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zhí)教/汪燕宏 評析/特級教師 楊明明
課堂教學的“轉角”是指發(fā)現并挖掘具有核心教學價值的潛在內容,將其轉化成鮮明的教學內容的過程。設計“轉角”是重點,目標則是遇見“華麗”,“華麗”是文本不易發(fā)現卻又真實存在的核心教學內容,即文本語言生動、華麗?!霸凇D角’相遇,因為意外而頓生美好”,這樣的教學境界與教者對課文深度解析后的覺醒完全一致。
《巨人的花園》的作者王爾德善于用華麗的筆法和生動的比喻造成機趣的描寫風格。這篇課文采用了一種介于浪漫散文與無韻詩之間的文體,短短800多字中就有20多個四字詞語,還有大量的新鮮、優(yōu)美的二字詞語,這正是第二學段學生語言學習的良好范本。
因此,本課以探究“花園的變幻”為實際任務,潛在用意是讓學生觸碰到文本的華彩篇章。教學目標為:①感受花園的漂亮和寒冷、荒涼,探究花園變幻的原因,品味王爾德童話生動、華麗的語言特色。②憑借語言展開想象,感受童話的神奇,感悟快樂要與人分享的哲理。
師: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童話,題目是——
生:巨人的花園。
師:打開課文看下面的注釋,這篇童話的作者是——
生:王爾德。
師:(出示作者的照片和簡介:王爾德是英國劇作家、詩人、散文家)劇作家、詩人和散文家寫的童話會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座花園。課文第1自然段就描寫了這座花園。誰來讀?這是一座怎樣的花園?
(生讀第1自然段)
師:作者告訴我們這是一座漂亮的花園,那我們把這一段中間這句拿掉,只余開頭和結尾兩句話,可以嗎?
(出示句子:從前,一個小村子里有座漂亮的花園。村里的孩子都喜歡到那里玩。生讀句子)
生:不能這樣寫,因為課文中間這句寫出了花園怎樣漂亮。
師:(板書:怎樣漂亮)花園的一年四季都是漂亮的。
(師根據四季內容,依次呈現PPT畫面,不同學生接讀四季內容,師同步標紅PPT中的四字詞語:鮮花盛開、綠樹成陰、鮮果飄香、白雪一片)
師:這些詞語給你什么感受?
生:很生動、具體。
生:用上這些詞,花園的漂亮就躍然紙上了。
生:我仿佛來到了這個美麗的花園。
師:生動、具體、形象、優(yōu)美,你們說得都沒錯。然而,這么多生動、形象、具體、優(yōu)美的詞語集中在這短短的一段話中,這已經不是一般的生動、形象、具體、優(yōu)美了,老師送給你們一個詞語,叫——
(師板書:華麗。生讀)
師:這一段寫得生動、華麗,寫出了花園怎樣漂亮——
(師引讀,生齊讀第1自然段)
師:所以——
(出示第2自然段)
生:(接讀)花園里常年洋溢著孩子們歡樂的笑聲。
評析:第一板塊以“情境朗讀”為主要學習方式,是綜合考慮了教材文本的亮點和學生的學習起點。課文第1自然段集中了表現花園漂亮的四字詞語,讀起來朗朗上口,具有畫面和音韻的美感。對于詞語的學習,第二學段的學生不僅要能理解詞語意義,更要能體會其表達情意的作用。汪老師巧妙地結合了教材亮點和學情并轉化成了積極的教學策略?!墩Z文課程標準》中提到:“要讓學生在朗讀中通過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態(tài)度?!蓖衾蠋熗ㄟ^比較讀、輪讀等方式,引導學生自然地走進 “巨人的漂亮花園”,在情境中初遇“華麗”,感知文本生動、華麗的語言。
師:這僅僅是一座漂亮的花園嗎?你們自由讀一遍課文,想想:這還是一座怎樣的花園?
(生自由讀課文3分鐘)
與此同時,結構性調整加速優(yōu)勝劣汰。2017年,“新三板”整體退市率為6.1%,其中只有14.7%的企業(yè)達到首次公開募股(IPO)財務標準。[2]繼2017年“世紀天鴻”登陸A股后,2018年6月,“中信出版”和“億童文教”在“新三板”停牌并正式進入IPO審核階段,如果成功則轉板率大大高于其他細分行業(yè)。另外,30家“新三板”新聞和出版企業(yè)的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出現波動,負值企業(yè)從2015年的4家上升到2017年的8家,其中2家面臨退市風險。
生:這還是一座荒涼的花園。
生:這座花園會變。
生:這還是一座神奇的花園。
師:花園里經常會變回到冬天,有時候明明是春天來臨,可花園里還是一副嚴冬的荒涼模樣,這真是太神奇了。你們知道這變化的原因嗎?
生:是巨人把孩子們趕走了,春天就遠去了。
師:每次巨人趕走孩子們,花園里就變成冬天,而當孩子們出現在花園里,花園里就變回春天了。這在現實中根本不可能發(fā)生,多么神奇??!現在請你們自己學習課文,找找:巨人幾次趕跑孩子們?他都對孩子們說了什么?孩子們是什么反應?花園有什么變化?拿出“學習單”完成第1題,先自己獨立學習和填寫,再四人小組交流。
(出示)
題1:讀第3~8自然段,先獨自完成表格中的任務,再小組交流。
巨人幾次趕跑孩子們?巨人怎么說?在文中用橫線畫下來,讀一讀。孩子們有什么反應?在文中圈出一個重點詞語?;▓@怎么變?在文中用括號括出有關語句,讀一讀。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生獨立閱讀、填寫。四人小組交流)
師:巨人幾次趕跑孩子們?
生:三次。
師:誰來讀這三句話?
(生分別朗讀,師依次出示這三句話)
師:讀這三句話,你發(fā)現了什么?
生:他都說了“滾”。
生:巨人一次比一次兇。
師:孩子們是什么反應?用表演告訴大家你們圈了哪個詞語。哪一組愿意來演一演巨人第一次趕跑孩子們時的樣子?
(一組表演,評價巨人的“生氣”和孩子們的“四處逃散”)
師:哪一組來演巨人第二次趕跑孩子們的情形?
(一組表演,評價巨人的“發(fā)脾氣”和孩子們的“紛紛逃竄”)
師:這兩次巨人趕跑孩子們,花園有什么變化?讀出來。
(小組合作讀“花園的變化”片段)
師:(出示兩次“花園的變化”片段)當孩子們都被趕跑的時候,花園就變得寒冷和荒涼。作者用了好多詞語來描寫花園的冬天,請你圈出來再認真摘抄下來,完成“學習單”第2題。
(出示)
題2:摘錄課文中的詞語。
花園怎樣寒冷、荒涼?
(生寫詞語,同桌交流,全班交流,糾正錯字)
師:這些詞語帶給你什么感受?
生:寫出了花園的寒冷。
生:這些詞語讓我感覺花園變得十分荒涼、可怕。
生:這些詞語也是生動、形象的。
師:這么多生動、形象、具體、優(yōu)美的詞語匯聚在一起,共同寫出了花園怎樣寒冷和荒涼,這已經不是一般的生動、形象、具體、優(yōu)美了,而是——(師指板書:華麗。生讀)如果說用穿衣服來比寫文章,有的人喜歡樸素簡單,有的人則喜歡艷麗,王爾德這位劇作家和詩人寫的文章就是艷麗的。(出示樸素服飾和華麗服飾的圖片)他用華麗的語言寫花園的漂亮,寫得美到極致;他寫冬天的寒冷和荒涼,也是冷到極致和荒涼到極致。咱們再讀一讀。
(生齊讀相關內容)
評析:這一板塊以“自主、合作”為主要學習方式,學生整體把握“花園的變幻”后,憑借表格,獨立梳理出三次“變化”,再通過合作討論、朗讀、表演,沉浸于冬天的花園的情境。學生從感性的觸及,到動筆摘錄積累,最后借助穿衣服作比照,又一次感受課文的語言特點。特別是利用表格落實了學生的自學:畫下來、圈出來、用括號表示等具體的指導促使學生有深度地自學,并“有準備地參與合作”。每一位學生都是課堂里真正的學習者和合作者,不僅理解了詞語意思,更領會了較為深層次的表達效果,可謂在情與理的“轉角”,領略了“華麗”的內涵。
師:(出示:四處逃散、紛紛逃竄)巨人第三次說“滾出去”后,發(fā)生的事情與前面兩次有什么不同?
生:有一個小男孩沒有逃跑,他凝視著巨人,小男孩一伸手,桃樹馬上綻出綠芽,還開出許多美麗的花朵。
師:其他孩子都被嚇跑了,可偏偏這個小男孩沒有“拔腿逃跑”,這里能用“四處逃散”嗎?能寫“紛紛逃竄”嗎?小男孩沒有“拔腿逃跑”,他還凝視著巨人,這是神奇之一;小男孩一伸手居然桃樹發(fā)芽又開花,這是神奇之二。這一段里還有其他神奇的地方嗎?誰再讀讀這一段?
(生讀第8自然段)
師:最神奇的地方在哪兒?
生:小男孩凝視著巨人,巨人看著他的眼神,竟然心里感到火辣辣的。以前巨人是很兇的,這個男孩好像有魔法,可以讓巨人感到羞愧,我覺得特別神奇。
師:是啊,這個小男孩的眼睛會說話。請你展開想象:他的眼睛在對巨人說什么呢?完成“學習單”第3題。
(出示)
題3:展開想象寫話。
小男孩的眼睛對巨人說了哪些話?
(生獨立寫話)
師:小男孩的眼睛對巨人說了些什么?
生:巨人,之所以你的花園只有冬天,是因為你太自私了!花園應該屬于大家。
生:巨人,快把花園開放吧!春天的花園要跟大家分享,冬天的花園雖然寒冷,但只要大家在一起,每個人的內心也會溫暖如春。
師:你已經寫出巨人心里感到火辣辣的原因了,“溫暖如春”這個詞語很形象!
生:巨人伯伯,您的花園終年狂風大作、大雪紛飛、異常寒冷,您一個人在這樣的花園里,多么可憐!您到外面的世界來看看吧,現在已經是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了。
師:狂風大作、大雪紛飛、異常寒冷、春暖花開,你已經用上了一些華麗的語言。
生:巨人伯伯,您把大家都趕跑了,即使花園再美,也不能分享,這樣您就不會有真正的快樂,所以您那么孤獨,愛發(fā)脾氣??扉_放花園吧!春天就在您的身邊。
師:快樂要與人分享,這就是這則童話告訴我們的哲理。
師:巨人從小男孩的眼神中感受到了自己的自私,他心里感到火辣辣的。這真是一座會變幻的神奇花園,現在,連巨人都發(fā)生改變了。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去讀這則神奇的童話。
評析:王爾德童話“華美的衣裳下掩映著指向社會不公、人間不平、自私、卑鄙、殘暴等人性弊端”。閱讀他的童話,學生不僅要能知曉人性丑陋的一面,懂得童話所蘊藏的哲理,也要能感知華美的語言是怎樣揭開人性的弊端和丑陋的。這一板塊的教學,旨在引導學生嘗試運用華麗的詞匯,抒寫“小男孩的眼神內涵”,在領悟與表達的“轉角”,學生與“華麗”牽手而行,感受童話想象的神奇,明白花園變幻的原因而悟得真理。
總評:
這節(jié)課的成功體現在三個方面:
1.關于教師教學境界的提升。從這節(jié)課可以看到,一位教師的教學境界往往取決于對文本的深度解讀。雖然教材文本是經過翻譯和改編的,但教師把握住了王爾德作為詩人和散文家所寫童話的特質:具有超現實的美感,語言華麗,充滿機趣。最為關鍵的是教師還讀懂了這一童話特質在這篇教材文本中的適切體現,和對于第二學段學生學習的適切性??梢哉f,課的最大成功就在于詞語教學這一核心教學內容的確定,這是教師對文本深度價值的探求和對教學境界追尋的完美結合。
2.關于語言學習品質的提升。潘新和先生認為:“對詞語的敏感和精準把握,體現了較高層次的語文能力?!痹~語是現代漢語中可獨立運用的最基本單位,學生不僅要去積累和感受,還要有精準的把握和明晰的辨別,這能促進更高級別的語言學習和對語言的靈活運用。教材文本出現了詞語群,即豐富的詞語都表現同一事物的特征,寫“花園漂亮”的和寫“冬天寒冷”的詞語群,形成明顯的反差,在這看似矛盾卻又高度統一的語境中,學生明白了詞語除了生動、具體、形象、優(yōu)美可講,還可以說華麗。這就是一種高質量感悟語言的過程,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萌生了對高品質語言學習的歡喜和期待。
3.關于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落實。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對于第二學段的學生來說,重點是語言的積累、建構和運用。王爾德的童話彰顯著語言美,又因蘊含哲理而顯現出哲思之美。這節(jié)課中能看到教師對學生審美情趣、鑒賞能力的影響。根據學情,教師設計了一些“轉角”,這是語言學習和情感熏陶、思維啟迪、審美體驗的轉換,即引導學生通過品味語言了解童話內容,體會童話特點,體悟童話哲理等。比如,當教師出示樸素服飾和華麗服飾的照片,告訴學生生活中確實存在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服飾風格時,學生就自主地完成了 “形式的華麗”和“語言的華麗”的轉換。多次“轉角”的設計和實施,成功地落實了語文核心素養(yǎng)在第二學段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