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結核是導致患者發(fā)生呼吸衰竭的常見病因之一,肺結核合并呼吸衰竭在臨床上具有較高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且該病具有較高的死亡率,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命安全[1]。目前,臨床上采用聯(lián)合化療治療肺結核患者已取得顯著的臨床效果,但肺結核合并呼吸衰竭在臨床上仍時有發(fā)生。本文通過對本院2013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45例肺結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進行研究,探討肺結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臨床療效?,F(xiàn)具體內容報道如下。
入選本院2013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45例肺結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具有結核病史。其中27例男性,18例為女性;患者年齡為24~78歲,平均為(50.12±5.71)歲;結核病病程為1~11年,平均為(4.51±1.31)年;其中慢性纖維空洞型患者21例,浸潤型患者19例,粟粒型患者5例;其中I型呼吸衰竭患者22例,II型呼吸衰竭患者23例;其中18例患者合并肺氣腫,11例患者合并肺心病,8例患者合并肺部感染,6例患者合并糖尿病,2例患者合并氣胸?;颊吲R床表現(xiàn)為呼吸系統(tǒng)感染,呼吸困難,且部分患者伴隨有昏迷、嗜睡或抽搐等癥狀。患者病灶表現(xiàn)為干酪空洞、增殖型及纖維化,且部分患者呈纖維滲出型。
所有患者均采用抗結核治療和抗呼吸衰竭治療。對患者進行正確有效的抗結核治療,常用的抗結核藥物主要包括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同時給予患者呼吸興奮劑治療,進而促進呼吸中樞的興奮,增加通氣量。同時需有效的清除呼吸道內分泌物,解除支氣管平滑肌痙攣,保證呼吸道暢通。通過持續(xù)靜脈滴注呼吸興奮劑(氨茶堿、尼可剎米),維持時間為24~48 h。首先建立人工呼吸,減少死腔,促進患者供氧和排痰。若患者的通氣功能仍未有改善時,則對患者進行氣管插管治療,插管≥72 h后仍未能有效緩解癥狀后,則對患者進行氣管切開治療。同時給予患者氧療。對于低氧血癥呼吸衰竭患者、急性呼吸道阻塞患者或急性窒息患者,在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的過程中給予氧療。對于呼吸減弱、昏迷或者呼吸停止的患者,需及時給予氣管插管,必要時給予氣管切開,并保證呼吸道暢通,保證充分給氧。對于高碳酸血癥呼吸衰竭患者進行低濃度持續(xù)給氧治療,給予患者鼻導管給氧治療,給藥濃度為24%~28%,若缺氧狀態(tài)未緩解,則及時給予呼吸興奮劑治療和輔助呼吸治療。同時對于重度呼吸性酸中毒患者給予補堿治療,保證患者的酸堿平衡,靜脈滴注給予堿性藥物的過程中需控制患者的pH值達到7.3即可,切勿過量。另外,由于重癥肺結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多是由于細菌引發(fā)肺部繼發(fā)感染引起,因此,臨床治療時需給予頭孢菌素、青霉素類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
對比觀察所有患者的治療效果及治療前后PaCO2、PaO2水平變化。
采用SPSS21.0軟件對臨床資料和研究結果并進行統(tǒng)計分析,患者年齡、PaCO2、PaO2水平等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患者性別等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本次研究的45例肺結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經治療后,38例(84.44%)患者呼吸衰竭癥狀好轉,7例(15.56%)患者死亡,其中3例患者死于呼吸衰竭,2例患者死于肝衰竭,2例患者死于循環(huán)衰竭。治療后,患者PaCO2、PaO2水平均顯著改善,且治療前后相比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患者治療前后PaCO2、PaO2水平比較(±s)
表1 患者治療前后PaCO2、PaO2水平比較(±s)
肺結核是目前臨床上發(fā)病率較高的疾病,呼吸衰竭是導致肺結核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2]。肺結核并發(fā)呼吸衰竭的主要機制為:肺結核患者由于肺組織被嚴重破壞,發(fā)生肺氣腫或者胸膜增厚明顯,導致患者的肺容量及通氣功能產生損傷進而表現(xiàn)為呼吸衰竭[3]。另外,肺結核患者存在嚴重的營養(yǎng)不良等癥狀,進而導致患者的中樞神經對高碳酸血癥和缺氧狀態(tài)的反應性下降,導致患者的呼吸肌萎縮,收縮力和耐力下降,同時肺的防御機能衰退,導致患者的肺表面活性物質減少,肺泡萎縮加重[4]。此外,當患者出現(xiàn)營養(yǎng)不良時,極易導致體內的蛋白質分解及糖異生作用增加,進而使機體的呼吸功能下降。另外,肺結核患者營養(yǎng)不良且免疫力低下,極易發(fā)生感染、肺功能障礙或者氣胸等癥狀,若未能及時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則極易發(fā)生呼吸衰竭[5-6]。肺結核患者存在一定的微循環(huán)障礙,且缺氧導致患者的血管平滑肌收縮,導致患者的臟器功能受損,最終引發(fā)呼吸衰竭[7-8]。肺結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臨床上具有病程長,且不規(guī)則的特點。本次研究通過對我院收治的45例肺結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臨床療效進行分析,結果表明,本次研究的45例患者經治療后,38例患者的呼吸衰竭癥狀得到好轉,7例患者治療后無效死亡。且經過治療后,患者體內PaCO2、PaO2水平均顯著改善(P<0.05)。這一結果表明,對肺結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盡早給予有效的對癥治療,可以有效的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肺結核患者盡早診斷和治療,及時補充患者營養(yǎng),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對于感染患者及時給予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有效改善患者的通氣功能,保證患者呼吸道的暢通。一旦并發(fā)呼吸衰竭,則及時監(jiān)測患者的血氣和電解質,及時糾正酸堿平衡,合理給氧,盡可能保護患者的臟器功能,有效的抑制多臟器功能衰竭及惡性循環(huán)的發(fā)生,以提高肺結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臨床療效,降低死亡率。
[1]韓芬,吳恩東,劉秋月,等.43例肺結核呼吸衰竭患者合并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防澇雜志,2014,36(5):391-393.
[2]李欣瑤.肺結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機械通氣治療的護理體會[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28(4):226.
[3]張瀚文.無創(chuàng)性機械通氣在治療肺結核合并呼吸衰竭中的臨床療效 [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5,5(17):189-190.
[4]朱建軍.血行播散型肺結核并發(fā)呼吸衰竭治療觀察[J].藥物與人,2014,27(6):78.
[5]衛(wèi)安娜,杜正新,龐慧敏.肺結核合并呼吸衰竭腦鈉肽濃度變化的臨床意義 [J].廣州醫(yī)藥,2016,47(1):6-9.
[6]林艷榮,韋靜.肺結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集束化治療[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急救雜志,2015,22(3):291-294.
[7]雷鳴.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治療肺結核合并呼吸衰竭的療效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5,21(18):40-41.
[8]吳恩東,宋麗紅,韓芬,等.肺結核合并呼吸衰竭行小潮氣量機械通氣的療效分析[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5,12(29):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