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艷
尿毒癥是腎病的終末期階段,血液透析是延長尿毒癥患者生命的重要治療手段。近年來,需要進行血液透析治療的尿毒癥患者逐漸增多。但血液透析職能替代部分腎功能,在治療過程中患者有可能出現營養(yǎng)不良、皮膚瘙癢、腎病腦病等并發(fā)癥,這在一定程度上與一些大中分子,如β2-MG在體內蓄積,PTH升高有關[1]。血液灌流也是血液凈化治療的一種方式,其對血液中大中分子的清除效果較好。有研究報道[2],血液灌流聯合血液透析治療不僅可清除BUN、Scr等小分子物質,同時可有效清除Ca2+、PHT等大分子物質。選取我科室2016年1—12月收治的68例尿毒癥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血液灌流聯合血液透析的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我科室2016年1—12月收治的68例尿毒癥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均符合尿毒癥的診斷標準,參照《腎臟病學》;(2)病情穩(wěn)定,透析時間≥3個月;(3)每日尿量≤400 ml;(4)均同意治療方案;(5)近期未接受其他影響CRP、PTH、β2-MG水平的治療。排除標準:(1)惡性腫瘤;(2)急慢性感染性疾??;(3)自體免疫性疾病活動期;(4)透析不規(guī)律或透析時間過短者;(5)近一個使用免疫制劑者;(6)嚴重的心血管疾病或臟器功能不全;(7)內分泌和代謝障礙疾病;(8)嚴重的精神系統(tǒng)疾??;(9)活動性出血疾病。其中,30例采用常規(guī)血液透析治療作為對照組。38例采用血液灌流聯合血液透析治療作為觀察組。對照組中,男17例,女13例。年齡32~73歲,平均為(42.75±11.21)歲。原發(fā)性疾?。禾悄虿∧I病12例,腎小動脈硬化8例,慢性腎炎8例,多囊腎2例。觀察組中,男23例,女15例。年齡33~71歲,平均為(41.85±11.57)歲。原發(fā)性疾?。禾悄虿∧I病14例,腎小動脈硬化10例,慢性腎炎11例,多囊腎3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血液透析治療,聚砜膜F6透析器,膜面積1.3 cm2,透析液為碳酸氫鹽,透析液流量500 ml/min,血流量200~300 ml/min。每周3次,每次4 h。(2)觀察組:采用血液灌流聯合血液透析,灌流器串聯于透析器之前,血流量和透析液流量同對照組,先灌流2 h,再透析2 h。兩組均采用自體動靜脈內瘺為血液通路,肝素首次給予0.5~0.8 mg/kg,追加劑量3~5 mg/h。治療12周進行相關指標比較。
(1)療效:參照相關文獻中的診斷標準[3],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2)血液指標:于治療前后取患者的外周靜脈血,于我院檢驗科統(tǒng)一控制標準下檢驗,β2-MG檢測采用微粒子酶聯免疫檢測法,PTH采用化學發(fā)光法測定。嚴格按照試劑盒操作說明進行。(3)皮膚瘙癢[4]:包括按瘙癢的程度、分布、頻率和睡眠干擾情況,評分越高,瘙癢程度越嚴重。
采用SPSS 20.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或者Fisher精確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中,顯效19例,有效15例,無效4例。對照組中,顯效6例,有效14例,無效10例。兩組患者的總有效率分別為89.5%、66.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β2-MG、PTH、皮膚瘙癢評分對比,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的以上三項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尿毒癥患者生活質量及遠期預后的直接決定因素為期體內的毒素及代謝產物的清除效率。血液透析是尿毒癥患者常用的治療方式,但其職能清除小分子毒素,對于大中分子效果很難清除[5]。而大中分子具有神經毒性,可影響患者的免功能、營養(yǎng)狀態(tài)及殘余腎功能減退。血液灌流可通過樹脂吸附劑清除高分子聚合物,可清除血液中有害的內源性代謝產物或外源性毒物。血液透析聯合血液灌流有良好的協同作用,既能清除尿毒癥患者血液中的小分子毒素,又能清除大、中分子毒素[6]。本研究結果顯示,相對于常規(guī)血液透析,采用血液灌流聯合血液透析的患者療效顯著提高,治療后β2-MG、PTH、皮膚瘙癢評分顯著降低。這提示聯合治療要優(yōu)于單純血液透析治療。這與以往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7-8]。β2-MG是反應腎小球負荷增加和功能受損的重要指標,而經過血液灌流聯合血液透析后該指標得到了明顯改善,這提示兩者聯合治療對于延緩患者的腎功能損害也具有積極效果。
綜上所述,血液灌流聯合血液透析能夠有效清除尿毒癥患者的β2-MG、PTH、CRP,提高治療效果,減輕患者的皮膚瘙癢。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液相關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液相關指標比較(±s)
注:組間比較,△P<0.05;治療前后組內比較,▽P<0.05
觀察組(n=38) 治療前 24.2±7.1 289.5±14.8 27.5±4.3治療后 17.4±7.3▽△ 233.4±17.9▽△ 18.7±2.5▽△對照組(n=30) 治療前 23.7±6.8 291.2±15.4 26.8±4.4治療后 22.4±7.6 285.3±17.2 26.1±4.2
[1]張明霞,劉珊,劉倫志,等.血液灌流聯合血液透析治療尿毒癥皮膚瘙癢36例分析[J].重慶醫(yī)學,2013,42(20):2405-2407.
[2]周進,唐前容,敖利娜.血液灌流聯合血液透析對尿毒癥患者鈣磷代謝紊亂和微炎癥狀態(tài)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7,37(16):4062-4065.
[3]徐艷梅,許傳文.血液灌流聯合血液透析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體內微炎癥和營養(yǎng)不良狀態(tài)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急救雜志,2014,21(1):42-45.
[4]劉妍,成建釗,郭自炎.血液灌流聯合血液透析治療尿毒癥療效及對患者腎功能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導刊,2014,16(2):225-226.
[5]湯玉梅,徐吉先,李剛,等.血液灌流透析對尿毒癥患者血清PTH、β2-MG 水平的影響[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5,19(8):1307-1309.
[6]滑鈺慧,陳燕,聶黎明.高通量血液透析串聯血液灌流對透析患者的療效分析及護理[J]. 江蘇醫(yī)藥,2014,40(5):620.
[7]李麗,李德天.血液灌流聯合血液透析治療尿毒癥的療效及對皮膚瘙癢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7,19(23):92-93.
[8]唐俊,左滿花.血液透析聯合血液灌流對尿毒癥患者透析效率、脂代謝及動脈粥樣硬化的影響[J].海南醫(yī)學院學報,2015,23(4):497-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