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思遠,王秀艷
(哈爾濱市香坊區(qū)黎明第九小學校,黑龍江哈爾濱 150000)
我國傳統(tǒng)民間美術種類繁多,博大精深,是我國五千年文化的傳承和結晶!但是在經濟不斷發(fā)展的中國,這些古老的傳統(tǒng)美術卻被人們漸漸遺忘,許多傳統(tǒng)民間美術面臨著失傳的現(xiàn)象。如何讓這些我國的文化瑰寶傳承下去,是我們這些美術教育工作者應該思考的問題。所以在《傳統(tǒng)民間美術融入鄉(xiāng)鎮(zhèn)學校美術課堂教學的實踐研究》這個課題下,我展開了以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電烙畫葫蘆”,為鄉(xiāng)村美術教學的實踐研究。那么如何讓“電烙畫葫蘆”在農村發(fā)光發(fā)熱,扎根于農村呢?我覺得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電烙畫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它的繪畫方式基本來源于我國的傳統(tǒng)國畫的繪畫技巧。所以說,電烙畫的繪畫難度高,繪畫過程枯燥。要想煉就一身好的電烙畫繪畫本領,需要的練習時間就更長了。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好的學習電烙畫,我覺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很重要的。我在電烙畫的教學過程中主要從以下幾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每一節(jié)電烙畫課的開始我非常注重課堂的導入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因為一個好的導入環(huán)節(jié)不僅僅可以讓學生激發(fā)學習興趣,更可以讓學生了解本節(jié)課的學習重點。我在教學中常用的導入形式有圖片式導入,視頻式導入,歌曲式導入,故事式導入,情景劇式導入,現(xiàn)場繪畫式導入等。例如:在五年級《西游記》系列的教學中,我運用了視頻式導入的方法。我播放了80版的動畫片《大鬧天宮》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讓學生觀察動畫片中動畫人物在繪畫中的特點,學生通過仔細觀察,了解到不同的人物造型運用了不同的線條。從而學生學習了柳葉描,行云流水描等線描知識和方法。在類似的人物教學中,我還讓學生進行了情景劇表演,例如:在《西游記》人物教學中,我讓學生表演了《西游記》中經典的《三打白骨精》的劇情,讓學生通過表演來體會,觀察人物的表情,從而更好的學習人物的五官表情。
評價在整個教學中是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如果教師利用好評價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生的學習信心。所以我在教學中主要以鼓勵性的評價語言為主,增強學生的自信。不僅如此,我還在學校中進行了電烙畫葫蘆作品展覽,讓全校學生進行參觀,交流,評價,激發(fā)學習興趣,共同進步。豐富的評價形式,讓學生取長補短,在電烙畫的藝術中共同進步。
電烙畫是運用電烙筆在葫蘆上進行繪畫,要求就是精,準,穩(wěn)。這樣的要求看似簡單,實則很難。需要學生大量的練習掌握繪畫方法。但是,我們的課堂時間只有45分鐘,怎樣讓學生在這45分鐘里,提高學習效率是最重要的。為了能夠更好的提高學習效率,在教學中我通常運用以下幾點。
在時代進步的今天,多媒體教學是我們教師最好的幫手。在電烙畫教學中,因為是在葫蘆上進行繪畫,繪畫面積小,動作精細,在常規(guī)的課堂中進行展示只有少數(shù)學生能夠看清楚,教學效率非常低。為了解決這一教學難題,我自學了微課的制作方法,將課程內容在課前制作成微課的形式,在課堂中用大屏幕進行播放。所有的學生能夠清晰的看到精準的繪畫過程,準確的學習本節(jié)課的繪畫技法。對于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可以反復觀看微課展示,不停的進行學習。例如:在三年級《荷花》,這一課的教學內容時,我就將荷花的上色部分制作成微課,在屏幕上進行播放,讓學生學習到上色的方法,并且體會到繪畫要慢,準,精等特點。并且我把微課的學習內容放到我的美術創(chuàng)意網站中,學生們回到家中也可以進行學習。有效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電烙畫的繪畫技法難度較高,怎樣讓學生能夠將有難度的知識進行簡單的學習呢?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由于電烙畫起源于國畫,而國畫的基礎又是毛筆字,所以為了降低難度,為電烙畫做好學習的鋪墊,我在三,四,五學年開展了毛筆字的教學。讓學生學習隸書和篆書,體會線條的魅力,并且練習腕力。有了隸書和篆書的學習基礎,學生在學習電烙畫的繪畫線條時,輕松多了。電烙畫的著色是教學難點,為了攻克這一教學難點。我讓學生觀看大量的國畫作品,教授學生學習素描知識,讓學生理解上色是要體現(xiàn)物體的立體感,上色的過渡是非常重要的。學生在這些知識上,再進行電烙畫的上色學習,學習效果就好了很多。當然,在我校教學中,學生都是來源農村,繪畫能力較弱,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手把手的教,是最為重要的。教師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的問題,學生又可以及時糾正自己的問題。提高學習效果。
美術繪畫內容豐富,種類繁多。作為電烙畫也是這樣,繪畫內容豐富多彩。所以在教學中,我會因材施教,不同性格的學生適合畫不同的畫。例如:有一些毛躁的男同學,我就會讓他們學習,并運用一些鐵線描,折蘆描等一些硬氣的線描方法;一些溫婉秀氣的女同學,我就會選擇一些柳葉描,行云流水描等溫柔的線描方法,讓學生進行學習。對于性格豪放的學生,可以繪畫山水,對于性格細致的學生可以繪畫工筆式人物。針對于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學習,煉就自己風格的繪畫形式,提高學生的繪畫能力。
在學生學習傳承電烙畫葫蘆的同時,我覺得創(chuàng)新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不能僅僅傳承與過去,還要開創(chuàng)與未來。所以在教授電烙畫的同時,我也在電烙畫繪畫技法上不斷的創(chuàng)新。例如:以往的電烙畫葫蘆都是突出主體物,主體物為重色著色,但是我將這古老的繪畫方式進行改變,將主體物為淡色,背景作為深色,這樣主體物一樣突出,并且繪畫效果非常好。有了這樣大膽的嘗試后,我又在電烙畫葫蘆中融入了點彩的方法。例如:用電烙畫的繪畫蘭花,用電烙筆會畫出背景和蘭葉,再用丙烯點出花瓣,美輪美奐,效果非常好。所以在傳統(tǒng)民間美術的教學中,我們既要傳承古法,又要創(chuàng)新作品。
電烙畫葫蘆這門民間傳統(tǒng)藝術,在哈爾濱了解的并不多。要想得到更好的傳承,光靠學校的力量就不夠的,所以還要讓家長,以及社會上更多的人了解電烙畫,支持電烙畫。作為美術學科本身就不受家長的重視,那如何才能讓家長支持學生來進行學習電烙畫呢?于是,我克服困難制作出了自己的 “舞墨軒美術工作室”公眾賬號,讓學生家長都進行關注。在公眾號中,我每天都會上傳,學生在學校學習美術的點滴生活。每個學生的美術作品都會在公眾號中進行展示。學生家長在公眾號中,可以欣賞到自己家孩子的作品,也可以欣賞到其它學生的作品。家長有了這樣的溝通平臺,開始對學生的美術學習進行關注了。在家長的支持和關注下,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漲,繪畫技能在不斷的提高。所以,我覺得要想長期的開展,學習我國的傳統(tǒng)民間美術,家長的重要性不可忽視。
短短幾年的電烙畫教學,已經讓電烙畫葫蘆,這一個古老的傳統(tǒng)民間美術在我校扎根,發(fā)芽!我會更加努力的讓它開花,結果!將我國的傳統(tǒng)民間美術進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