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奕
摘要:高中數學的邏輯性和理論性較強,是很多高中生需要克服的。為科學解決這一問題,教師應合理利用現(xiàn)代化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自主探究意識,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數學知識領域,使其體會到數學學習的魅力,激發(fā)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本文以蘇教版高中數學教學案例為基礎,重點探究了在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高中數學 自主學習能力
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數學教學理念和方式逐漸改變,教師開始意識到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性。筆者認為,教師應綜合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和教學目標等因素,科學運用現(xiàn)代化教學方式,豐富數學課堂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全身心參與到探究和學習的過程中,幫助學生樹立自主學習意識,提高學生觀察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增強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為學生全面發(fā)展創(chuàng)造更好的條件。
一、突破數學教學難點,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高中數學知識的抽象性、邏輯性較強,是很多學生學習的“軟肋”。同時,受升學壓力、傳統(tǒng)教學模式等因素的影響,當前多數教師比較注重傳授理論知識,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增加了學生的學習難度。為了改善當前的教學現(xiàn)狀,教師應加大對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程度,幫助學生突破數學學習難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在教學“等差數列”時,教師可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通過多媒體設備引入課堂導入,借助圖片、視頻、講故事等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上課前,教師應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生掌握數學知識的情況,創(chuàng)設學生可參與的教學情境。如為了讓學生安靜下來,教師可以在黑板上寫出題目1+2+3+……+100等于多少,要求學生計算,看誰計算得又準確又快。在學生得出答案后,教師可以說道:“曾經有一個人在短短的幾十秒內就得出了正確答案5050,這個人就是著名的數學家高斯。同學們,你們知道高斯是用什么方法計算的嗎?”通過提問的方式,教師可以有效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好奇心,促使學生主動思考,從而自然而然地引出等差數列這一數學概念。需要注意的是,在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的過程中,教師應循循善誘,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促使學生主動發(fā)現(xiàn)和探究問題。同時,教師也可適當地為學生講述有關數學家高斯的生平事跡,讓學生明白,在數學學習中需要克服千難萬阻,以此激勵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
二、形成自主學習習慣,提升學生數學學習效率
引導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習慣是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利用數學教學活動,將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滲透到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促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首先,培養(yǎng)學生整理數學錯題的學習習慣。整理錯題集是數學學習過程中備受教師關注的一種學習方法,但很多教師并沒有真正利用好錯題集,使其流于形式。教師應轉變對錯題集的看法,通過整理錯題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如在教學“拋物線”時,教師可要求學生準備好錯題集,并仔細整理“拋物線”測驗、作業(yè)中出現(xiàn)的典型錯題,包括拋物線方程、拋物線實際問題等,引導學生在重做錯題的基礎上分析錯誤原因,總結問題的基本解題思路,思考題目是否還有其他解題方式,并再找?guī)椎李愃频念}目進行練習,真正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充分發(fā)揮錯題集的作用,能引導學生自主整理知識結構,形成獨特的解題思路。
其次,培養(yǎng)學生按時總結的學習習慣。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強、覆蓋范圍廣,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要求高,教師應指導學生科學歸整知識,深化學生對知識的認識。如在教學“等比數列”時,教師可要求學生運用圖表等方式,掌握等比數列的概念、計算公式,并引導學生梳理等比數列的易錯點,以及與“等差數列”的差別與聯(lián)系。將新舊知識有機統(tǒng)一,形成數學思維模式,有利于降低學生數學學習的難度,使其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構建良好師生關系,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
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探究學習,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主要途徑,教師應尊重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充足的平臺,使學生從傳統(tǒng)的“要我學”轉變?yōu)椤拔蚁雽W”和“我要學”,幫助學生養(yǎng)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
如在教學“函數與方程”時,教師可借助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增加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要求學生自主討論一元二次方程、二分法求解等問題,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在積極的討論中梳理知識結構。針對學生不一樣的意見,教師不可全盤否定,而應仔細傾聽學生的觀點,鼓勵學生自主探究,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提升學生數學學習的有效性。
四、拓寬課后實踐途徑,加強學生團結協(xié)作
數學學習是一個系統(tǒng)的過程,如果僅依靠課堂45分鐘,是無法達到預期教學目標的。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不斷拓寬數學課后實踐途徑,加強學生之間的團結協(xié)作,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小組的作用。如在教學“統(tǒng)計”時,教師可要求學生自主組成學習小組,到社區(qū)調查水資源使用情況,并使用條形統(tǒng)計圖等分析節(jié)約水資源的方法。在這個實踐過程中,教師應特別注意堅持公平公正的原則,關注每位學生的參與情況,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增強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五、結語
綜上所述,數學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斷思考的過程,學生需要全身心地參與進來,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育不僅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會影響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給予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和想象空間,鼓勵學生大膽質疑、主動探究,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開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提升學生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學習數學創(chuàng)造更好的條件。
參考文獻:
[1]于云起.關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探討——以高中數學學習為例[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12).
[2]楊王根.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數學大世界(上旬版),2017,(3).
[3]昌代有.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高中數學教材的策略——以對數函數及性質為例[J].數學大世界(下旬版),2016,(10).
(作者單位:江蘇省宜興市徐舍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