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磊
(西安音樂學(xué)院,陜西西安 710061)
前言:恩里克?格拉納多斯出生于19世紀(jì)60年代,是西班牙著名鋼琴家、作曲家。眾所周知,在音樂創(chuàng)作過程中,音樂家會受到其所處社會環(huán)境、時代背景等多方面的影響,格拉納多斯受到當(dāng)時“西班牙音樂的黃金周期”的大環(huán)境影響,其鋼琴作品中具有明顯的西班牙民族特征。
在格拉納多斯鋼琴作品中,大量運用了西班牙民間音樂旋律,其最為顯著的是“通納迪亞歌曲”旋律動機的運用,“通納迪亞歌曲”主要在馬德里地區(qū)流行,城市大眾音樂、鄉(xiāng)村民間音樂是其旋律的主要來源。如在《古風(fēng)短歌集》中,就大量使用了“通納迪亞歌曲”形式。在格拉納多斯鋼琴作品《戈雅之畫》中,《情話》這一樂曲就采用了《古風(fēng)短歌集》中《被遺忘的男人》中的旋律。除此之外,格拉納多斯鋼琴作品中還大量借鑒了“深沉之歌”式的旋律,“深沉之歌”這一民間歌曲在西班牙南部民間十分流行,歌曲較為空靈、流暢。如在《十二首西班牙舞曲》第二首樂曲中,就對此種旋律進行了借鑒[1]。
對于西班牙民族來說,舞蹈是一種十分重要的藝術(shù)語言,利用舞蹈,西班牙人民可以表達出自身情緒,西班牙舞蹈種類較多,在格拉納多斯鋼琴作品中,可以明顯看到其對西班牙舞蹈節(jié)奏的運用:(1)霍達舞。這種舞蹈節(jié)奏較為輕快,節(jié)拍主要為3/8拍和3/4拍,一句四小節(jié)。在格拉納多斯鋼琴作品《十二首西班牙舞曲》中,第九首樂曲中段就曾借鑒霍達舞節(jié)奏,即三連音類型。(2)弗拉門戈舞。在西班牙舞蹈文化中,弗拉門戈舞具有代表意義。其具有重音不規(guī)則的節(jié)奏特點,節(jié)奏通常為一小節(jié)弱拍,且有連續(xù)重音出現(xiàn)。在《戈雅之畫》第五首中,就曾應(yīng)用這種舞蹈節(jié)奏,即在聲部有兩個節(jié)奏重音連續(xù)出現(xiàn)。(3)探戈。探戈舞流行于全世界,其節(jié)拍是2/4拍,具有較強的頓挫感,在《第十二首西班牙舞曲》第五首樂曲旋律聲部中,格拉納多斯就在6/8拍節(jié)拍中融入了探戈的節(jié)奏音型。
吉他是西班牙具有代表意義的民族樂器,在格拉納多斯鋼琴作品中借鑒了吉他多種演奏技法,以西班牙古典吉他基本演奏技法Rasqueado與Puteado的借鑒為例,前者也被稱為“輪掃”,為快速分解和弦式琶音,在《幽靈小夜曲》第107~116小節(jié)中,就曾借鑒此種吉他演奏技法,通過快速琶音走句來模仿“輪掃”音響效果,可以讓樂曲更具動感;后者主要是連續(xù)彈撥單音旋律,音響效果較為干凈,在《戈雅之畫》的《幽靈小夜曲》中,格拉納多斯就曾在其第87~96小節(jié)使用了單音斷奏織體來對此種演奏方式進行模仿。
2.1.1 活潑歡快旋律
西班牙民間具有多種活潑歡快的民歌,在格拉納多斯鋼琴作品中充分運用了此種民歌的旋律。在演奏處理中,可采用半觸鍵方法,保證手指不會完全下至琴鍵底部的同時可以加快下鍵速度,可以保證手指的靈活跑動,多利用半抬指大角度觸鍵方法,同時,演奏者應(yīng)該對延音踏板踩踏深度進行控制。
2.1.2 抒情旋律
深沉之歌的借鑒讓格拉納多斯鋼琴作品中包含很多具有民族特色的抒情旋律,在演奏單音式旋律時,需要表現(xiàn)出干凈、通透的音色,對此,演奏者可以采用半抬指大角度觸鍵方法,保證手指和琴鍵的接觸面積,應(yīng)該控制延音踏板的踩踏深度,可以適當(dāng)將弱音踏板加入在力度相對輕柔的樂段當(dāng)中,讓旋律音色對比加強。
在演奏雙音式旋律抒情歌曲時,需要演奏者表現(xiàn)出“訴說”的感覺,對此,演奏者可以采用和單音式旋律相同的觸鍵形式,并適當(dāng)縮小琴鍵和手指的角度,確保演奏整齊性。在連接雙音音程時,需要對前臂與手腕橫向帶動動作予以充分運用,做到自然傳送按鍵力量。需要依照和聲變化情況,對踏板控制予以細(xì)致分解,可以將延音踏板切換頻率予以適當(dāng)提升。如在演奏《第十二首西班牙舞曲》第二樂曲主題旋律時,在對高音區(qū)旋律進行演奏時,演奏者就應(yīng)該做到觸鍵后快速放松指尖,在對中低音區(qū)旋律進行演奏時,就需要讓手指具有一定按壓感,保證主題旋律具有音色對比明顯。
2.1.3 熱情激昂旋律
在連奏式旋律的演奏中,演奏者需要多利用手腕帶動作用,讓指尖匯聚力量,如在《幽靈小夜曲》中,格拉納多斯就曾采用連奏的、熱情激昂的旋律,演奏者在對其進行演奏時,就需要做到快速、準(zhǔn)確切換和弦,同時,需要保證左手伴奏聲部可以對觸鍵音量予以嚴(yán)格控制。
在斷奏式旋律的演奏中,需要演奏者做到手指貼鍵,并在觸鍵時馬上依靠琴鍵反彈抬起手臂,保證鋼琴共鳴音效。在運用此種方式時,需要充分運用前臂爆發(fā)力,并保證手腕的穩(wěn)定性[2]。
2.2.1 托卡塔式雙手交替織體
在格拉納多斯鋼琴作品中,托卡塔式雙手交替織體較為常見,主要是對西班牙舞蹈中多樣化音響效果的模仿。在演奏過程中,演奏者需要利用快速斷奏觸鍵方法,通過手腕進行交替演奏,進而讓歡快音樂氛圍得以形成。如在《第十二首西班牙舞曲》第五首樂曲第一主題中,就利用了此種織體,對此,演奏者需要在演奏此樂段過程中對旋律聲部樂句呼吸、樂句線條進行分析,并預(yù)先想好觸鍵動作。
2.2.2 不同位置多連音織體
多連音織體在格拉納多斯鋼琴作品的伴奏聲部、旋律聲部中得到了廣泛應(yīng)用。在快板樂段中,多連音舞蹈節(jié)奏織體通常會表現(xiàn)出強動力、堅定、干凈的音響效果,對此,在演奏過程中,可以利用小角度半抬指下鍵的觸鍵方式,下鍵力量隨樂句走向而進行改變,以《情話》高潮部分的演奏為例,在該部分,格拉納多斯利用了西班牙霍達舞節(jié)奏,并對其進行適當(dāng)改變,形成了五連音織體,在對其進行演奏時,演奏者需要對手指積極性予以時刻保持,確保在五個音為一整體的前提條件下,每一個音的音響都是清晰的。
2.2.3 短震音式織體
格拉納多斯通過模仿踢踏舞音響效果,在作品中應(yīng)用了較多短震音式織體,此種舞蹈節(jié)拍點十分響亮,為三聲三連音。在格拉納多斯鋼琴作品當(dāng)中,多利用十六分音符和一組帶上倚音的三十二分音符三連音結(jié)合,在演奏過程中,需要演奏者利用大角度貼鍵方法,保證下鍵速度,通常情況下,演奏此種織體時不會有延音踏板加入。如在格拉納多斯鋼琴作品《情話》中段銜接的演奏中,就需要演奏者保證觸鍵力度與樂句融合,確保音響效果具有踢踏舞舞蹈步點的感覺[3]。
2.3.1 Rasqueado
在演奏格拉納多斯鋼琴作品中模仿Rasqueado音響的部分(如雙手震音、短琶音、快速十六分音符走句)時,需要演奏者立好手位框架,并保證彈奏時手指緊貼琴鍵,保證音和音之間的鏈接速度,同時,需要保證短琶音織體最后音的觸鍵力度,形成“輪掃”效果。通過合理點踩踏板,可以讓演奏和吉他音響效果更為相似。
2.3.2 Puteado
在演奏格拉納多斯鋼琴作品中模仿Puteado音響的部分時,需要演奏者利用手指斷奏觸鍵方式,在斷奏演奏時,演奏者需利用手指掌關(guān)節(jié)運動,需要利用最快速度進行觸鍵,并做到下鍵后快速反彈。如在《十二首西班牙舞曲》第六首樂曲第一主題的演奏中,就需要對該鋼琴織體中Rasqueado和Puteado進行嚴(yán)格區(qū)分,判斷該采用哪種具體的觸鍵方式,讓其音響色彩得到鮮明對比,確保樂曲具有較高藝術(shù)感染力。
結(jié)論:綜上所述,在格拉納多斯鋼琴作品中,其大量運用了“通納迪亞歌曲”、“深沉之歌”等民族音樂旋律,應(yīng)用了霍達舞、弗拉門戈舞等舞蹈節(jié)奏,并對吉他音響進行模仿,在演奏過程中,需要演奏者針對具體演奏內(nèi)容,考慮到作者創(chuàng)作時運用的民族元素,進而選擇恰當(dāng)?shù)难葑嗉记伞?/p>
[1]黃岑.格拉納多斯鋼琴音樂民族性研究[J].音樂創(chuàng)作,2016(11):152-153.
[2]陳力.格拉納多斯鋼琴作品的民族特征詮釋[J].黃河之聲,2016(04):72.
[3]蘭七榮.試論格拉納多斯鋼琴作品的民族化特征[J].大舞臺,2015(01):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