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晴
(江蘇師范大學傳媒與影視學院,江蘇徐州 221000)
馮小剛在訪談中說道:“當自己腦子里一片黑白的時候,唯獨部隊文工團這段生活,在他的腦子里是有色彩的,同時呢,也有一絲芳香的氣味?!彪娪啊斗既A》以1970到1980年代為背景,是一部描寫青春、緬懷過去的電影,講述了某軍隊文工團,一群正值芳華的少年,經(jīng)歷著成長中的情感萌發(fā)與充滿變數(shù)的人生命運。劉峰、何小萍、蕭穗子、林丁丁、郝淑雯等人情感纏繞、互相交織。電影中,敘述者以自己的視角講述,重新呈現(xiàn)了那個年代里青春的混沌、感性、曖昧、從眾、自卑等。
根據(jù)小說描述,劉峰從小在農(nóng)村長大,父親是一個木匠,參軍后年年被評為“學雷鋒”標兵。影片中劉峰的人物塑造是非常具體的,從開始接何小萍入伍,為了不讓何小萍尷尬,主動幫她隱瞞父親的背景;出差去北京,經(jīng)常幫助戰(zhàn)友捎帶東西;在所有人都嫌棄何小萍身上有味道的時候,只有他不顧自己的腰傷選擇幫助何小萍;自己掏錢幫即將結(jié)婚的戰(zhàn)友做沙發(fā)。每一件事都將他“雷鋒”式的形象刻畫得具體而自然。雖然觀影的我們總有些替他不值得,但是在當時那個年代,雖然物質(zhì)匱乏,但人的內(nèi)心是有“理想”的,人一旦有了“理想”,那么行動就是自愿的,回報就是多余的了。故事在劉峰帶林丁丁去看親手打的沙發(fā)開始發(fā)生轉(zhuǎn)折。先是林丁丁誣陷劉峰耍流氓,在那個時代,這是個很大的罪名。劉峰被誣陷后,負責調(diào)查的人員變相地逼迫劉峰承認耍流氓的行為及細節(jié),雖然劉峰最終沒有承認這件事,但是卻因為這件事,劉峰遭到了墻倒眾人推的責難,從文工團被下放到了林場的連隊。在那以后又遭遇的種種,這一切遭遇,在我看來是那么的諷刺,對人性的諷刺,因為直至最后也沒有人認為劉峰最后的潦倒生活是因為他們而導(dǎo)致的,就像林淑文拿著林丁丁的照片說:“不知道,劉峰看到丁丁這個樣子,還會不會想摸她。”活雷鋒是很可怕的,劉峰在它眼里不像是個人,更像是雷鋒的頭像,沒有一個人會愛上頭像。劉峰一無所有,只有善良。他前半生的悲劇大概就在于此,成為一個不該成為的自己,失去本該屬于自己的未來。當他躺在戰(zhàn)車旁,想死去的時候。他的前半生結(jié)束了。后半生,劉峰經(jīng)歷過戰(zhàn)火,經(jīng)歷過一切失去,卻依然沒有走出過那段歲月。
在電影中,她嫁給了澳洲的一個富商,身材從苗條變成臃腫,最后也沒有再跟其他人發(fā)生交集,這跟小說相比弱化了很多。林丁丁和很多人搞曖昧,可以讓別人摟抱和親吻,卻不能接受劉峰的表白。她習慣了劉峰的照顧,以一個“好人”的身份,幫她挑腳泡,幫她煮面條,指導(dǎo)她射擊,突如其來的表白,似乎讓她姐受不了,看似她接受不了劉峰的改變,實質(zhì)是接受不了劉峰的普通身份和沒有背景。在被男兵說自己腐蝕劉峰的情況下,怕自己的名聲被破壞,就先打了報告,并且虛構(gòu)了一些騷擾他的情節(jié)。最終劉峰沒有為自己辯解并被發(fā)往前線,那一刻他對林丁丁的感情看上去就更加的諷刺。在小說中,林丁丁是一個愛慕虛榮的人,她希望嫁給一個部隊高官子弟。她是“劉峰事件”的當事人,因為她的一聲大叫,改變了劉峰后半生的命運(電影中的她沒有大叫,而是被路過的兩個男兵撞上了)。小說中她嫁給了干部子弟,但是在大家庭里并不受待見,結(jié)婚又離婚。后來她跟隨一人到國外開了餐館,當了老板娘。再后來,又離婚回國,給別人看房子為生,終究她的人生也不是那么的完美。
影視藝術(shù)中,色彩是一部電影是否成功的關(guān)鍵因素之一,從電影的首款海報上就可以感受到馮小剛的創(chuàng)作理念,在這張海報中主畫面是兩只舞者的腳,腳上分別穿著芭蕾舞鞋和軍鞋,兩只鞋有代表了舞者的身份,也反映出舞者所處大時代下的背景特征,灰色的背景中一抹綠色渲染出馮小剛記憶中的那抹青春芳華?!斗既A》在光影和色彩上的表現(xiàn)十分強烈,電影是在高飽和狀態(tài)下,由綠、藍、暖黃三種顏色組合而成地形成了整體基調(diào),反映了時代感。
綠色是中國軍人的顏色,是全片的基礎(chǔ)色。無論前線還是文工團,戰(zhàn)士們身上永遠都是綠色的軍裝。直接給影片定調(diào),也表現(xiàn)出青春的主題色。影片中除了綠色就是大量的紅色運用,紅色象征國旗,在陽光下,紅色與綠色的搭配不再顯得刺眼,因為那種特殊的搭配是那一代人的美好年華。紅色象征鮮血,小戰(zhàn)士為國犧牲,白大褂、綠軍裝,都和紅色的鮮血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顯得無比壯烈。影片中,紅色還代表著萌芽的愛情。年輕人關(guān)起門來用錄音機偷聽鄧麗君的 “靡靡之音”,透薄的紅紗罩著燈泡,詮釋著青春下模糊愛情的浪漫。藍色代表了憂郁和獨特。是何小萍的顏色,在訓(xùn)練的時候,她穿著藍色的上衣,戰(zhàn)后受了刺激,在精神病院穿的是藍色條紋的病號服。何小萍的心思總是深沉的,一切都顯得那么的“格格不入”。如果綠色是定調(diào)色,那么影片中的黃色就是影片的基礎(chǔ)顏色。文工團的墻壁黃色代表了溫暖,承載了戰(zhàn)士們的理想。電影的最后劉峰與何小萍兩人相互依靠,畫面也是暖黃做底。他們的青春留在了那個年代,即便歷盡滄桑,還是脫不掉那層泛黃的底色。
影片最讓我驚艷的是馮小剛的長鏡頭的運用,整部片子馮小剛大多采用了長鏡頭,因為沒有擺拍,所以顯得流暢真實和自然,就像馮小剛說的那樣,他想用長鏡頭來還原那一段流動著的青春記憶。接下來的經(jīng)典長鏡頭就是戰(zhàn)場的六分鐘。以劉峰為視角縱觀全場戰(zhàn)場,將觀影人帶入影片,讓人緊張到難以呼吸,搖鏡頭將畫面激烈的晃動,讓我以當事人的角度參與當中,當劉峰看到戰(zhàn)友腰上的炸藥包被點燃,主觀鏡頭將觀眾的情緒帶動到高潮,運動鏡頭將影片的真實感和紀實感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場面調(diào)度更是渲染了戰(zhàn)爭慘烈的氣氛。當戰(zhàn)爭告一段落,劉峰倚靠在坦克旁默默流下淚水,神情哀傷,短短六分鐘時間已經(jīng)是物是人非,青春幻滅。
為了將那個時代最真實地展現(xiàn)給大家,影片所有的音樂沒有任何重新創(chuàng)作。馮小剛選擇了在那個年代里所流行的音樂,契合部隊文工團的性質(zhì)和功能,被禁的“靡靡之音”的出現(xiàn),似乎也準確地交代了時代背景?!督q花》的細膩,我想這也是馮小剛用來還原記憶的重要手段。
影片在大時代的背景下,深度刻畫和細膩描摹小人物的情感表達和心理活動,芳華的美好珍貴與戰(zhàn)爭的殘酷慘烈形成鮮明的對比,不論越戰(zhàn)場面的一鏡到底,還是何小萍身著病號服的獨舞,雖都充滿了情感張力,卻也只是從側(cè)面烘托出芳華逝去的酸楚。而諸如對政治環(huán)境、人性暗流、集體主義之殤的刻畫,也從鏡頭中一晃而過,只留下主角柔和深情的話外音。
[1]倪麗婷.人性的放逐與回歸——嚴歌苓小說《芳華》中的人物形象“劉峰”解讀[J].嘉興學院學報,2018,30(1):91-94.
[2]范志忠,張李銳.《芳華》:歷史場域的青春話語[J].當代電影,2018(1):39-41,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