fā)率、無局部區(qū)域復發(fā)生存(LRFS)、無遠處轉移生存(DMFS) 、無瘤生存(DFS),觀察組以上指標與對照組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3。
表3 患者遠期生存情況比較(例,%)
肺癌是嚴重威脅健康和生存的惡性腫瘤之一,近5年國內發(fā)病率和死亡率持續(xù)增長。隨著肺癌疾病譜的完善,早期肺癌中磨玻璃樣影(GGO)發(fā)病率迅速升高,肺GGO樣變導致的肺癌惡性率達83%,但由于肺癌結節(jié)GGO改變是非特異性表現,早期易診斷肺炎而延誤治療[7]。不過肺GGO早期肺癌手術治愈率高達73%,明確的診斷和有效治療尤為重要。針對性的根治手術有開胸根治術和微創(chuàng)切除術兩種[11]。傳統開胸手術胸壁組織損傷大,疼痛明顯限制活動,多伴并發(fā)癥裝導致預后效果欠佳。胸腔鏡手術保留胸廓完整性,對患者的呼吸功能影響微弱,減少胸廓組織的暴露,術后并發(fā)癥也相應降低[12]。加之CT引導下經皮肺穿刺Hook-wire術前定位技術的發(fā)展,為GGO樣變早期肺癌微創(chuàng)精準治療提供了有力支持[13]。
本次研究中,VATS切除術成功率100%,無術中轉開胸手術的情況發(fā)生。CT引導Hook-wire定位率100%,平均用時(9.87±7.41)min。VATS微創(chuàng)治療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胸管留置時間均明顯少于開胸根治術患者(P<0.05),微創(chuàng)精準治療具有可操作性,且較傳統開胸手術更具安全性。外科術后并發(fā)癥與疼痛嚴重影響病情康復,研究顯示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9.56%,各癥狀發(fā)生率及術后VA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故針對術后并發(fā)癥、手術所致疼痛方面,微創(chuàng)治療優(yōu)勢顯著,通過減小手術對組織的損傷有效減少患者疼痛與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癌癥患者術后易發(fā)生遠處轉移與病情的復發(fā),故手術方案療效評估還應結合遠期療效進行綜合分析,經過為期6個月~3年的隨訪,兩組患者術后遠期生存指數差異不具統計學意義(P>0.05 ),遠期療效具有一致性。
綜上所述,采取CT引導下Hook-wire術前定位胸腔鏡(VATS)微創(chuàng)切除術具有較高的臨床操作可行性,相比常規(guī)開胸肺癌根治術可以顯著提高臨床應用安全性與近期療效,有效減少患者手術帶來的疼痛與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與常規(guī)開胸肺癌根治術遠期治療效果呈現一致性,綜合治療效果優(yōu)于傳統開胸肺癌根治術。
[1] 魏 立,趙 松,陳明耀,等.精確CT引導定位局限性肺磨玻璃影的臨床病理和手術模式探討〔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2,40(22):3723-3725.
[2] 初向陽,侯曉彬,張連斌,等.CT引導下Hook-wire定位肺磨玻璃樣微小結節(jié)微創(chuàng)切除的臨床研究〔J〕.中國肺癌雜志,2014,16(12):845-849.
[3] 郭天興,潘小杰,歐德彬,等.表現為磨玻璃樣病變的肺腺癌臨床特點與EGFR及K-RAS基因突變的關系〔J〕.腫瘤防治研究,2014,41(12):1313-1317.
[4] 麻成方,李紹鵬,李志華,等.全胸腔鏡下解剖性肺段切除術在GGO中的應用〔J〕.臨床肺科雜志,2015,19(6):1088-1091.
[5] Schulz C,Waldeck S,Mauer UM,et al.Intraoperative image guidance in neurosurgery:development, current indications,and future trends〔J〕.Radiol Res Pract,2012,8(5):1973-1977.
[6] 張 芳,俞 崢,游慶軍,等.肺局灶性磨玻璃影(GGO)病變的診療體會〔J〕.現代腫瘤醫(yī)學,2015,22(24):3600-3603.
[7] 張 毅,支修益.微創(chuàng)外科手術治療早期肺癌〔J〕.首都醫(yī)科大學學報,2015,35(6):992-997.
[8] 姜文軍,田 野,劉思洋,等.CT引導下醫(yī)用膠定位不可觸及肺周邊GGO病變研究〔J〕.臨床軍醫(yī)雜志,2016,43(4):417-418,422.
[9] 高玉軍,李道堂.肺多發(fā)磨玻璃結節(jié)處理策略的研究進展〔J〕.中國腫瘤,2016,24(7):529-533.
[10] 張麗萍,徐 海,杜春華,等.肺磨玻璃樣病變HRCT征象的診斷價值〔J〕.江蘇醫(yī)藥,2013,38(8):969-970.
[11] 張春秋.64層螺旋CT低劑量與常規(guī)劑量對早期肺癌診斷的對比研究〔J〕.當代醫(yī)學,2013,19(21):5-7.
[12] 鄧 俊,仲 寧,陳 文.術前CT引導下Hook-wire定位胸腔鏡切除肺毛玻璃樣結節(jié)臨床研究〔J〕.溫州醫(yī)科大學學報,2016,58(9):680-682,686.
[13] 湖北泉.YL-1型一次性顱內血腫粉碎穿刺針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48例體會〔J〕.右江醫(yī)學,2013,41(2):208-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