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zhí)教/特級教師 張祖慶 評析/楊冬梅
師:同學們,請閉上眼睛。經(jīng)過一天的長途跋涉,我們來到了蒼綠幽靜的原始森林。這里,樹木郁郁蔥蔥,箭竹茂密,泉水清清,鳥鳴聲聲應和著流水涓涓,我們仿佛來到了美麗的天堂。請睜開眼睛,讀課題。
生:在大熊貓的故鄉(xiāng)。
師:第一次來大熊貓的故鄉(xiāng),你的心情怎樣?
生:我感到很新奇。
師:那你就用新奇的語氣告訴大家你在哪里。
(生讀課題)
生:我感到很興奮,因為我馬上就可以看到大熊貓了。
師:那請你興奮地告訴大家。
(生讀課題)
生:我覺得很自豪,因為一般人是不能輕易來到大熊貓故鄉(xiāng)的。
師:你們居然輕易地來到了這個地方!請自豪地告訴大家你在哪里。
(生齊讀課題)
評析: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朗讀第1自然段,再指導學生帶著或新奇或興奮或自豪的心情讀課題,觸摸作者內(nèi)心。由文見義,循文會意,為后文學習搭建了橋梁。
師:我們馬上就要進入原始森林考察了。既然是考察,就得帶著一定的目的。你想通過考察了解大熊貓的哪些知識?
生:我想了解大熊貓的生活習性是怎樣的。
生:我想知道大熊貓的樣子。
生:我想知道大熊貓生活的地方究竟是怎樣的。
師:就讓我們帶著各自的考察目的進入郁郁蔥蔥的原始森林吧!讓我們從課文的字里行間發(fā)現(xiàn)并搜集自己最關心的信息,就是對大熊貓進行假想考察。
(生讀書、圈畫)
師:你看到的大熊貓故鄉(xiāng)和你想象中的有什么不一樣?(生答,師請生讀相應的句子或段落)大家考察的成果真不少,下面請同學們拿起筆,記下自己的考察成果。
(下發(fā)考察記錄表。出示)
大熊貓居住地考察環(huán)境與生活條件外形生活習性其他
(提示:選擇最感興趣的填寫。生填寫表格,師巡視指導)
評析:先讓學生比較自己獲得的資料和課文已知信息的區(qū)別,再從中梳理出課文的脈絡。這既培養(yǎng)了學生搜集、提取信息的能力,概括能力,思辨能力,又為后面的學習做足鋪墊。
師:請大家拿出記錄表,匯報考察成果。你對哪塊內(nèi)容感興趣,就從哪兒開始吧!
生:我匯報大熊貓的生活條件。大熊貓的生活離不開四個條件:一是冷暖適度,二是山高谷深,三是箭竹茂密,四是流水涓涓。
師:這是大熊貓的生活條件。請看——(出示大熊貓的四個生活條件)請你用自己的話總結(jié)這四個生活條件。(生答)大家想象一下,同時符合這四個條件的地方是怎樣的地方?
生:是蒼綠幽靜、郁郁蔥蔥、流水涓涓、山高谷深、鳥鳴聲聲的地方。
師:也就是非常美麗的地方,大家想不想和老師一起去看看這美麗的地方?來,隨老師一起去大熊貓的故鄉(xiāng)。仔細聽老師的朗讀,看哪些地方應該注意什么。
(師對著課件畫面,配樂朗讀第1自然段寫臥龍山區(qū)風光的句子:臥龍山區(qū)蒼綠幽靜……好一個“大熊貓的天堂”?。?/p>
師:這地方的確太美了。讓我們美美地、陶醉地讀讀這段話吧!
(生朗讀)
師:誰能把大家?guī)нM大熊貓的故鄉(xiāng)?
生:(讀)臥龍山區(qū)蒼綠幽靜。這里地勢高,常年云霧繚繞,漫山長著郁郁蔥蔥的原始森林……
師:停,她把大家都帶進去了嗎?
生:沒有。
(生重讀)
師:現(xiàn)在的感覺呢?
生:把我們帶到了邊上。
師:請這個同學繼續(xù)將我們往里帶,隨著她的朗讀,想象課文描述的景物好像在你面前活了起來。
生:(讀)高大的云杉、紅樺和松樹,像一根根擎天柱威武挺立,青翠的箭竹叢填充著森林里的空間。
(師范讀此句,生跟讀)
師:我們仿佛陶醉在這片原始森林里了。(來到一生身邊)現(xiàn)在輪到你來讀了?。ㄉx,越讀越好)讀得真好,你是我的大師傅,她(指剛才朗讀的孩子)是我的二師傅。兩位老師,為了表示我的敬意,弟子要為你們獻上一份見面禮,什么禮物呢?為你們配上一段音樂,請你們兩個再一次領著所有同學到大熊貓的故鄉(xiāng)走一走。你們站起來讀,其他同學輕輕跟著讀,讀到最后一句的時候,咱們齊聲贊嘆。
(師生配樂合作讀第1自然段。生讀得很投入)
師:這么美的語言,這么美的景色,就讓我們把它永遠印在腦子里吧!
(生練習背誦)
師:看著畫面,聽著音樂,讓我們一起把這美麗的景色留住。
(師生配樂齊背課文)
評析:教師將語言學習與情感體驗巧妙融合,善于從文字中捕捉蘊含其中的豐富情感與意義。先讓學生找出大熊貓生活的四個條件,再用自己的話敘述,接著讓學生在讀中感受大熊貓棲息地之美。難得的是,教師直面學習困難的學生,不回避教與學的落差,讓學生站在課堂的中央,引導學生在朗讀想象中迸發(fā)思維,把學生帶入唯美的語言學習的意境中,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
生:我對大熊貓的幼仔感興趣,它大小如貓,胖墩墩的,淡淡的短毛下露出粉紅色的皮膚。
師:大熊貓幼仔非??蓯?。大家想看看大熊貓幼仔嗎?
生:想!
(出示幼仔剛出生時、一個月大時、三個月大時的可愛模樣)
生:(滿臉驚訝)哇!
師:你剛才為什么驚訝?
生:它是那么可愛!
生:它太小了,像小老鼠一樣。
師:第一次見到大熊貓幼仔,有的同學感到驚喜,有的感覺很新奇,有的感覺很意外。請帶著各自不同的感受,讀讀課文中寫大熊貓幼仔的句子,讀出自己獨特的感受。
(生自由讀)
師:對著屏幕,把你對幼仔的喜愛之情充分表達出來。(生讀)果然讀出了對幼仔的喜愛之情,我覺得你的聲音也很嬌嫩。
(男、女生賽讀,齊讀)
師:我們只是看到了大熊貓幼仔的圖片,就這樣開心、興奮。作者和伙伴們看到大熊貓幼仔時,又有什么表現(xiàn)呢?請找到相應的句子讀一讀。
生:(讀)“看到了!看到了!”我們高興得叫了起來。
師:是“叫”嗎?“叫”和“嚷”有什么不一樣?
生:是“嚷”! “嚷”比“叫”聲音響得多。
生:“嚷”說明很興奮很激動。
師:誰來“嚷嚷”看?
生:(聲音較輕)“看到了!看到了!”
師:這不是嚷。誰來?
生:(較響亮)“看到了!看到了!”
師:作者和同伴們只是看到了大熊貓的幼仔,為什么高興得“嚷”了起來呢?請從課文中找找原因。
(生默讀課文)
生:因為第三天,他們來到海拔2950米的高山上,忽然隱約聽到小豬一樣的叫聲,因此,他們很激動。
師:這位同學強調(diào)了兩點:第一,第三天才看到;第二,海拔那么高的山上。是啊,他們能不激動、驚喜嗎?
生:他們歷盡千辛萬苦,好不容易才看到大熊貓幼仔。
生:因為他們爬懸崖陡坡,爬得氣喘吁吁。
師:就讓我們一起和作者分享發(fā)現(xiàn)大熊貓幼仔的激動與喜悅吧。第一天,看不到大熊貓;第二天,只見到了大熊貓的糞便;第三天,終于見到大熊貓幼仔了,“我們”不由得激動地嚷了起來——
生:(讀)“看到了!看到了!”……啊!一個多么嬌嫩的小生命:大小如貓,胖墩墩的,淡淡的短毛下露出粉紅色的皮膚……
師:海拔1000米,沒有大熊貓;海拔2000米,還是沒有大熊貓;海拔2950米的高山上,終于見到這個小生靈了!“我們”不由得喜出望外地嚷了起來——
生:“看到了!看到了!”
師:看到了什么呢?
生:啊!一個多么嬌嫩的小生命……
師:陡峭的山壁上,沒有看到大熊貓;潺潺的小溪旁,沒有看到大熊貓;在貼近地面的枯樹洞內(nèi),終于看到了可愛的小生命!我們不由得驚喜地嚷起來——
生:“看到了,看到了!”
師:看到了什么呢?
生:??!一個多么嬌嫩的小生命……
評析:有比較才有發(fā)現(xiàn)。教師敏銳地捕捉到學生將“嚷”讀成“叫”這一契機,引導學生比較、品評兩詞之間的細微區(qū)別,再探究其原因。接著在師生引讀中再現(xiàn)尋找大熊貓的千辛萬苦,感悟其內(nèi)心的激動、興奮?!叭隆钡膹埩υ诒容^中激活,“嚷”的魅力在品評中彰顯,語言的生命也在“嚷”的朗讀中熠熠生輝。
生:我喜歡大熊貓的樣子,“這圓滾滾的身軀,油光光的皮毛,逗人的黑眼圈,文靜悠閑的樣子”。
師:就讓我們把大熊貓請出來。大熊貓需要同學們用好聽的聲音把它請出來。先自己練練。
(生讀,比較有感情)
師:大家覺得大熊貓媽媽出來了嗎?
生:就差一點點了。
師:誰再使把勁,把它請出來。大家推薦一個朗讀好的同學。
(生不約而同指后排一女生)
生:(很有感情)這圓滾滾的身軀,油光光的皮毛,逗人的黑眼圈,文靜悠閑的樣子,真不愧是大自然的“明星”,咱們的“國寶”!
師:讀著讀著,老師忽然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作者在介紹大熊貓的時候,觀察得好像不夠仔細,少寫了好多東西,比如大熊貓的嘴巴、尾巴、四肢和鼻子等。是作者觀察不夠仔細,還是特意這樣寫的?
生:我認為不是作者觀察不仔細,而是為了突出大熊貓的特點。身軀、皮毛、眼圈,是大熊貓和其他動物不一樣的地方。把這三個地方突出出來,大熊貓的特點就介紹清楚了。
師:總結(jié)得好。作者介紹大熊貓的時候,將最能突出大熊貓?zhí)攸c的部位作了具體描寫。這么一來,一只文靜悠閑的大熊貓就出現(xiàn)在我們眼前了。讓我們一起把這文靜悠閑的大熊貓媽媽留在腦子里!
(生齊背誦。然后繼續(xù)匯報大熊貓的生活習性)
師:考察任務完成得很不錯,張老師還有個問題請教大家:大熊貓故鄉(xiāng)秀麗的風光和大熊貓悠閑地棲息有什么關系嗎?
生:因為環(huán)境那么美麗,所以大熊貓才那樣悠閑自在。
生:環(huán)境美麗加上符合四個生活條件,大熊貓才這樣無憂無慮地生活。
師:是啊,大熊貓故鄉(xiāng)那涓涓的流水、茂密的翠竹、蔥郁的樹木……這一切是一幅天然的畫,也是一首動人的詩。正因為有了這樣如詩如畫的地方,大熊貓才能“悠閑地棲息”在自己的故鄉(xiāng),這美麗的天堂!
評析:教師緊貼學生的學習需求,創(chuàng)設考察情境,追隨作者的腳步,應和著作者的呼吸進入文本。角色在想象中置換,情感在體驗中融通。最后回歸大熊貓棲息地與環(huán)境的關系,真真切切地在文中走了個來回。孩子們帶著“考察”任務,潛心會文,很好地實踐了“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師:“我們”圓滿完成了考察大熊貓的任務。但是,此時此刻,你的腦子里肯定還有很多謎團沒有解開。對于大熊貓和大熊貓的故鄉(xiāng),你還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我想知道大熊貓祖先生活的地方和現(xiàn)在大熊貓棲息的地方有什么不一樣。
生:我想知道大熊貓現(xiàn)在還有多少只。
生:我想知道大熊貓的天敵有哪些。
生:箭竹吃光了,大熊貓吃什么?
生:別的地方還有大熊貓嗎?
師:老師在網(wǎng)上下載并整理了一篇文章,也許能回答大家的部分問題。請默讀以下材料。
(出示)
穿越歷史看熊貓
文/周曉紅
大熊貓的先祖始熊貓
大熊貓別名知多少
古人眼中的今日“國寶”
西方人對大熊貓的非法掠奪
大熊貓的生活習性及生存現(xiàn)狀
(限于篇幅,只呈現(xiàn)小標題)
師:看了這些材料,你對大熊貓以及它的棲息地有了怎樣新的認識和理解?
生:我知道大熊貓正瀕臨滅絕,目前世界上已經(jīng)不多了。
生:想不到大熊貓的生存環(huán)境是這樣惡劣。
生:大熊貓目前數(shù)量很少,只有中國才有,而且有很高的科學研究價值,所以大熊貓被稱為我國的“國寶”。
生:我原來不知道大熊貓有天敵,現(xiàn)在我知道了大熊貓有很多天敵,我想大熊貓也許有一天會真的滅絕。
生:我知道了大熊貓的壽命很短。
師:孩子們,這篇文章帶給我們一個信息:保護大熊貓刻不容緩!
評析:補充資料,為學生打開了認識大熊貓的又一扇窗戶,使他們最終體悟到保護大熊貓刻不容緩。文本相互參照,彼此牽連,最大限度地提升了文本的意蘊。
師:看了這份材料,我想每一個同學的心情都會變得沉重起來。大熊貓的故鄉(xiāng)的確需要好好保護。因此,四川省政府提出要用申報“世界自然遺產(chǎn)”的方式保護大熊貓的故鄉(xiāng)。請看這樣一則新聞:
(出示)
四川大熊貓棲息地要申遺
據(jù)透露,四川省準備申報的大熊貓棲息地包括邛崍山脈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臥龍保護區(qū)、四姑娘山風景區(qū)及夾金山等范圍。目前申報委員會正向全國范圍征集申遺主題,申報方案正在緊鑼密鼓籌備中。
師:我們能不能為大熊貓棲息地申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呢?比如設計申遺主題詞,又比如策劃一個保護大熊貓的宣傳廣告。
(出示)
用一兩句話表達申遺美好愿望,或設計一則保護大熊貓的公益廣告。
師:這項任務可以單獨完成,也可以小組合作,現(xiàn)在開始。北京2008年奧運會的申辦主題是“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保護水資源的公益廣告:如果人類再不節(jié)約用水,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將是我們自己的眼淚。
(生動筆,師巡視)
生:我寫了三條。第一條:保護大熊貓,別讓大熊貓成為滅絕動物。第二條:保護大自然,讓大熊貓快樂地生活。第三條:別讓“活化石”成為博物館的標本。
師:太棒了,高產(chǎn)作家!
生: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熊貓走了,沒有再回的時候。
師:哈哈,當代朱自清!
生:保護大熊貓,為中國添一份榮耀!
生:等到大熊貓滅絕的時候,你的記憶里是否還有它的模樣?
生:世界上只剩下1000多只大熊貓了,我們怎么才能保護它們呢?好好愛護環(huán)境,讓大熊貓多起來吧!
生:茂密箭竹,綿綿白云,清清泉水,可愛熊貓……
評析:以設計申遺主題詞和廣告的形式,設置具體生動的讀寫情境,不僅讓學生感到親切與新鮮,而且為學生提供了想象與思維的支架。多元與開放、豐富與獨特,充分的預設必將綻放無限精彩。正是有了“興風作浪”的設計,才會有學生爭奇斗艷的爛漫暢想,才會讓我們看到學生思維的張力、情感的迸發(fā)。
師:為了支持“四川大熊貓棲息地”申遺,老師課前做了個宣傳片,大家想不想看?這個片子是一首詩:
(詩句在屏幕上緩慢上移,背景音樂是薩克斯樂曲《回家》)
中國,是大熊貓的故鄉(xiāng)
地球,是人類的故鄉(xiāng)
大熊貓的故鄉(xiāng)
也就是人類自己的故鄉(xiāng)
而今天
在這個繁華富庶的星球上
大熊貓的故鄉(xiāng)
只剩下一片小小的綠洲了
守護大熊貓的故鄉(xiāng)
就是守護
人與動物
共同棲居的
詩意家園
評析:課雖盡而意無窮!張老師以獨特的解讀視角,帶著孩子們走進文本深處,走進文本高處,讓置身其中的孩子們獲得了嶄新的生長:一次難忘的閱讀歷程,一次美妙的探索之旅。
(作者單位:浙江杭州下城區(qū)教師教育學院 湖北棗陽市第一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