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榮琴(河北省進出口貿(mào)易公司 河北 正定 050800 )
項穆《書法雅言》中寫道:“會古通今,不激不勵,規(guī)矩諳練?!薄稌摗分幸舱f:“勁如鐵,軟如綿,須知不是兩語,圓中規(guī),方中矩,須知不是兩筆。”
“規(guī)”是曲線,“矩”是直線;“規(guī)”是圓,“矩”是方。歐陽詢說:“瑩思靜慮,端己正容,秉筆思生,臨池志逸?!痹跁ǖ难辛曋?,要學習直線的剛直,曲線的婉轉(zhuǎn);學習方的端正,圓的包容,不斷陶冶情操,正品德,規(guī)范舉止,活躍思維,豐富聯(lián)想,向“古”學習,以致“今”用,心中時時冥思,刻刻感悟,給人帶來快樂、進取的力量,這與我們做人處事的修養(yǎng)原則是一致的。
書法以用筆為上。從書法的各種間架結(jié)構(gòu)變化中,體會書法的骨力、姿態(tài)、神韻、氣魄,并真正感受書法之美,用筆用墨之妙,隨之審美觀得到提高,進而從中悟到優(yōu)化組合的重要性。例如魏《張猛龍碑》的“春”字,上面三橫畫比較緊蹙,下面“日”字的位置向上移,也顯出緊蹙的趨勢,上下緊蹙,而使左撇右捺向兩個方向突出伸展,特別是右捺,捺到尖上比“日”要低,緊蹙與伸展的優(yōu)化組合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個“春”字的體勢左低右高,面目清爽,帶有“奮起”的意味。
書法能培養(yǎng)人的品位,不斷提高審美觀,讓自己的心、身、居住空間以及交流的內(nèi)容豐富多彩,充滿藝術(shù)感,并從中悟到優(yōu)化組合的重要性。
書法注重“整體感”,書法布局必須有“全局觀”,字字得所,行行有條,非常適當,非常協(xié)調(diào),其中筆畫與筆畫之間的穿插避讓、仰承俯注、左顧右盼、虛實疏密、筆斷意連、形離勢貫、奇正篸差、和諧錯落、先后上下、左右銜接,最終形成合力,《書論》講:“合則不剛不柔,變化斯出,故知和者沉勁之至,非軟緩之謂,變者,合適之至,非縱逸之謂也?!弊屓藢W習到為人處世應摒棄一己私利,多為他人和集體著想,顧全大局,和諧相處,從而可以使自己的付出獲得回報,贏得最后的成功。
興趣是獲得成功的開端,練習書法時要保持對書法的熱愛,嚴格要求自己,長期堅持不懈地進行書法練習,要保持恒心,不可一曝十寒,這也是對自己執(zhí)行能力及毅力的鍛煉。
漢字講究間架結(jié)構(gòu),每天按照古碑帖認認真真、一筆一劃、全神貫注地研習象形、甲骨、金文、真、隸、篆、行、草等書法,感悟篆以端容,隸、楷以瑾行,行以豐姿,草以暢志的真諦,便會逐漸養(yǎng)成一絲不茍的習慣,培養(yǎng)嚴謹?shù)男惺伦黠L。經(jīng)年累月、長期不懈、循序漸進的研究習練,認真學習積累,可以有效地鍛煉毅力,摒棄世俗的浮躁、雜念,養(yǎng)成一種良好且踏實的作風。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多見者識廣,博覽者心宏。李肇《唐國史補》說:“旭(張旭)嘗言,始吾見公主擔夫爭路,而得筆法之意”;觀公孫大娘舞劍,“自此草書長進”;懷素自述草書所得“吾觀夏云多奇峰,輒嘗師之”;黃庭堅曰“元祐間書,筆意癡沌,用筆多不到,晚入峽見長年蕩槳,乃悟筆法”。張旭碰到只有避讓才能兩全其美的事情,從中感悟到書法中字的偏旁結(jié)構(gòu)應遵循大讓小、寬讓窄、長讓短、密讓疏的道理,明白爭道和寫書法時字的偏旁結(jié)構(gòu)安排是相通的;懷素則從夏云多奇峰悟出書寫字氣勢,從而引起頓悟;黃庭堅從常年蕩槳悟出筆法,可見人生和自然萬物之理對研習書法的影響很重要。
字如其人,筆正心正。書法作品能夠表達書家的思想感情,體現(xiàn)書法家的個人修養(yǎng)、審美情趣以及對生命的感悟,是書法家最活躍的心跡表現(xiàn),同時也是書法家的個性標志、身份象征。書法家寫出一幅形神兼?zhèn)?、氣韻生動的成功之作,提筆蘸墨、將氣納入紙中、生命融入筆墨中一蹴而就。所書作品中內(nèi)含詩的韻味、畫的靈動、舞的飄逸、歌的悠揚,然而提起的筆、飽蘸的墨、走筆的紙,都是天力人工,千錘百煉,體現(xiàn)出書法家的品德、修養(yǎng)、氣質(zhì)、胸襟、性情;字里行間洋溢著高潔的情操、豐富的情趣、雄渾的氣勢、無窮的魅力,給人以親切感、溫柔感、厚重感。
書法勁健而溫潤、端莊而凝重,是世界上獨樹一幟的具有典型東方魅力的高雅藝術(shù)形式,其獨特的結(jié)構(gòu)蘊含了東方哲學文化味道,令觀賞者賞心悅目,并深深震撼著觀賞者的心胸,使其從中得到感悟、啟示、成長,在享受藝術(shù)的同時,寓教于樂,無形中提升了大眾的道德修養(yǎng)。
顏體博大雄渾,風格風神奕奕、莊重剛正、豁達大度;王羲之書風研美流暢、清秀勁健、平和淡泊、溫柔敦厚;張芝、張旭和“以狂繼顛”;懷素如驚蛇走虺、驟雨旋風、飛動圓轉(zhuǎn)、隨手萬變,但法度具備,不出魏晉;黃庭堅狂草筆勢縱橫、風神飛動、筆筆飄動蕩漾;歐、褚、柳、蘇、米、蔡等歷代名家書法的研習中,從書寫的線條變化中,領(lǐng)悟其中的神韻、氣勢、意境、精神,美化心靈,陶冶精神,養(yǎng)成平和、淡泊、寧靜的良好心態(tài),陶冶高尚品德,既能增進技藝,繼承傳統(tǒng),研習楷體知草體之筆法,研習草體要求領(lǐng)會楷體規(guī)則,又能博采眾長,各體書法相互融通補充,兼容并蓄,獨具匠心,求工、求神、求創(chuàng),修身、修性、修心,使人生境界不斷提高,清雅而不濁俗,淡泊而不奢華,闊達而不促狹,平和而不偏激。博涉、備精諸體,自成一家,開創(chuàng)自己獨特的藝術(shù)風格,使之成為立宗開派、饗之后人的一代宗師。正如習近平在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好的文藝作品,就應該像藍天上的陽光、春季里的清風一樣,能夠啟迪思想、溫潤心靈、陶冶人生、能夠掃除頹廢萎靡之風?!睙o論在何時何地何種情況下,都閃閃發(fā)光,傳遞正能量,并化育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