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小寧
摘 要:高中美術課程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yǎng)、藝術素質、人文素養(yǎng)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以高中美術教學現(xiàn)狀為研究的起點,對改變高中美術現(xiàn)狀的對策進行了重點研究。
關鍵詞:高中;美術;現(xiàn)狀;對策
《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指出:美術是視覺藝術,在發(fā)展學生的視知覺,獲得以視覺為主的審美體驗,陶冶審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質等方面,具有其他學科難以替代的作用。通過新課程標準可以了解美術對高中學生的重要性,但現(xiàn)實中的高中美術教學的發(fā)展現(xiàn)狀又如何呢?
一、高中美術課教學現(xiàn)狀
1.學校層面
由于美術學科未列入高考考試范圍,導致部分學校為了提高升學率,在課程設置時有所偏頗,美術課所占的比重較小,甚至有的直接被其他文化課侵占。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國家教育大綱明確規(guī)定要將美術課程列為高中學生的必修課,才徹底改變這一現(xiàn)狀。高中教學的目的不僅是傳授學生文化知識,更是培養(yǎng)他們終身學習的能力,提升其整體素養(yǎng),因此,眾多高中在教學過程中已經將美術課作為提高學生審美情操的主要學科,以此為基,提升學生的綜合藝術修養(yǎng),實現(xiàn)素質教育目標。
2.教師方面
許多高中美術教師對自己的學科不重視,在教學過程中仍采用“灌輸式”教學法,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濃,甚至有的學生將美術課堂當成了放松、娛樂的場所,上課聊天、刷微博等現(xiàn)象層出不窮。這樣的教學方式,已經不適應學生需求,也不符合新課改的要求。學生在此氛圍下,不僅無法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甚至還產生了厭學情緒。
3.學生方面
據(jù)調查發(fā)現(xiàn),美術課與其他科目相比,學生更喜歡美術課,探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方面是由于美術學科未列入高考考試范圍,學生學起來更為輕松有趣,因此他們在眾多課程中更喜歡美術課;另一方面是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美術教學中也開始采用多媒體教學方法,使學生仿佛走進了藝術殿堂,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增加了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第三方面是美術學科擁有獨特的技法,這對于學生來說既有挑戰(zhàn)性,又有新鮮感。學生喜歡美術課,這對于開展美術教學具有積極意義??v觀高中的美術教學,學生興趣濃厚,但學習時卻不重視,究其根源還是高考制度,在高考的指揮棒下,學生的時間、精力都用在了考試科目中,甚至不惜占用美術課堂進行文化課的學習。
二、高中美術教學對策
1.重視美術課,提升學生綜合素養(yǎng)
一個人的審美能力并不是天生就有的,也不會一蹴而就,需要后天的學習和培養(yǎng)、練習和實踐。高中美術對培養(yǎng)學生審美意識、審美能力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通過美術學習,陶冶學生情操,塑造三觀,使他們看待世界更包容,更容易發(fā)現(xiàn)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從而更加熱愛生活。因此學校想要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應首先改變自己的觀點,將美術課列為學生的必修課,禁止文化課侵占該課程,通過從上到下的貫徹實施,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2.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高中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利用多種方式,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如通過多種方式活躍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多媒體輔助教學、合作教學等。只有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提升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使學生喜歡美術,愛上美術。
例如,在講解外國美術鑒賞第23課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時,就采用了故事導入法。文藝復興時期杰出的畫家很多,教師可以通過講故事的形式來講這些畫家的生平。通過故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之后,便可將學生進行分組,來共同賞析這些畫家的代表作。
3.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意識
美術教學不僅能夠提高人的審美能力,還能開發(fā)人的智慧,讓人通過欣賞美,來學會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和心靈讓這個世界更為燦爛和充滿希望,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多多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意識。美學價值較高的美術作品在培養(yǎng)學生審美意識和能力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如,為了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我以達·芬奇的代表作《蒙達麗莎的微笑》為例展開教學。我在教授這堂課時,首先將學生進行了分組,然后通過多媒體播放了畫家達·芬奇的代表作《蒙達麗莎的微笑》,播放結束后,我向學生問道:“《蒙達麗莎的微笑》是達·芬奇耗時四年之久創(chuàng)作的作品,該作品只是描繪一位普通女性市民的肖像畫,為何說其代表了那個時代的成就?”通過問題,提升學生的探究興趣和欲望,之后再進行畫作的賞析。問題拋出后,各小組成員之間展開了熱烈的討論,討論結束后我對學生的觀點給予評價和分析,并對表現(xiàn)優(yōu)異的小組進行了表揚。通過前期的鋪墊,已經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為之后的畫作賞析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各小組成員談了自己看到這幅畫的感受后,我進行了最后的總結:“這幅畫體現(xiàn)了達·芬奇精湛的技藝和高超的寫實技巧,表現(xiàn)出了一種富有生活之美和人性之美的理想形象,使蒙娜麗莎那富有青春美的形象被永恒定格在了畫面當中……”通過總結,使學生對這幅畫的印象更為鮮明和深刻。
參考文獻:
[1]鐘啟泉,徐建榮.美術教育展望[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鐘啟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