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驍潔
摘要: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充分利用生活素材,讓學生在生活化的素材下,找到英語學習的興趣點,發(fā)現(xiàn)英語學習的支點,這既是小學英語教學的需要,又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策略。本文闡述了如何利用生活素材助力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以期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英語 生活素材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告訴我們,生活中有無窮的智慧,也有無盡的學習材料,生活既是學習的來源,又是深化學習的綠色通道。對于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來說,教師要以生活為背景,讓小學英語教學深植于生活中,讓學生在生活中學著樂、樂著學。這樣,不僅能激發(fā)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還能幫助學生習得英語學習的方法。其實,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無論是單詞學習、課文背誦,還是口頭表達,教師都可以借力生活,如時間、數(shù)字的表達等,作為學生英語學習的催化劑,讓學生在生活的海洋里潛移默化地學習和運用英語知識。
一、聚焦教材,尋找教材和生活的連接點
對于小學英語教材,教師應有兩種解讀:一是教材本身是立足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二是教材是學生英語學習的載體,又是《新課程標準》的有效體現(xiàn)。學生借用教材得以實現(xiàn)英語學習的進步與自我的發(fā)展。因此,從寬廣的角度來看,教師需要認真研讀、細讀和再讀小學英語教材。著名英語學家克魯姆說過:“成功的外語課堂教學應該是創(chuàng)造更多的生活情景,從而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和情境來表達和使用英語。”那么,小學英語教師如何找到教材和生活的連接點呢?其實,方法有很多,只要教師做個有心人,仔細觀察和研讀英語教材,一定會有很多新發(fā)現(xiàn)。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筆者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找到了諸多英語教材和生活的連接點。第一,為學生起英文名。生活處處皆學問,姓名里就蘊藏著很多英語學習的契機。在英語教學中筆者發(fā)現(xiàn),三四年級的學生對英語有一種特殊的向往,有的學生時常模仿電視上英語播音員的講話,盡管模仿的不到位,但其一本正經(jīng)的模仿,令筆者非常感動。為此,筆者給班上每一位學生都起了英文名,如Bob、Charlie、Flack、Oscar、Vitvian等。從此以后,每次在英語課堂上,無論是筆者請學生回答問題,還是學生間的一般稱呼,師生都以英文名相稱,這為學生英語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第二,從直觀事物中尋找感覺。學生的校園生活很豐富,但教師往往對此視而不見,學校是一個大集體,班級是一個大家庭,在這個大集體、大家庭里,有太多英語和生活的連接點。如語文、數(shù)學、英語、科學等學科名,筆、書桌等學生使用的學習用品。學生整天與這些事物接觸,教師就可以采用就近原則,利用學生身邊的可視名詞,讓學生所學即所見、所見即所學,從而做到在用中學,為用而學,學用結(jié)合。教師只要肯動腦筋,學生一定能從身邊的事物中找到英語學習的動能。
第三,從活動中感知英語學習。小學生的活動課比較多,且他們對活動本身特別感興趣,如果英語教師能夠把英語學習和活動課堂結(jié)合起來,一定會產(chǎn)生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人們常說:“哪里沒有興趣,哪里就沒有記憶?!逼綍r,小學英語教師時常抱怨學生記不住英文單詞,卻忘記了尋找學生的興趣點,不懂得讓學生在興趣的世界里記單詞、學用法、玩句型。所以說,如何讓學生在多彩的活動中不知不覺地學習英語,是小學英語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
二、基于教材,發(fā)現(xiàn)教材和生活的交匯點
新課程改革提出,教材不應是學生學習的唯一材料,它只是學生學習的材料之一,教師用教材教會學生學,才是教師應持有的教材觀。因此,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找到教材和生活的交匯點,讓學生將教材變成英語學習的樂園,變成英語學習的第二位教師。
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筆者常常使用以下兩種方法運用教材:
第一,“中西合璧”話英語。學生的英語能力是學會的、練會的,而不是教會的,所以教師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空間去學英語、練英語、用英語,讓西方的主流語言——英語,在中國的文化土壤里生根發(fā)芽,從而結(jié)出果實。為此,在英語表達時,筆者根據(jù)學生的認知特點,以英語為主體,以漢語為輔導,讓學生在英語交流中找到英語學習的自信,形成英語語感,最終發(fā)展自己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如在教學“Here you are”時,筆者在教室的地板上發(fā)現(xiàn)了一件襯衫,于是靈機一動,撿起襯衫,問一名學生:“Is this your shirt?”該學生先是一愣,然后微笑著告訴筆者:“Yes.”筆者接著說:“Here you are.”學生快速地用英語回答筆者:“Thank you.”這個簡單的對話立即點燃了學生的學習激情,也融洽了師生關系,更使學生意識到,英語學習無難事,從而增強了英語學習的信心。
第二,做游戲。很多游戲本身就是英語學習的一部分。如教師可以讓一位學生展示體育運動的動作,然后讓另一位學生用英文猜該運動的名稱。這既活躍了課堂教學氣氛,又讓學生體驗到英語學習的成就感。
三、開發(fā)教材,創(chuàng)造教材與生活的聯(lián)系點
除了國家規(guī)定的教材之外,教師還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水平,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地開發(fā)教材,讓學生多渠道、多維度、立體化地學習英語。如現(xiàn)在很多電視臺都為小學生開設了英語節(jié)目,它們兼?zhèn)淙ぶ?,很適合小學生自學英語。如《洪恩GOGO學英語》的特點是母語環(huán)境真實、發(fā)音純正,且動畫形式恰到好處,是小學生學習英語不可多得的節(jié)目。
另外,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讓學生感受到英語語言的節(jié)奏美、音韻美和連讀美,幫助學生形成語感,使學生感受英語語言的內(nèi)在魅力。不僅如此,教師還要學會開發(fā)教材,將英語教材立體化、可視化,同時賦予英語一定的聲、光、影、情,讓學生真正徜徉在英語語境里。這既是語言學習的應然之道,又是推動學生發(fā)展的高效舉措。筆者認為,只要教師依托生活,就一定能夠找到小學英語的高效教學之道。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楊秀寧.小學英語生活化教學研究的現(xiàn)狀及思考[J].教學與管理,2011,(9).
(作者單位:江蘇省江陰市實驗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