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宇
(西南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重慶 401120)
國際政治專業(yè)課程隸屬國際政治、政治學理論、外交學和國際關系等主干學科,涵蓋國際戰(zhàn)略學、國際政治學、外交學概論等主要課程,面向國際政治專業(yè)本科學生,旨在培養(yǎng)系統(tǒng)掌握國際政治理論和國際關系基礎知識、熟悉國際事務、具有寬廣國際視野和較強政治思維能力的專業(yè)人才,使之能獨立分析和解決國際關系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在既定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條件下,由于師資水平限制和課程內容的高度抽象性,學生難以充分了解、有效接觸國際關系實踐,因而往往會產生感知上的疏離感,難以實現(xiàn)國際政治專業(yè)本科人才培養(yǎng)方案所設定的各項培養(yǎng)目標和業(yè)務培養(yǎng)要求。
在歐美國家,檔案融入課堂已成為教育創(chuàng)新的一部分。檔案蘊含的獨特價值,使其日益成為歐美教育乃至中小學教育的重要資源。相對于中小學生,大學生有更強的認知能力,需要進行更為抽象的知識體系構建。但當前國內國際政治課程依舊停留在從概念到概念、從理論到理論、從高度濃縮和簡化的史實到標簽化、非人格化的實例的教學模式。比如,無政府狀態(tài)、威望政策等概念,都具有高度抽象而難以理解的特點,現(xiàn)實主義、自由主義、建構主義等范式性理論,以及相互依賴理論、均勢理論等議題理論,如果缺乏必要的、生動的史實支撐,停留在思辨層面、理性范疇,其要義一般難以為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以致流于空洞、乏味。這時引入檔案分析,把檔案融入國際關系課堂將有助于改善教學效果。
(1)激發(fā)學生對課程的興趣。在檔案教學中,通過把檔案融入課堂,教師和學生不再成為簡單的主客體關系,而是一并成為課堂的主體,共同對檔案的認知、分析展開良性的互動。圍繞歷史在場、情景再現(xiàn),師生的歷史想象將更為豐富,從而使抽象的概念和理論變得有趣,遙遠的史實和人物走進當下。在此過程中,教師圍繞特定的主題,僅就其自身的理解和認知發(fā)表看法,以此為基礎引導學生展開大膽想象和有效互動。教師從課堂的決定主導者,變成了教學互動的領導者和組織者。
(2)培養(yǎng)學生信息解讀能力。國際政治專業(yè)是一門兼具實踐性與理論性的社會科學專業(yè),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理論分析和問題解決的能力。國際關系作為一項社會研究,獲得信息、組織和運用信息展開理論分析和問題解決是不可替代的基礎性能力。其中,把檔案融入課堂教學實踐,對培養(yǎng)學生信息解讀能力發(fā)揮著獨特的作用,使學生在敏銳的環(huán)境感知力、深邃的歷史意識感、可靠的資料整合力有切身的體驗。檔案教學的過程,實際上將國際政治專業(yè)學生對如何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有全新的體驗,進而認識到信息解讀能力對培養(yǎng)獨立思考能力的基礎性作用。
(3)增強國際關系實踐特性。案例教學在培養(yǎng)學生研究問題的思維和邏輯上,發(fā)揮著獨特的作用。檔案教學則把一般的案例教學方案推向新的高度和深度,通過檔案的視覺展現(xiàn)、心理體驗和理性解讀,使學生在了解和熟悉基本知識、基本理論的基礎上,回歸實踐、面向實證,從而引出更多具有理論意義,實踐價值的新問題。在自覺不自覺的情況下,增強了師生對國際關系側重實踐的學科特性的認知、認同和自覺。在分析和觀察實際國際問題時,學生將會養(yǎng)成看重一手資料、理解歷史復雜性、現(xiàn)實多變性的意識,對理論與實踐之間的良性互動與結構張力有更理性的認知。
檔案分析法是指將各種歷史檔案運用到課堂教學過程,通過深層次展現(xiàn)檔案信息資源為國際關系概念、理論或史實的分析和解讀,提供原始資料服務的特殊的案例教學方法。在檔案分析過程中,教師及其團隊不僅要注意檔案的合理使用,而且還需在檔案分析設計上重視教學需求、檔案開發(fā)、技術應用等問題。
(1)重視課程對檔案教學的需求。并非國際關系所有課程、所有環(huán)節(jié)都需要采取檔案教學方法。其中,課程要點、學生偏好、資源汲取等,都是影響是否采用以及如何采用檔案教學的重要因素。為此,在國際關系教學過程中,授課教師需先做好相應的需求調查工作,以確保檔案教學的針對性與實效性。
(2)注重檔案教學的開發(fā)與設計。在解決并滿足了教學需求的基礎上,授課教學需根據(jù)教學需求對檔案教學進行開發(fā)與設計,尤其要結合教育心理學的相關理論。比如,按照記憶、理解及創(chuàng)造等思維階段,通過檔案載體再現(xiàn)重大歷史事件、重要人物,增強教學活動的趣味性。
(3)運用網絡平臺助推檔案分析。在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fā)展的時代,檔案分析融入國際關系教學離不開積極運用網絡技術和新媒體平臺,充分借助各級各類檔案館在線數(shù)字資源。比如,當代英國外交政策、當代美國外交政策就可以分別借助英國國家檔案館、美國國家檔案館相關資源開展相關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如何使用重要檔案單位的開源資料,增強教學觀念的開放化和共享化、教學方式的互動化與情景化,最終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在國際關系教學過程中運用檔案分析法,要處理好理論學習與歷史分析問題,兼顧檔案講授與討論在既定時間和空間范疇下的協(xié)調問題,使檔案融入課堂的效果最優(yōu)化。
(1)對檔案展示的合理解讀。教師在國際關系教學過程中,需就檔案內容及其傾向的真實意涵做合理解讀。比如,針對充滿爭議且尚未有歷史定論的重大歷史事件、重要歷史人物,教師如果未掌握較充分的歷史資料,其在檔案展示及其解讀時,就需嚴格遵循史學道德,而不能片面地展示符合自己偏好的材料,從而誤導學生對事實和真相的認知。實際上,這反映出檔案分析和檔案教學對教師在史學、史才和史識上的內在要求。
(2)要以問題引導檔案教學。須知,把檔案融入課堂、向學生展示各種檔案,其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改進和優(yōu)化國際關系教學新工具和新載體。檔案教學可以很好地發(fā)揮學生相對主體、教師靈活主導的作用,通過引導、鼓勵學生提出具有理論與現(xiàn)實意義的問題,把檔案融入課堂之中,從而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了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既體驗到檔案教學的優(yōu)勢,又理解檔案教學的限度,養(yǎng)成更全面、多視角思考的習慣。
(3)對檔案教學的技術支撐。在解決人的主觀能動性的問題后,把檔案融入國際關系教學,還需注意盡可能地突破技術瓶頸,不斷提高信息化技術對檔案教學的積極影響。教師應根據(jù)各種教學需求的情況,積極開發(fā)與之相匹配的各種類型的檔案資料,通過多樣化、多形式的檔案分析,增強其趣味性和吸引力,使之更好地服從服務于國際關系理論和歷史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