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芬
摘 要:小學低年級階段,是為學生奠定認知基礎及學習習慣的階段,特別是學生的學習習慣對學習成果有著直接的影響,所以如果在這一時期學生不良的習慣沒有得到矯正,便很容易成為學困生。這些學困生的產生,多與心理教育的缺位有關,不同類型的學困生有不同的學習問題,只有通過針對性的心理指導幫助其養(yǎng)成正確的學習習慣與學習思想,才能讓學生的成長之路走得更加順利。
關鍵詞:學困生;小學低年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小學低年級教育階段,學生的身心都處于初步發(fā)展的時期。行為習慣、思維習慣、個人觀念等都并不成熟,如果得不到正確的引導,便很容易在學習上遭遇困境,成為學困生。不同類型的學困生在學習上所面對的問題也各有不同,但多與心理因素有關,因此只有借助心理引導,才能明確學習的方向,矯正以往不正確的學習習慣。因此,小學教師應當更加重視心理健康教育的落實,幫助學生走出學習的誤區(qū),擺脫學習困難的局面。
一、小學低年級學習困難生分類討論
(一)影響課堂秩序的問題生
在小學低年級的班級里,多少都會存在擾亂課堂紀律、頂撞教師、不聽勸導的頑固問題生。這樣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并不一定體現在成績上,但卻會對其他同學的課堂學習造成影響。這類學生擾亂課堂、無法認真學習的原因與其生長環(huán)境有一定的關聯。這樣的學生普遍成長于生活節(jié)奏較快的家庭,父母的繁忙使得孩子得不到應有的關注,進而導致學生企圖在校內利用擾亂課堂的方式引起教師與同學的關注,這是最主要的原因。
(二)恃才傲物的資優(yōu)生
就多數教師的觀點來看,班級中成績領先的資優(yōu)生,都是無需擔心的。但多數成績領先的資優(yōu)生在學習中所面對的問題比普通學生要多得多。一方面由于自身資質優(yōu)秀、成績領先,所以在解題時通常會因馬虎而在最簡單的題目上出現差錯。此外,相對于普通學生來說,資優(yōu)生由于背負著來自于家長、教師等多方面的期望,所以也有更大的學習壓力。
(三)努力但不得要領的困難生
這一類學生相較于多數學生都要更加努力,而且最初都有著很高的學習熱情。但由于在學習過程中很難找到訣竅與要領,又不懂變通,思維不靈活,所以通常會有執(zhí)著于一點、鉆牛角尖的情況。隨著這樣的問題逐漸加深,學生的學習熱情也會隨之消退。
二、活用心理健康教育措施,引導學困生
以上針對學困生的不同類型進行了簡要分析,雖然不同類型的學困生問題的體現方式也不同,但都與心理因素有一定的關聯,因此運用心理健康教育引導方法能夠幫助學生更快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找到學習的方向。針對擾亂課堂秩序的問題生,在了解其問題的根源之后,應當給予其更多的關注及信任。教師可以任命這一類學生成為班級干部,讓學生在感到自身受到了重視的同時也增添了一份責任感。被教師委以重任,受到同學的關注,這類學生自然會開始約束自身。針對資質優(yōu)秀的學生,教師應當時常提醒其更多地去關注知識細節(jié),越是簡單題目越是應當謹慎對待。并且要與學生家長達成共識,包容學生的錯誤,讓學生不要害怕犯錯,以平和的心態(tài)去面對每一次的成績變化,在學生成績優(yōu)秀時,要提醒學生關注出錯的部分,反思自身是否因過度自信而馬虎,忽略了最簡單的部分。在學生成績不理想時,要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告訴學生出錯是人生的常態(tài),無需過多自責,總結經驗,反思原因便能確保下次遇到同類問題時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平和而謹慎自然會在學習生涯中無往不利。針對學習過程中不得要領的困難生,應當首先肯定其努力學習的態(tài)度,幫助其建立自信心,使其擺脫因學習瓶頸而產生的自卑心理。此外,要鼓勵這類學生多提問、多表達,面對問題時不要一味地局限于自身的思考,要告訴學生,即便教師不在,也可以在遇到問題時求助于其他同學,吸取他人的經驗,拓展自身的思維,才能在遇到問題時從更多的角度去思考,而不是局限于一點,一籌莫展,換個角度去思考,也許馬上就能得到答案,這與個人的能力無關,與思考方式有關。以上總結了針對不同類型學困生的心理輔導思想及措施,雖然這些類型的學生無法完全代表整個小學低年級學生群體,但對于學生心理動向的關注及研究,是解決學困生學習方式、學習習慣及學習態(tài)度問題的唯一渠道,借助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轉變心態(tài),以更積極的態(tài)度去面對難題,那么任何難題都會迎刃而解。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是難以管理的,但同時也是求知欲望最高、吸收能力最強、最容易受到影響的。所以如果教師能夠正確引導,學生自然會養(yǎng)成正確的思維習慣及學習習慣。反之如果這一時期產生了學困生,則代表著教師的教學引導方式存在問題,這便需要教師群體對學生心理知識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利用心理健康輔導幫助學生走出學習的瓶頸,讓學生以更好的姿態(tài)面對未來。
參考文獻:
[1]武春燕.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J].西部素質教育,2017,3(7):161.
[2]凌光明.小學低年級學業(yè)不良兒童的有意注意穩(wěn)定性研究[D].蘇州大學,2001.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