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國家政策明確指出改善民意以及保障民生在現(xiàn)社會的重要地位。社會的管理倡導下,各地公安機關在一些固有的工作模式基礎上要向著民意導向警務發(fā)展,不斷的探索完善,包括理論和法律規(guī)定等方面。
關鍵詞:民意導向警務;交通警務;思考;完善
國家對民生和民意有著明確的規(guī)定,作為公安機關在原有的創(chuàng)新爭先的活動基礎上還要進一步加強改善治安管理工作,比如訪民意,聽民聲,積極深入地開展評警活動。立足社會,倡導民意把警區(qū)的工作具體再深化。
一、民意導向是交通警務的應有之意
(一)民意導向是交通警務與生俱來的理念
民意導向思想的交通警務是社會的產(chǎn)物,是一個國家社會制度的警察機制的反映。社會民生需要警務來維護,社會安全保障需要警務來保證,所有市民的公平公正和安全出行也需要警務的維持和提供。
(二)民意導向的思想能夠指導交通警務的實際工作
民意導向的思想是一種具有指導意義的思想,在交警警務的實施步驟和實踐的活動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它就是警務民主化。具體表現(xiàn)如這些:市民可以參與警務的工作,提出意見,同時警務的工作也能為大眾市民服務共同滿足。還有在警務的工作中民眾可以實施監(jiān)督工作,以此方法與市民形成默契和配合。
二、民意導向與警務的關系
(1)面對民意與警務相沖突時,警察是強制采取措施還是聽從民意。如果公民不服從,為了保障社會持續(xù),不得不使用強制手段。而基于政府的命令警察必須令行禁止。在中國目前的狀況下,貧富差距大資源配置又不公。如果按照法律規(guī)定辦事必然引起民眾的抵制情緒,警民關系時常遭遇尷尬。
(2)民意導向的思想指導警務工作時往往會發(fā)展到一個程度,就是民意的變化要求警務按照他們的要求去做。這樣就不一定符合相應的法律法規(guī),而導致警民出現(xiàn)新的矛盾。
三、我國交通警務的進一步發(fā)展就是民意導向警務
(一)明確提出民意導向交通警務符合我國國情
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明確規(guī)定,交通警務是保障社會秩序和市民安全的最主要手段。在民主政治的條件下,以民意為導向,是非常符合我國是以人民民主的國家,更加符合我國的國情。
(二)明確提出民意導向使我國的交通警務更具有時代特征
我國幾屆領導人都提出關于民意重要性的方針。比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以人為本,執(zhí)政為民”。這些方針的意思就是人民大眾的意識在我國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和地位,我們要尊重民意,以他們的思想為前進的方向。那么在這種社會背景下,交通警務以民意為導向,是與時俱進,也是時代的要求,同時也會打上時代的標簽。
(三)民意導向豐富了交通警務的理論體系
民意導向在整過警務工作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豐富我國交通警務的理論體系。比如:《民生警務的實踐與思考》提出了民生警務與實踐的重要性;《民意導向警務與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主要探討民意警務與社會管理的問題;《談“民意主導警務”理念及其構建》廣東公安局課題組發(fā)表,提出什么是民意警務,它的具體概念及構建;《淺析民意主導警務理念》分析民主民意與警務工作的關系;《淺論建立以民意為導向的警務工作機制》討論怎樣開展民意為導向的警務工作;《民意導向警務芻議》講述民意導向與警務的前景發(fā)展思考等問題。這些著作和文章提出現(xiàn)時代的警務工作方向,特別交通方面關系重大,與市民的出行息息相關,直接影響社會秩序問題。所以以人民意向為導向的警務是整過警務工作的核心也是必不可少的理論指導體系。
(四)交通警務具體操作規(guī)范對民意導向警務有新的探索
實施機制、保障機制和績效考核機制是交通警務的保證,以民意導向警務創(chuàng)新在這三個規(guī)定的基礎上又有了新的探索。
1.實施機制的發(fā)展
各個地方的民意導向警務實踐有著各自地方的一些特色,他們是相互作用的,反過來正是因為這些地方的特點又體現(xiàn)民意導向警務的具體工作。以下為例來說明此情況:在天津就以“人大代表、政協(xié)委員直通車”,110投訴和處理等條款來將民意導向警務開展工作,建立一整套的民意庫運行機制,同時還分成不同的階段進行實施。比如,民意的收集、民意的研判、民意的處理和民意的反饋等,再根據(jù)不同階段進行具體時間開展具體的工作。民意導向警務的工作細分后明顯的對實際的工作有著規(guī)范性的指導作用。再如:在長風的公安局民生導向警務制定出不一樣的條款,比如:整過信息的共同分享和信息研討反饋、具體的需求進行分類和人員素質(zhì)提升、一些硬件方面的強化訓練和增加積極動力的培訓等一些較大的條條款款,沒有加以明確的細分,這樣也能體現(xiàn)整體機制的前進。而其他地方的警務以民意為導向又有其具體的特色??傊?,民意導向警務包括交通警務都是實施的新發(fā)展。
2.保障機制方面的發(fā)展
其實,保障機制表現(xiàn)在人員關系的配備、財物的分配和法律條款的實施這些方面,民意導向警務的創(chuàng)新也要以此為基礎進行開展工作。創(chuàng)新在保障人員方面,進行兩方面開展:“全警公關”和“民生警務”。民意導向是時代的新型事物,所以要對民意要進行收集、研判還需要比較專業(yè)的知識和能力。因此,要對相關的配備人員進行培訓,還要進行相應的宣傳,這樣才能更好的保證民生警務落實的工作,有效的向前發(fā)展。
3.考核機制方面的發(fā)展
就如前面所述,警務的工作開始以民意的思想為方向是非常能夠表達民意導向這一方針的。如果將民意導向使用在警務考核中也能更好的反應警務考核機制。比如以一些地方的具體方案為例:廣東交通警務的考核評價標準要求民意評判占52%;上海民意導向警務提出民意評判占48%,用這種具體的指標落實到具體的工作開展中去。再如:南京“交通警務”就要考核民意的回饋情況,包括交通的現(xiàn)場處理情況等因素來考核整過隊伍的工作效績,把具體方案放在民意中接受民眾的檢查。
四、結論
構建民意導向型交通警務新模式是整過社會的共同意愿。以人民意向的警務、人民生活為主的警務、人民心愿為目的的警務,人們?nèi)罕姸际菤g迎的、關注的和滿意的。因此,民意導向警務將是現(xiàn)時代的方向,也是整過社會必然的結果。
參考文獻:
[1]PoliceandPolicing:AnIntroduction.Lundman,Richard[M].NewYork:Holt,RinehartandWinston,1980.
[2]曹立群.美國社區(qū)警務的興起及對中國警務的啟示[Z].“社區(qū)警務國際研討會”,2002.
[3]張揚.論農(nóng)村警務的困擾與模式選擇[J].江西公安專科學校學報,2006,(1):58-60.
作者簡介:
馬漢強(1973.11~ ),男,漢族,內(nèi)蒙古錫林郭勒錫林浩特市人,錫市交警大隊巴彥寶力格中隊中隊長,研究方向:交通警務技術、車輛查驗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