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書華
摘 要:課堂提問本應是語文課的亮點,但當前的語文課堂存在太多的碎問、雜問,極大地影響了課堂效率。對此,結合教學實踐,圍繞“主問題”從切入點與作用兩方面對課堂提問展開研究。
關鍵詞:主問題;切入點;作用
如今的語文課堂仍存在著教師提問過多這一弊端,過于瑣碎的問題不但淡化了學生的問題意識,且把整堂課切割得支離破碎。如果這些瑣碎的問題僅僅只是為了將學生引向教師的“預設”,那么學生的課堂主體性如何體現(xiàn)?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如何得以發(fā)展?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又何以得到提高?針對這種不良現(xiàn)象,筆者所在學校對“主問題”式語文教學法進行了研究?!爸鲉栴}”,是相對于課堂上隨意的連問、簡單的追問和習慣性的碎問而言的,是課文研讀教學中能“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重要的提問或者問題,每一個問題都能引起課堂上一個教學活動的“板塊”,是在課文教學中起主導、支撐作用的問題。[1]
一、主問題的切入點
1.并行的線索
線索有顯性線索和隱性線索之分,顯性線索一般為某一事件或某一事物,隱性線索則往往是人物的情感變化。一明一暗,相輔相成,共同架構整個文本,使文章渾然一體。把握線索,也就抓住了文本的主線。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一文,以“本文寫了幾次秋天里看菊花”為主問題,以“看花”這一線索將三次“看花”串聯(lián)到一起,由此引出我在看花前后對生活態(tài)度的變化,進一步挖掘使我產(chǎn)生這一變化的母親的形象,通過回味母親的話語,折射出作者逐漸成熟的過程,作者的情感變化:拒絕母親—答應母親—理解母親—懷念母親即本文的暗線也就更加明朗。明暗兩條線索交織,從事件入手,較為符合初一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易于接受。循著線索,抽絲剝繭,學生在這種回環(huán)性較強的課堂中,漸漸向作者靠攏,體悟情感。
2.多元的主題
主題是一個文本的中心思想。一個文本,從不同的角度出發(fā),可以挖掘出不同的主題。語文閱讀教學強調(diào)預設與生成之間的和諧性,但是閱讀課堂中,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是有差異的。因此,我們在主問題設計的實際運行中,要關注學生課堂的學習活動,和學生們一起與文本互動,通過引導和追問,促成學生較好地解決主要問題。[2]莫懷戚的《散步》可說是一篇經(jīng)典美文,一家四口在初春的原野上散步,貼近生活的一件小事,篇幅短小卻精致優(yōu)美,令人感覺清新雋永,且內(nèi)涵豐富,很適合初中生閱讀賞析,從中獲得自己獨特的感悟。因此我設計的主問題是:本文的主題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例如:一家人相互謙讓的和諧;溫馨暖人的親情;敬老愛幼的傳統(tǒng)美德;中年人身上肩負的承前啟后的責任;表達一種生命的感慨;“人生無處不在選擇”的矛盾……多元的主題,不再束縛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讓學生能自由翱翔在語文的天空。
3.豐富的畫面
有些文本善于通過一幅幅生動傳神、色彩鮮明的畫面,將事件定格,突出事件,傳達作者的心聲。泰戈爾的《金色花》與冰心的《荷葉·母親》同屬于畫面感很強的文章。因此主問題設計為:具體描繪了哪幾幅畫面?表達了怎樣的感情?或文中你印象最深刻的畫面是什么?為什么?將文本分解為一幅幅鮮明的畫面,文本的結構更為清晰,易于學生理解,且能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讓靜止的文本“活動”起來,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
4.曲折的情節(jié)
有些文本情節(jié)跌宕起伏,引人入勝。對此,可以因勢利導,將學生引入故事的情境之中,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對生動的情節(jié)有深切的感受,從而展開對文本的深度挖掘。蒲松齡的《狼》寫的是兩狼一屠的故事,一開始,狼是主導方,掌控屠夫的生殺大權。隨著劇情的鋪陳展開,屠夫的遷就退讓、果斷抉擇、勇敢警覺躍然紙上,表現(xiàn)了人的智慧和力量,也說明惡勢力終將自取滅亡。因此我設計的主問題是:課文主要寫了屠夫與狼斗智斗勇的經(jīng)過。朗讀課文,其間經(jīng)歷了哪幾次交鋒?理清開端、發(fā)展、高潮、結局之后,再引導學生探究這個故事蘊含的道理也就水到渠成。
二、主問題的作用
1.有利于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準確認識文本的核心價值,提高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主問題”貫穿于整個課堂,著眼于整體帶動對課文的理解品味,著眼于引導學生長時間、深層次地進行學習活動。以主問題為立足點,結合課文的具體內(nèi)容,獨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認識和感悟。在有疑問時,教師加以點撥,學生加以討論,學生獨立閱讀文本的能力得到提高。
2.有利于簡化教學環(huán)節(jié),強調(diào)內(nèi)容集中
過于淺顯、細碎的問題,把整堂課、整篇課文分解得支離破碎,這些提問也就僅僅流于形式,沒有絲毫價值。以“主問題”為主線的閱讀教學中,無效提問的量大大減少,課堂教學緊緊圍繞主問題展開,用精當、扎實、靈活的問題吸引學生,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鍛煉了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主問題”教學,整堂課皆圍繞主問題展開,充分展現(xiàn)教材的核心價值,或直擊中心,或平行推進,或逐層深入,既要具有吸引學生主動參與的向心力,又要在各教學板塊之間形成足夠的支撐力,流暢銜接課堂。作為語文教師,應認真鉆研教材,從中提煉有價值的主問題,使其更好地為語文教學服務,從而提高語文課的課堂效率,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王婷婷.淺談初中語文“主問題”教學法的構建[J].中學生導報(教學研究),2013(34).
[2]朱云鵬.初中語文閱讀“主問題”設計及運行探討[J].現(xiàn)代語文,201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