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幼藝
(廣西醫(yī)科大學附屬民族醫(yī)院心血管內科,南寧市 530001)
冠心病是臨床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嚴重威脅人們的身體健康。研究表明[1-2],左主干病變在冠心病患者中占4%~6%。近年來,隨著支架技術在冠心病介入治療中的不斷改進和廣泛應用,左主干狹窄復發(fā)情況及預后效果均取得了明顯改善[3]。為提升老年左主干病變患者的臨床治療成功率,本文對Nano無載體藥物支架在老年左主干病變治療中的臨床療效進行了探討?,F(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25例老年左主干病變患者為觀察對象,其中男22例,女3例;年齡60~83(69.46±8.21)歲。所有患者均伴有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納入標準:①年齡>60歲,所有患者均經(jīng)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確診為左主干病變;②左主干狹窄程度大于50%,超聲心動圖檢查結果表明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大于40%;③自愿選擇支架置入治療,對本研究知情且簽署同意書。25例患者中,左主干病變位置:開口處7例,體部6例,遠端分叉12例;并發(fā)高血壓18例,高血脂21例,糖尿病1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例。
1.2 方法
1.2.1 術前準備 行Nano無載體藥物支架治療前每日給予患者口服100 mg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首次服用300 mg,次日起每日75 mg,需持續(xù)用藥1年。在此過程中還需同時服用適量調控血脂、擴張冠狀動脈等藥物。
1.2.2 手術方法 術中給予100 U/kg肝素,每隔1 h追加1 000 U肝素。術后給予皮下注射3~5 d的低分子肝素。選擇股動脈入路3例,橈動脈入路22例,并根據(jù) Judkin′s法對患者行冠脈造影檢查,選擇7F EBU或XB3.5或3.75指引導管,同時選用BMW、Runthrough NS導絲,通過采用半順應球囊或切割球囊的方式達到預擴張8~10大氣壓的目的,擴張時間一般控制在8~10 s左右。針對開口及體部病變患者可選用單支架術進行治療,針對分叉病變患者可根據(jù)其血管直徑及病變情況選用單支架或雙支架術進行治療。25例患者植入3.5~4.0 mm Nano無載體藥物支架進行治療,壓力應控制在12~14大氣壓以內。所有患者均使用非順應性后擴張球囊進行擴張,分叉病變無論雙支架、單支架均采用對吻擴張的方式。
1.2.3 術后處理 術后觀察并記錄患者是否發(fā)生心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及血管重建術等嚴重心血管事件。術后12個月或患者出現(xiàn)上述癥狀時應立即告知患者來院復查冠狀動脈造影,了解患者有無再狹窄及急性/亞急性血栓形成。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單、雙支架使用情況。手術成功的判斷標準:左主干殘余狹窄未超出20%,TIMI血流Ⅲ級,且患者在住院期間無心源性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和再次血運重建術等。治療結束后,觀察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情況及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支架內再狹窄判斷標準:支架內及支架近段或遠段5 mm處直徑獲得一定程度的減少,且減少程度在50%以上[2]。
2.1 手術情況 25例老年左主干病變患者成功植入Nano無載體藥物支架35枚,支架長度(20.1±7.6)mm,支架直徑(3.5±0.5)mm。植入單支架15例(60.0%);雙支架術10例(40.0%),其中Crush Stenting術2例,T-stenting術3例,Culotte Stenting術3例,Simultaneous Kissing Stenting 術2例。
2.2 隨訪情況 治療后,所有患者臨床癥狀均消失,且住院期間及術后12個月隨訪期間無死亡,無急性/亞急性血栓及急性心肌梗死等嚴重并發(fā)癥發(fā)生;發(fā)生心絞痛1例,為左主干遠段分叉病變。術后隨訪期間完成冠脈造影復查7例,其中1例左主干遠段分叉病變患者術后復查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結果顯示回旋支開口出現(xiàn)再狹窄,對其采用藥物球囊對吻擴張。
由于左主干病變解剖生理特征的特殊性,冠狀動脈搭橋術是以往治療該病的主要手段,但該術式對患者造成極大的創(chuàng)傷,風險性較高,且老年患者合并疾病多,體質較差,因此該術不易被老年患者接受[4]。隨著介入治療器械的不斷發(fā)展,以及藥物支架在臨床中的廣泛應用和藥物支架技術趨于成熟,介入術治療左主干病變逐漸得到認可。但支架內血栓形成及再狹窄仍是臨床急需解決的難題[5]。目前藥物洗脫支架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應用,顯著提升了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PCI)在左主干病變治療中臨床療效。研究表明[6-7],樂普雷帕霉素藥物洗脫支架對內膜增生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可有效避免再狹窄的發(fā)生,同時對心臟功能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在臨床中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且安全性較高[8-9]。雖然PCI治療的死亡率以及再發(fā)急性心肌梗死的發(fā)生率與冠脈搭橋無顯著性差異,但PCI治療的再狹窄率及血運重建率均明顯較高。而支架內再狹窄與晚期支架內血栓形成,內皮愈合延遲及聚合物載體在人體的持久存在所引起的炎癥反應等因素密切相關。研究[10]表明無載體的Cre8TM 藥物支架對于支架內的再狹窄情況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且可顯著降低老年左主干病變患者的心源性死亡率。本研究隨訪觀察發(fā)現(xiàn)老年左主干病變患者植入Nano后發(fā)生心絞痛1例,占4.0%,再狹窄1例,占4.0%;無心源性死亡病例,且未形成急性/亞急性血栓。提示Nano無載體藥物支架治療老年左主干病變患者可有效抑制再狹窄情況的發(fā)生,有效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Nano無載體藥物支架的支撐力較好,尤其對于左主干開口病變患者,因富含彈力纖維及膠原組織易導致支架回縮現(xiàn)象。介入治療具有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住院時間短等優(yōu)勢,選擇合適的左主干病變病例并采取有效的手術方法,同時給予患者置入Nano無載體藥物支架,可顯著提升老年左主干病變PCI術的成功率及臨床預后效果,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復。
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缺陷,由于本組病例數(shù)較少,對臨床結果的分析帶來一定影響;同時本組患者復查冠狀動脈造影的比例較低,可能對靶血管的再狹窄率及重建率的判斷造成影響。因此,本研究結論尚需大樣本、多中心的研究來評估和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