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玲琴
(贛南師范大學,江西贛州 341000)
“產出導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是文秋芳教授提出的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創(chuàng)新外語教學理論,該理論的發(fā)展歷經10余年,主要針對中國高校英語教學中“學用分離、效率低下”的問題,提出“輸出驅動”“輸入促成”“選擇性學習”“師生合作評價”等教學假設,建構理論體系,指導教學流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了使“產出導向法”更好地為中國外語教育質量的提高服務,促進國內高校外語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變革,該文采用文獻閱讀法,對2015—2018年(“產出導向法”正式提出后)國內“產出導向法”相關文獻進行系統(tǒng)的整理,基于“產出導向法”的研究現(xiàn)狀來探索未來該理論相關研究的發(fā)展方向和應該注意的地方,以便進一步推動“產出導向法”的發(fā)展、應用與研究。
“產出導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POA)是由文秋芳教授最初提出的“輸出驅動假設(Output-driven Hypothesis)”發(fā)展而來的,該理論體系借鑒了Krashen的輸入假設、Swain的輸出假設和Long的互動假設等二語習得領域的研究成果。
該文以中國知網(wǎng)為文獻來源,通過對2015—2018年國內“產出導向法”相關文獻的整理和分析,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當前國內學者對POA的研究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一是POA教學有效性研究;二是對POA教學適用的學科領域和學習者范圍探究;三是POA在教學中具體應用的研究。
在POA理論體系的指導下,目前,已有較多教學實驗為該理論體系的教學有效性提供了課堂實踐證明,此類研究有聚焦于“驅動—促成—評價”各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有效性研究(曹巧珍2017;邱琳2017;孫曙光2017),也有基于單元教學展開 (張文娟2015,2016,2107)。這些教學實踐驗證了POA “以學助用”“以用促學”“以評促學”的教學理念讓學生轉變了以往的英語學習觀念,增添了學習英語的興趣,同時POA的“全人教育”也促進了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發(fā)展。POA理論的提出最初是為英語專業(yè)課程改革服務,是構建大學外語課堂教學理論的嘗試。有學者通過實驗研究證明該理論同樣適用于ESP教學,也有學者探索了在其他外語類課程甚至其他非語言類學科中應用該方法的適用性問題。POA的適用學習者范圍正在被研究學者們不斷地嘗試拓展。大部分文獻研究內容主要集中在研究運用的教學領域上,學者們將POA與某一特定教學領域(如大學英語之聽、說、讀、寫、譯)結合進行更具有針對性的研究,少部分文獻沒有明確地表明POA具體運用的教學領域,但該趨勢表明了,人們越來越重視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越來越傾向于不將聽說讀寫譯等技能單獨的割裂開來,提倡混合式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 (梁勇2016),并將POA綜合運用到語言教學上。
首先,根據(jù)統(tǒng)計的文獻數(shù)據(jù)來看,大部分文獻都集中在對POA理論如何與大學、高職院校的英語課程發(fā)展相結合與應用進行理論意義上的探討,而實證研究方面卻很少。其次,產出導向法的理論體系已基本成形,但具體的產出任務設計的合理性的嚴謹實證研究還待進一步發(fā)展。在檢索到的文獻中,很大一部分都提出在產出導向法指導下的課堂教學的教學設計,但驗證其合理性的實證研究甚少。所以,在國內外研究中,對產出任務的設計及其合理性的實證探索的研究有缺失。最后,與產出導向法相匹配的測試相關研究有所欠缺。根據(jù)文獻數(shù)據(jù)分析可以看出,大部分的研究是有關于產出導向法應用到寫作教學、聽說教學等方面,很少有研究是有關于產出導向法的評價體系。相關教學實踐表明:“如果只要求學生產出,而不提供有效、快捷的反饋,學生產出動機會受挫,產出質量也難以保證(楊曉瓊,戴運財 2015)”??梢娫诋a出導向法教學中相匹配的評價體系的建構對教學質量的提升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所以為了全面客觀地檢驗POA的教學有效性,開發(fā)與其相匹配的測試是十分有必要和值得探究的。
POA理論體系在近10年來的發(fā)展中已日趨完善,其理論框架和教學理念在文秋芳關于“產出導向法”的系列論文發(fā)表中已進行詳細闡述,所以未來研究的選題可以從該理論的某個層面在教學實踐中的運用和體現(xiàn)進行質性研究,避免泛泛而談,脫離實踐。同時,應加強實證研究,運用實證研究繼續(xù)驗證輸入促成環(huán)節(jié)的有效性,探求產出任務設計的合理性。在對TSCA評價體系進行研究完善時,需要更多的實驗來檢驗該評價體系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探究其對學習產生的影響,并開發(fā)與之相匹配的教學測試體系,更加全面客觀地檢驗其教學的有效性,同時也更好地“以評促學”。POA教學流程中的“教師主導”倡導教師不能停留在僅僅簡單了解學生需求,還需要利用自身的專業(yè)知識積極引導學生需求(鄧海龍,2018)。我國不同高校學生英語水平不同,需求各異,POA的使用還需教師因地制宜。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熟悉POA理念、假設和教學流程,也要不斷發(fā)展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因此,往后的研究也應關注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使教師在POA理論的指導下教學,既發(fā)揮教師有效促學的腳手架作用,又實現(xiàn)其自身職業(yè)發(fā)展。
“產出導向法”作為植根于中國土壤的理論方法,對于中國外語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文獻梳理數(shù)據(jù)分析顯然可以看出,POA理論體系在多年的探索和實踐中不斷得到檢驗、修正和完善,但是依舊還存在一些問題,還需要國內學者和一線教師進行不懈的努力和探究,以期讓POA更好地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去,促進“學有所獲、學以致用、學以成才”目標的實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