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八月之光是威廉姆·福克納出色的作品之一,它是福克納所著的最長的一本小說,因復雜的情節(jié)設置給讀者們帶來許多神秘感,自出版以來就被公認為是一部晦澀難懂的作品。這篇文章的主題是關于種族主義,本文的亮點是從一個獨特的新視角——后女性主義來寫,文章以莉娜和喬安娜兩個女性人物形象為中心,從反種族主義和自我種族身份認同兩個方面來討論。她們是后女性主義的代表人物,她們的出現(xiàn)提升了公眾對女性地位的認識。
【關鍵詞】后女性主義 反種族主義 身份認同
文章以小說的作者介紹開始,威廉姆·??思{是美國文學史上最著名的小說家之一,八月之光這部小說令福克納舉世聞名并且為他帶來了諾貝爾文學獎這一項榮譽,它是福克納的代表作之一;以及八月之光這部作品的介紹,主題是關于美國內(nèi)戰(zhàn)后南方社會中的種族問題,通過敘述三個主人公喬,莉娜和海托華的經(jīng)歷展開;第二部分向讀者介紹了女性主義和后女性主義這兩個人概念,以及二者之間的區(qū)別;第三部分介紹文章中兩個女性人物的反種族主義體現(xiàn),作為一個黑人女性莉娜完全是一個樂觀主義者,她總是保持樂觀向上的態(tài)度,在尋找情人的過程中愿意和周圍的人分享她的經(jīng)歷,她從未因自己的黑人身份困惑過。喬安娜是一個徹底的反種族主義者,她一直在承擔著拯救黑人的重任并且一生致力于黑人事業(yè);第四部分介紹兩位女性人物的自我身份認同,她們兩位都有與生俱來的自我身份認同感,她們能夠意識到在她們告訴其他和黑人黑白平等之前她們必須自己要相信自我身份認同。
一、作家及作品簡介
威廉姆·??思{是美國文學史上最著名的小說家之一,八月之光這部小說令??思{舉世聞名并且為他帶來了諾貝爾文學獎這一項榮譽,它是??思{的代表作之一。他于1897年九月25日出生于一個背景顯赫的家庭,在他五歲那一年,全家人搬往了密西西比,從那時起他大部分的時光都沉浸在典型的南方文化之中。他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擔任飛行員,戰(zhàn)爭結束后又返回到美國,進入密西西比大學學習,這位他文學生涯的開始奠定了基礎。他是位舉世聞名的文學作家,被譽為美國文學史上最意義深遠的作家。
《八月之光》是威廉姆·??思{的第七部小說,出版于1932年10月,這部有關批判種族主義的小說講述了主人公喬·克里斯汀自出生便被祖父拋棄,這都由于他是混血黑人。在五歲時因為偷窺到護士的奸情而被驅(qū)逐到大街上,他遭受白人的歧視,同時也遭到黑人的排斥。他游走在街頭,沒有任何人的關心,喬也因此變得越來越冷血,將周圍的人都視作敵人,這也是導致喬最終悲劇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小說的最后,他完全失去了自己的人性,親手殺害了試圖將他從種族偏見中救出的女朋友。
二、女性主義與后女性主義區(qū)別
女性主義是指為結束性別主義、性剝削、性歧視和性壓迫,促進性階層平等而創(chuàng)立和發(fā)起的社會理論與政治運動,批判之外也著重于性別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動性底層的權利、利益與議題。女性主義的觀念基礎是認為,現(xiàn)時的社會建立于以男性為中心的父權體系之上。女性主義理論的目的在于了解不平等的本質(zhì)以及著重在性政治、權力關系與性意識之上。
后女性主義,在女性主義三大主要派別長達百年的論爭之后,隨著西方國家進入后工業(yè)化社會的進程,出現(xiàn)了一個嶄新的理論流派,這就是后女性主義流派。有的理論家甚至將這一新流派的出現(xiàn)稱為女權運動的“第三次浪潮”,其原因在于后現(xiàn)代女性主義頗具顛覆性,它不僅要顛覆父權秩序,而且要顛覆女性主義三大流派據(jù)以存在的基礎。因此,嚴格地說,后現(xiàn)代女性主義并不能算是與三大流派并列的第四大流派。
這二者之間存在著極大的區(qū)別,傳統(tǒng)的女性主義強調(diào)女性是受害者,而后女性主義則強調(diào)權力和自由,強調(diào)對自由的選擇。其中三點最主要的區(qū)別就是起源時間,后女性主義也可以被稱之為第二波女性主義;兩種女性主義的具體內(nèi)涵有所區(qū)別,女性主義的目的在于不平等的本質(zhì),強調(diào)性別政治,權力關系與性意識,以及二者產(chǎn)生的影響,女權主義是挑戰(zhàn)政治的運動,如生殖權力,教育權力,家庭暴力等,后女性主義并不意味著女性主義的結束,而是代表著另一個轉折點。
三、《八月之光》中反種族主義的體現(xiàn)
后女性主義是在女性主義的基礎上進行發(fā)展的,向著自由,擺脫偏見的社會又邁進了一步。后女性主義秉承的理念就是男女地位平等,女性也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來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小說中的兩個后女性主義代表人物就是莉娜和喬安娜,作者依次介紹了這兩個人物反種族主義如何體現(xiàn)。
莉娜是小說《八月之光》中的主要女性人物,她天性純潔,積極自信。她充滿了同情心,在她看來生活似乎沒有絕望與痛苦,在過去的數(shù)年間,她被視作漠視道德與社會地位的自然天性的象征。莉娜是一個天真的女孩,她沒有被所謂的社會種族歧視所玷污,她總能不忘初心追求自己原本想要的生活。莉娜深愛一個男人,卻不幸被他欺騙得懷孕,但是在懷孕后,這個無恥的男人居然拋棄了她。與其他普通女孩不同的是她并沒有自己所遭受的是最糟糕的境地,她只知道自己懷孕了,她需要找到孩子的親生父親。莉娜是黑人女孩,但是她并不覺得自己的地位比白人要低下,每個人都要權利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她之所以會做這一切都是因為她心中有著傳統(tǒng)的信念:當孩子出生時一家人就應該團聚在一起,尤其是第一個孩子出生的時候,她對此全然相信,而且她也堅信上帝會幫助她。她根本就不在意其他人會如何看待她,是否會嘲笑她。她沒有經(jīng)歷種族的異化,愿意以樂觀的態(tài)度為周圍的人帶去幸福。
喬安娜是小說中的另一位女性人物,從本質(zhì)上來說她與男主人公喬一樣都是徹頭徹尾的反種族主義者。她幫助黑人的目的就是為了讓他們提高自我身份認同的意識,讓他們的靈魂得到救贖。實際上喬安娜是位黑人反種族主義者,她將自己的黑人的血統(tǒng)隱藏在白色的皮膚下,竭盡全力試圖將喬從困境中解救出來,但最終的結果卻是遭到了喬的殺害。正是通過喬安娜做出的努力和她最終悲慘結局的對比,作者表現(xiàn)出了他對待反種族主義的態(tài)度。為了將黑人從這種社會體制中解救出來,喬安娜自出生身上就擔負著偉大又艱巨的使命,她的祖父,父親都是反種族主義者,這種家庭環(huán)境就賦予了她神圣的使命,將黑人從受到壓迫的社會中解救。
四、《八月之光》中的身份認同
莉娜所做的一切為父權社會所不容許,她沒有經(jīng)歷過人格的異化,所做的一切不過是為了尋找自己的愛人,為其他人帶去歡樂,沒有身份的意識,也不在意自己黑人的身份,同時她也不在意周圍人的身份是黑人還是白人。因此她的形象和小說中其他人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莉娜是小說中的亮點人物,讀者可以從她的身上感受到強烈的反種族主義色彩,只有接近莉娜這個任務,才會感受到這種色彩。她愿意和別人分享她的經(jīng)歷,并不害怕會遭到別人的嘲笑,她可以接受現(xiàn)實,而且能夠擺脫身份認同的困惑,在追尋愛人的途中也在試圖尋找著生命的平和,這與小說中其他男性人物形成了強烈的反差。莉娜期待著新生命的到來,這個新嬰兒同時也象征著新的生命,新的社會,全新的世界。她也勇于面對過去和未來,無論是光明還是黑暗。
作為一名黑人女性反種族主義者,喬安娜從小就致力于拯救黑人這項偉大的事業(yè)中。作為一名南方女人,她所做的一切不僅避免了社會種族的入侵,還為提高黑人社會地位提供了便利條件。住在那個小鎮(zhèn)四十多年,即便祖孫三代都生活在那里,她依舊被大家看做是北方佬,喬安娜也把自己看做是黑人,即便自己的膚色是白色。但對種族主義是幫助黑人改善地位最有效的方式。在父權社會下生活并不是她所想要的,如果那樣做她將永遠無法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喬安娜·巴頓是黑人女性的代表,她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她自己,為了她的家人,為了全部的黑人,就像她的名字那樣,她的一生注定要去承擔責任,甚至比一般的女性主義者要承擔得更多。
參考文獻:
[1]崔芳芳.異化與救贖:《八月之光》人物身份認同及對比[J].隴東學院學報,2013.
[2]馮紅.??碌臋嗔碚搶煅松矸菡J同之困惑的解讀—以《八月之光》主人公喬·克里斯默司為例[J].時代文學,2012.
[3]雷嵐.一個黑人反種族主義者-解讀《八月之光》中的喬安娜·伯[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2011.
作者簡介:王聰(1993.1-),女,漢族,遼寧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語言文學專業(yè),英美文學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