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玲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日益推進,其對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學困生的轉(zhuǎn)化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也對小學數(shù)學教師有了進一步的要求,要求每一位數(shù)學教師在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關(guān)心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對學生要一視同仁,給予學困生更多的鼓勵和關(guān)愛,使其養(yǎng)成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根據(jù)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就學困生形成的原因及所采取的應對措施進行論述。
一、學困生的形成原因
(一)家長采取錯誤的教育方式以及其自身行為習慣的影響
現(xiàn)如今,很多家長對孩子過于偏愛,讓孩子從小就生活在極度舒適愜意的環(huán)境中,養(yǎng)成了孩子懶散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并覺得學習只是一種任務而已,只要完成每天的學習任務即可,所以才導致很多孩子在學困生的路上一去不復返。另外,有些孩子家長總是有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因此,他們總是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學習和生活,讓學生對學習產(chǎn)生了一定的逆反心理,從而導致學習成績不理想。俗話說:“父母是孩子成長的一面鏡子。”由于很多家長自身有不良的行為習慣,從而在無形中影響了學生學習的效率。
(二)學生本身、學習習慣的影響
每一個學生的體質(zhì)都是不同的,有的學生身體素質(zhì)好,有的學生身體素質(zhì)較弱,而學習情況、學習熱情也會因為這些情況受到一定的影響,比如身體素質(zhì)好的學生會在上課時注意力較為集中,而身體素質(zhì)不好的學生,可能會因為身體的影響,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一些重點知識可能會漏掉。從而導致了“學困生”的出現(xiàn)。與此同時,學生受家庭教育的不同,對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是不同的,從而影響了學生的智力水平。智力水平的開發(fā)是一個從小的過程,受到這樣的影響,學生在學校學習時會逐漸反映出來。對于智力發(fā)育水平較高的學生來說,學習的過程有助于思考,是有利于學習的。而對于智力水平發(fā)育較緩慢的學生來說,這是影響學生學習的一大因素,同時也導致了學生學習興趣的喪失,這會讓學生感覺學習壓力大。
二、“學困生”改變的方式方法
(一)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提高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著重凸顯學生本身主體的位置
醫(yī)學有句老話叫做“對癥下藥”,就是在已知病患癥狀的情況下,針對相應病癥下藥進行救治。當然,這種方法用在學習中也是可行的?,F(xiàn)在,“學困生”存在的問題較多,導致學習情況不樂觀。而產(chǎn)生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是學生沒有對于知識產(chǎn)生學習興趣,從而沒有學習的欲望。所以我們應該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根據(jù)學生的不同條件,制定出一套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再生動、形象地對具體的知識進行講解。當然,國家在注重教育改革的同時,也給教學帶來了便利。教學工作者可以使用新科技產(chǎn)品,使用投影儀等現(xiàn)代科技工具進行教學,使用圖片、視頻等的形式把知識具體化,讓學生的學習印象加深,理解加深。與此同時,學生學到的知識也不容易遺忘,通過課后復習等學習方式,更能鞏固學習到的知識,這對于學習來說是一項可得的方式,當然也提高了教學工作者的教學質(zhì)量,二者得而兼之。
(二)教學工作者對于“學困生”的心理疏導
“學困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會產(chǎn)生一些問題,不僅影響教學工作者的教學情況,而且,在學習過程中也是學習的阻礙。許多“學困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會感覺學習學不進去,從而導致心理的變化,這不僅對于學習是有影響的,而且對于學生本人而言也是一種創(chuàng)傷。因此,這時教學工作者需要針對這種情況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皩W困生”的學習情況不樂觀,有時也會影響人際關(guān)系的交流,首當其沖的便是同班學生之間的同學關(guān)系。一般而言,沉默寡言是這類學生的突出特點,所以教學工作者需要針對這種情況對全班學生的狀況做出一定的改變,例如,多舉辦集體性活動,提高班級凝聚力,增加學生之間的感情。讓“學困生”融入這個大集體中,感受同學和教學工作者的熱情,減少學習帶來的心理壓力,可能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也能讓這些學生在學習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學習能力,也有利于減輕教學工作者的教學壓力。
(三)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例如,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是這樣說的:“處處是創(chuàng)造之地,天天是創(chuàng)造之時,人人是創(chuàng)造之人?!泵恳粋€人生于世間,不都是十全十美的,每一個人都會犯錯,都會有碰到難題的時候。對于學生而言,這也是正常范圍內(nèi)的。學生的自信心是至關(guān)重要的,只有學生對于學習的自信心提高了,才能積極投身于學習中,更好地學習。只有學生心理占優(yōu)了,才能代替學生的潛力,學習往往會游刃有余。畢竟老話說“天不生無用之人,地不長無名之草”,這也是非常重要的。
總而言之,“學困生”的學習需要學生自身和教學工作者的配合。針對每一要點進行著重的教育,學生切身投身于學習中。在教學工作者給他們關(guān)懷的同時,提高“學困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從而實現(xiàn)教育的合理化。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