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朵芬
忄晃若靈感畫中來
時值夏末,我走進億昌博物館,觸摸被歷史塵封已久的鄂爾多斯往事。
一進大廳,掛在墻壁上的一幅畫深深打動了我。
這幅畫,從總體結構看來很搶眼,一下子就吸引了人們的眼球。古樸典雅的風格,雄渾壯觀的氣象,無疑讓我滋生出許多聯(lián)想。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從畫的背后,讓我看到了另外一種高貴的氣質(zhì)。
你看那畫面上縱橫交錯的溝壑,顯然是鄂爾多斯最基本的地貌特征。黃沙似乎早已漫過,一度淘亮了我的眼睛,那些草也早已靜止不動,它們好像是在傾訴衷腸。
我認為,這幅畫不僅表現(xiàn)的是時間、地域和人文氣質(zhì),更多的是表達了鄂爾多斯人思想沉郁和悲憫情懷。
是的,其實一幅內(nèi)涵豐富多彩的畫,最可貴的一點就是它不但創(chuàng)造了自我精神,而且創(chuàng)造了民族精神。它敦促我不但學會用仰視的眼睛觀賞這幅圖像,而且啟發(fā)我既看到了億昌人錘煉了屬于自己的精神高地,又從億昌獨特的折皺里揀拾回新的思考方式。
是啊,要么說這面墻足以讓我憂國憂民了。由此可見,學會欣賞一幅畫是非常必要的。
我覺的好像從這一刻開始,我學會了一種理性思維方式,理解了一種珍藏于內(nèi)心的東西是何等的可貴。
從這一刻開始,我也學著用品咂一幅畫的方式,來品咂億昌。
億昌啊,億昌!它是本土的,更是世界的。
會說話的墻壁
億昌博物館除實物布置非常獨特外,我還從它的墻壁上獲得更重要的知識:
同行的王老師,她的祖籍在陜北,是地道的走西口第三代,從小在沙圪堵長大。她告訴我說,鄂爾多斯是天驕圣地,歷史悠久、文化厚重。是那些號稱距今七萬年前的“河套人”遺址點燃了古老文明的薪火,匈奴王冠、蒙古史詩、阿爾寨石窟,述說著千年跌宕的往事。
我和王老師邊走邊聊,看到億昌博物館利用墻壁標注的許多知識點,讓我這個不速之客感到萬分新奇。我從墻壁上的圖解中了解到八百多年前,成吉思汗曾深情詠嘆過這里:“梅花鹿兒棲息之所,戴勝鳥兒育雛之鄉(xiāng),衰落王朝振興之地,白發(fā)老翁享樂之邦”。
八百年歷史塵封過許多往事,但我相信在億昌博物館的墻壁上,又似乎聽到歷史的回聲
黃河峽谷百折千回,
大秦古道連接古今。
億昌是鄂爾多斯的,也是全世界的,會永遠帶著它的神奇面對世人,也一定會帶著它迵異的草原、沙漠、丘陵、湖泊走向全世界。
陶罐的訴說
順著億昌博物館的通道再往前走,我的眼晴被鎖定在那些精美的小陶罐上了。
一一觀賞的同時,我不由自主想象那遠古時代。至于先人們是如何構想自己的理想王國的,現(xiàn)在,我們只能通過一些實物來推斷了??上攵?,那些出土的小陶罐,無論如何,對于現(xiàn)代人怎樣傳承袓先的智慧結晶,都顯得十分珍貴。
我像是拔開封存了五千年的土層,似乎聽到遠古先民開始醒來了——億昌博物館佇立在鄂爾多斯高原上,這里的沙子會唱歌嗎,這里的先民會舞蹈嗎?
呼勒呼勒,
呼勒呼勒。
從那些小陶罐的品像中,我猶如穿越時空隧道,聽到歷史的呼喚越來越清晰,那一片天然屏障也不一定是溝溝坎坎,那一道道圪梁的背后,也可能是一彎彎季節(jié)河流沖刷而成。
至于那一座座土窯結構的房屋,那一個個精美的陶器,玉器,石器還有那些鄂爾多斯先民,手持那個精美的小陶罐,曾是誰家的寵愛均無可辯駁。
也許,我就是那個被歷史隔絕了5000年的后人。
今天,我終于回來了。
撫摸著時間的紋理,多想懷抱著那只精美的小陶罐找回童年,或玩耍,或重新審視歷史,總有一點點心痛,在先民的遺跡上,無論怎樣,都感覺自己近乎一只秋蟲的悲憫。
款款酒瓶仙客來
再往里走,我看到億昌博物館的展柜里,陳列著形態(tài)各異的酒瓶子。具說這都是一位企業(yè)家傾其所愛收集而來的寶貝。酒瓶大多表現(xiàn)出來的是現(xiàn)代人審美情趣。
瓶子的色彩十分艷麗,造型千姿百態(tài)。
你看那一對龍鳳呈祥,活靈活現(xiàn),生動逼真,十分入鏡。
那些曾經(jīng)見過的"孔雀開屏"、"松鶴延年"、"蓮藕成趣"、"旗袍美女"、"十二生肖"等等,也不禁讓人嘖嘖稱奇。
這么多賦有詩意的酒瓶子,品質(zhì)高雅,形態(tài)各異,不禁讓人嘆為觀止。
收藏這么多酒瓶子,得下多么大辛苦啊。每一件陳列品,都聚集了一位民間博物館主人的智慧和心血,實屬不易。
我站在西部散文作家采風團的中間,一邊觀賞一邊聽大家發(fā)出的贊美聲,漫漫地,我也沉醉其中了。
于是我便即興賦詩一首:
烈性是草原的品格
傳過來吧,朋友
無名指蘸一滴晶瑩的醇香
一滴敬天,一滴敬地,一滴敬朋友
剩下的酒,我干了
讓我端著斟滿烈酒的銀缽走向你
一飲而盡吧
歌聲醉了
傳過來吧,朋友
斟滿酒的銀缽
敬我剛剛下馬的安達的你
我把月亮撈出來給你
剩下的酒,我又干了
你不必擔心我,醉是平常的事
一段馬頭琴騰出夜空的空隙是你
草原醉了,琴聲醒著
朋友醉了,鼾聲醒著
在銀藍的星空下
我與你對坐到天亮……
作罷一首詩之后,愈發(fā)有一種強烈的沉醉感趨使著自己。首先我將自己幻想成一位仙人,貯立在花花綠綠的酒瓶中間
噢,原來半人半仙的狀態(tài)的確非同一般啊。
毛主席像章
在億昌博物館的一個展柜里,集中擺放著大小不一的毛主席像章,這是時代的產(chǎn)物,也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最時髦飾物。
經(jīng)歷過那個時代的人們,都懷揣著一份特殊的感情,十分眷戀紅色的東西,對像章更是情有獨鐘。
此時此刻,這個展柜里的像章也變成了一個磁場。隔著一層薄薄的玻璃,使一個個參觀者直接與那個時代的人物對話,從而抵達心靈深處的交流與溝通。完成對過去時代的回憶和追溯。
我想,這小小的一方玻璃展柜,是對大背景之下碎片化了的記憶的深度追思,不由自主地使人懷著崇敬的心情對一位偉人的懷念。
透過玻璃界面,我看到了那么多紅色像章發(fā)射著金色的光芒。
這顯然是對中國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回顧與傾訴。
那個年代,無論男女老少,都會自然而然地崇尚一枚像章,崇尚一種紅色。是啊,紅是人們的精神所需,也是植根于精神世界里的代表色。
往往這種顏色,會被人們鍍上一層金光而顯得十分耀眼,紅的象征意義在那個極為特殊的年代發(fā)揮著它超乎自身強大的隱喻性。
歷史已經(jīng)翻去陳舊的一頁,唯有紅色猶如在娘胎里就注入了我們的靈魂一樣揮之不去。
那個年代,紅是人所向往的顏色,紅是讓人內(nèi)心變得無不強大的力量,甚至,每個人都想使自己變成紅。這是一種多么崇高的奢求。
不難想象,那個年代的社會生態(tài)給人留下的記憶,是不可逆轉(zhuǎn)的,也是輕易揮不去的。自然留給我們成長史和心靈史上的記憶,都如同烙印般深刻。
當我們帶著某種凝重的情感去懷念過去的時候,往往會產(chǎn)生一種不可名狀的隱痛。
我從精神世界或是心靈深處,都有了一種顫動,都被一種無比強大的東西所震撼,同時,也總讓我的心找到了一種歸屬感。
我從億昌博物館走出來的一剎那,我感到尋找到真善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