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菊
寰樞關節(jié)半脫位是指頸椎中寰椎與樞椎之間的關節(jié)面不對稱或周圍肌肉受損而導致一類頸椎疾病。該疾病是臨床上常見的骨類疾病,兒童的發(fā)病率高于成人[1]。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頸部突發(fā)疼痛、頸部傾斜、頭暈、頭痛、頸部疼痛及頸部活動受限。兒童寰樞關節(jié)半脫位可引起延髓、高位頸脊髓受壓,患者遷延不治可導致四肢癱瘓甚至呼吸衰竭[2]。寰樞關節(jié)半脫位也是兒童致殘、致死的重要病因之一[3]。本研究采用枕頜吊帶牽引及心理護理對我院兒科收治的寰樞關節(jié)半脫位兒童患者進行護理治療,探究該治療方案對兒童寰樞關節(jié)半脫位的臨床治療效果,以期為該病的臨床治療提供參考依據。
選擇2015年9月—2016年9月在我兒科接受治療的寰樞關節(jié)半脫位兒童患者82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50例,女32例,患者年齡5~12歲,平均年齡(8.57±1.32)歲。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平均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其中,實驗組中,男26例,女15例,患者年齡5~12歲,平均年齡(8.55±1.29)歲;對照組中,男24例,女17例,患者年齡5~12歲,平均年齡(8.59±1.37)歲。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均CT及X線檢查確診為寰樞關節(jié)半脫位,且診斷符合相關診斷標準[4];(2)所有患者年齡均在5~12歲。排除標準;(1)患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及不適宜接受本治療方案的患者;(2)在本方案治療前接受或手術治療的患者。兩組患者的臨床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監(jiān)護人均簽署知情同意書,且本研究方案得到倫理委員會許可。
對照組患兒僅采用枕頜吊帶牽引進行護理治療。具體護理措施:采用坐姿進行牽引治療,將患兒頸部固定,在患兒肩部及頸部墊一層防護棉紗,確保頸部處于垂直拉伸狀態(tài)。將牽引護具固定于患兒頸部,使護具與患兒頸部處于同一豎軸線上,枕頜吊帶托于患兒枕骨粗隆部位及下頜,向頭頂部位牽引,同時向頭部外擴展1~2 cm的距離。牽引重量為1~3 kg根據患兒病情進行加減,不得超過患兒體質量的1/10,牽引過程中依據患兒自身狀況選定牽引重量后不能輕易更換,牽引重量過小無法達到治療效果,過大則可能對患兒頸部造成傷害。由于兒童身體機能的特殊性,在牽引治療過程中需進行全程護理,具體護理措施為:(1)患兒采用頭部制動,防止吊帶突然松動脫落壓迫頸部氣管引起窒息;(2)患兒在轉換姿勢過程中,確保頭部固定,不得改變牽引方向;(3)密切觀察患兒身體狀況,如出現頭暈、痛疼、惡心等狀況立刻通知醫(yī)生介入治療。牽引治療時間為1 h/次,每天治療2次。在牽引治療的同時每周對患兒頸部進行X線檢測,根據寰樞關節(jié)恢復狀況確定牽引重量。
實驗組患兒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進行心理護理,具體措施如下:首先進行相關疾病知識的宣講,指導患兒及家長樹立正確的心態(tài),改正不良的生活習慣。其次進行心理疏導,由于患兒對醫(yī)院陌生環(huán)境的不適應,容易造成逆反心理,對護理治療產生抵觸情緒。護理人員應態(tài)度和藹,主動與患兒溝通,穩(wěn)定患兒情緒,與患兒建立友好的關系,理解傾聽患兒的訴求。最后護理人員在牽引治療過程中要動作輕柔,通過聊天鼓勵及玩游戲等方式轉移患兒注意力,緩解疼痛感及緊張心理,增加患兒接受治療的依從性。
兩組患者進行連續(xù)兩周的護理治療后,通過X線檢測對治療效果進行對比評價:(1)治愈:寰樞關節(jié)完全復位,相關臨床癥狀完全消失;(2)顯效:寰樞關節(jié)半脫位及相關臨床癥狀明顯緩解;(3)有效:寰樞關節(jié)半脫位及相關臨床癥狀有所改善;(4)無效:相關癥狀及寰樞關節(jié)沒有緩解甚至有所加重。治療有效率=(治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治療病例×100%。
本研究相關數據均采用SPSS20.0軟件包進行處理分析。其中計量資料使用平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對比采用t檢驗。使用百分比(%)表示計數資料,組間對比使用χ2檢驗。有序計數資料組間對比采用秩和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實驗組患兒治療有效率為90.24%,高于對照組的70.73%,兩種治療方案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寰樞關節(jié)是頸椎中第一頸椎(寰椎)和第二頸椎(樞椎)之間連結的總稱,是人體頭部和頸部完成運動功能的核心結構[5]。由于兒童身體處于發(fā)育階段,寰樞關節(jié)結構周圍韌帶結構顯著弱于成年人,導致頸部寰樞關節(jié)的穩(wěn)定性較差容易發(fā)生半脫位,導致該病在兒童中的發(fā)病率顯著高于成年人[6]。目前該病的發(fā)病機制尚不清楚,病理學研究認為局部炎癥及關節(jié)周圍韌帶結構損傷是主要的致病因素[7]。寰樞關節(jié)半脫位患者主要為頸椎活動受限,寰椎與樞椎之間并未完全脫位,而且兒童身體處于發(fā)育階段不適應采用手術治療。枕頜吊帶牽引是目前臨床上針對該病最常用的治療手段之一[8]。研究結果表明,實驗組治療有效率為90.24%,對照組僅為70.73%。表明心理護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患兒的治療依從性從而提高治療的臨床效果。
綜上所述,心理護理聯合枕頜吊帶牽引對兒童寰樞關節(jié)半脫位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表1 兩組患兒護理治療結果比較(n)
[1]馬邦程,陳旺強.CT圖像后處理及MR診斷在寰樞關節(jié)半脫位的臨床分析[J].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15,25(12):2272-2274.
[2]周春香,孟悛非.寰樞關節(jié)脫位的影像診斷[J].國際醫(yī)學放射學雜志,2017,40(4):441-449.
[3]張寧,張衛(wèi)華.張衛(wèi)華教授診治寰樞關節(jié)半脫位經驗[J].浙江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7,41(2):165-167.
[4]朱立國,趙勇.頸椎病診斷療效標準[C]//中華中醫(yī)藥學會骨傷分會第四屆第二次學術大會論文匯編,2007:51-55.
[5]張立強,馬躍文.兩種牽引方式對寰樞關節(jié)半脫位的療效觀察[J].中國康復,2017,32(4):313-315.
[6]唐明星,張宏其,劉金洋,等.Magerl技術治療兒童寰樞關節(jié)旋轉半脫位[J].中華骨科雜志,2016,36(9):570-576.
[7]阮紅良,孫紹裘,黃臻.綜合療法治療兒童寰樞關節(jié)半脫位47例[J].湖南中醫(yī)雜志,2016,32(5):110-111.
[8]覃海飚,鐘遠鳴,張家立,等.改良復位法治療難復性寰樞關節(jié)脫位的臨床研究[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7,25(8):679-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