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曉春
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fā)展,當前農村青壯年人群正加速向城市地區(qū)流動,大批學生因父母工作或家庭距學校較遠等原因需要在校內居住或寄宿,對這些農村學生來說,班主任可謂是他們除父母外最親近的人。
關鍵詞:農村學校;寄宿班級;班主任管理
俗話說得好:“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對初中班級來說,建設健全高效的班規(guī)、班風無疑是非常有必要的。事實上,班級制度應融匯在學生的各個方面,而對農村初中寄宿班的班主任來說,摸清工作重點,將一整套學習、生活、紀律制度應用于班級管理的方方方面,必將有益于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一、民主化的管理模式
農村孩子早當家,寄宿班級的學生更是早早地認識到了生活的意義。寄宿班的學生相比起走讀班的學生來說,往往更具有自立精神與自強意識,班主任在管理班級的過程中,理應認識到學生的自主性并積極引導他們的主人翁意識,嘗試讓班干部、學生參與到班級建設的過程中,以此適應班集體的需要。
以我在班級管理中的實際情況為例,我所執(zhí)教的班級就是一個寄宿班,班里的學生大多意志堅定,行為處事有分寸,也懂得如何處理好與同學及老師之間的關系。有鑒于此,我主動鼓勵學生參與到班級日常規(guī)范的制定之中,對早自習的內容及班級值日表等內容的安排,更是嚴格規(guī)劃了詳細、民主的方針,對那些在某些日子無法打掃的學生予以照顧,對學生希望自習時能閱讀古文的請求也加以理解。依靠將學生導入到班級規(guī)范的制定過程中,我成功調動起了大家的民主意識。
初中生處在性情敏感、對旁人評價極為在乎的心理階段,寄宿班級的學生在這方面則顯得尤為突出。注重班級制度的建設固然是好事,可倘若班主任在制定規(guī)矩時不考慮學生的感受、不顧及學生的心愿、不與學生討論,而只是憑借一腔熱血一味強制實施,即使是再好的管理制度,也注定無法令學生真心感到認同。
二、對學生平等對待
學生和教師在自由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學生有他們自己的一套思路、想法,在班級建設過程中尊重學生的思路、尊重學生的想法無疑是班級管理走向成功的基礎。在班集體建設過程中,班主任應努力將班級打造成大家的“第二個家”,使所有學生在人人平等、人人友愛互助的環(huán)境下真正取得良好的成績。
以班上的情況為例,無論男女,無論學習成績好壞,無論家庭情況如何,我都竭力對每一個學生保持一視同仁的態(tài)度,在班上分配座位時,我嚴格采取以身高、視力水平為基準的分配方式,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按照自身實際情況得到適合自己的座位。同時,初中生比較淘氣,也經常容易因為一點小事起沖突。當學生打架被拉開或兩人來找我“評理”時,我不會因自己的喜好偏袒其中任何一人,更不會“和稀泥”,不會勸導學生“忍忍算了”“他為什么打你,肯定是你也有問題”。對學生之間的沖突,我不會因為是孩子之間的問題而忽視甚至是覺得“不重要”,相反,在實際管理中我總會深入調查其他學生的評價,分析沖突雙方的說法,對有過錯的學生加以批評,以此盡量實現(xiàn)公正。
事實上,班主任在管理過程中最忌諱的事就是“不置可否”。初中生最關心的問題,莫過于老師處理事情是否公正、是不是真的將他們的事放在心上,一位真正正直、真正將學生視為平等的人的教師,是絕不會容忍班級內有任何不公平現(xiàn)象的存在的。
三、不拋棄、不放棄每一個學生
調查的結果及實際教學、管理的情況說明,許多農村“留守學生”往往存在著道德素質及行為習慣上的問題,農村初中的教育水平較城市初中落后許多,面對學習成績較差、道德品質較差的學生,教師會因沒有好的教育方法而放棄這類學生,這無疑是不正確的。
事實上,一些學生之所以學壞,只是因為他們在生活中缺少父母及長輩的管教。他們身上往往存在著一些閃光點,但由于過早進入社會,帶來了壓力與陰霾,掩蓋或遮蔽了他們的這些亮點。對此,教師不應放棄這些遠離父母、遠離家人的寄宿學生,而是應當找好角度、找好方法使他們認識到自身的優(yōu)點,進而在教師的關心及引導中真正成才。
在我班上就存在著這樣的學生,他父母外出打工,本人就留在學校當寄宿生,他經常遲到曠課,甚至還在校外和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對此,我并未放棄對他的教導,而是結合他“會帶領大家為孤寡老人抬水”的優(yōu)點,對其進行稱贊及表揚,從而一步步重新樹立起了他的上進心及自信心,使其重新踏上了人生正軌。
總而言之,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優(yōu)化班級管理、加強班級建設,努力在班級內部為他們建造一個溫馨、友愛、互助的第二家庭,這對初中寄宿班的班主任來說是一切班級問題的重心。
參考文獻:
[1]肖洪.淺談農村寄宿制學校班級管理[J].學習月刊,2010(26):100.
[2]米多華.淺談農村寄宿制小學班級管理策略[J].現(xiàn)代經濟信息,2014(7):205.
注:本文系甘肅省“十三五"教育教學規(guī)劃課題《農村學校班主任管理工作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系列研究論文,課題立項號:GS[2017]GHB1641。
編輯 李博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