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碧媛,高 文
(武漢志宏水利水電設計院,湖北 武漢 430070)
觀音峽水電站為引水式電站,主要建筑物由翻板閘壩、引水隧洞及明渠、壓力管道及電站廠區(qū)建筑物等4部分組成;其中,引水隧洞總長7.6 km,洞徑2.6 m,洞頂圍巖最大厚度342 m,最小厚度10 m;地質條件分別處于下三疊系下統(tǒng)嘉陵江組厚層含泥質灰?guī)r、灰?guī)r夾角礫狀灰?guī)r,巖石強度為中硬強度,圍巖多為Ⅱ、Ⅲ類,少見Ⅴ類巖石,洞挖圍巖地質條件較好。實際選擇洞軸線走向與巖層走向夾角接近10°~20°。沖溝內各洞口進、出口段為巖層片理側向邊坡,成洞條件較好。
梅子水流域位于鄂西恩施州利川市境內的齊岳山東麓,區(qū)內山巒疊翠,山勢陡峻。工程區(qū)在燕山造山運動之后又經過了多次大面積間歇性上升,地貌成因受地層巖性和構造的控制;外營力以溶蝕作用為主,侵蝕次之。區(qū)內巖溶形態(tài)發(fā)育,形成碳酸鹽巖地區(qū)溶洞、落水洞、石芽、洼地和溶槽等多種巖溶地貌;碎屑巖區(qū)以侵蝕、剝蝕為主,溝谷縱橫交錯,地形相對平緩;二者相間分布造就了區(qū)內多級夷平面與侵蝕溝谷相結合的地貌景觀。
挽近期以來,本區(qū)處于不均勻的抬升過程中,河流深切,地勢上西北和北部高,形成烏江與清江的分水嶺;山頂高程一般在1 000~1 700 m之間,向西南方向地勢漸次降低,郁江即順南西方向發(fā)育;其中齊岳山之夾壁為區(qū)內最高峰,峰頂高程1 988.3 m。齊岳山與北側福寶山、東南側馬黃山構成流域分水嶺;最低處為郁江河床谷底,高程為350~580 m。
區(qū)內主要大的地貌有:溶蝕~構造剝蝕地貌、溶丘洼地、槽谷中低山溶蝕地貌、河谷侵蝕地貌及遠離河谷地段保留的多級夷平面。
工程區(qū)位于屬四川盆地分區(qū)的川東~利川小區(qū),基底為前震旦系變質巖系,上層為震旦紀至白堊紀厚達萬余米的巨厚層沉積巖系的沉積帶。沉積巖地層間均表現為整合或假整合接觸,晚侏羅世后區(qū)內沉積巖層發(fā)生強烈的褶皺和形成大規(guī)模斷裂。出露地層主要有二疊系、三疊系、侏羅系和第四系。
根據《中國地震動參數區(qū)劃圖》(GB 18306—2001),本區(qū)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05 g,地震動反應譜特征周期為0.35 s,相應的地震基本烈度為Ⅵ度。
根據《中小型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SL 55—2005)中圍巖工程地質分類表A.0.1關于堅硬巖的分類,參考《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GB 50487—2008)、《水力發(fā)電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GB 50287—2006)中的圍巖分類標準,確定觀音峽水電站隧洞圍巖分類原則。以控制圍巖穩(wěn)定的巖石強度、巖體完整程度、結構面狀態(tài)、結構面狀態(tài)、地下水和主要結構面產狀5項因素之和的總評分為基本差別依據(見表1)。
表1 圍巖總體評分分類表及其特性
0+000~0+030段為暗涵,0+030~0+170段為隧洞。本段巖性為三疊系嘉陵江組第四段,巖性主要為灰色厚層含泥質灰?guī)r、灰?guī)r夾角礫狀灰?guī)r,巖層產狀145°∠6°~15°。巖層中節(jié)理裂隙不太發(fā)育,巖體完整性一般,無不利結構面組合,巖層呈層狀結構。地下水位710~720 m,局部地段會遇到巖溶地下水,但水量不太大,洞室可見滲水。按《中小型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隧洞圍巖工程分類標準,該段隧洞圍巖屬Ⅱ類,圍巖屬基本穩(wěn)定性巖體;設計洞徑2.5 m,為無壓隧洞,一般不需要襯砌支護。
根據《中小型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各類圍巖經驗取值,Ⅱ類圍巖主要物理力學參數:密度為2.60 g/cm3,巖體變形模量為15 GPa,無壓隧洞單位彈性抗力系數為16~18 MPa/cm,堅固系數為7~8,泊松比為0.20~0.17,內摩擦角為42°~45°,凝聚力為2.5 MPa。
本段巖性為三疊系嘉陵江組第四段,巖性主要為灰色厚層含泥質灰?guī)r、灰?guī)r夾角礫狀灰?guī)r,巖層產狀140°~150°∠15°~30°,洞線與巖層走向近于一致,與洞線夾角為10°~20°。巖層中節(jié)理裂隙發(fā)育,巖體完整性一般,但斷層構造不發(fā)育,主要結構面間無不利組合;巖層呈層狀結構,局部巖溶發(fā)育,有順層溶蝕性溶隙、溶洞等,多充填泥質。地下水位670~710 m,局部地段會遇到巖溶裂隙地下水,但水量不太大,洞室可見滲水或小股明流,施工期加強預測預報,可以避免隧洞涌水發(fā)生。按《中小型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隧洞圍巖工程分類標準,該段隧洞圍巖屬Ⅲ類和Ⅴ類。
Ⅲ類圍巖為局部穩(wěn)定性差巖體,建議局部進行必要的支護,如噴錨支護,拱頂系統(tǒng)錨桿。Ⅲ類圍巖主要物理力學參數:密度為2.40 g/cm3,巖體變形模量為8 GPa,無壓隧洞單位彈性抗力系數為10~12 MPa/cm,堅固系數為4~6,泊松比為0.25~0.27,內摩擦角為36°~38°,凝聚力為1.2 MPa。
Ⅴ類圍巖為穩(wěn)定性差巖體,其主要特征是圍巖由溶洞、夾泥帶、斷層破碎帶、裂隙密集帶和石膏軟巖等組成。根據地質調查、三疊系嘉陵江組灰?guī)r的特性和梅子水三級電站引水隧洞施工開挖情況,本段隧洞與梅子水三級電站引水隧洞同屬齊岳山背斜南東翼,巖性為三疊系嘉陵江組厚層含泥質灰?guī)r、灰?guī)r夾角礫狀灰?guī)r;該灰?guī)r溶洞、溶隙較發(fā)育,溶洞、溶隙中充填泥質及碎石,大的溶洞充填有塊石,隧洞成洞條件很差,特別是溶洞夾泥帶成洞條件更差,Ⅴ類圍巖約占該段隧洞長度的20%左右。
建議設計對溶洞、夾泥帶、斷層破碎帶、裂隙密集帶和石膏軟巖等地段圍巖考慮臨時支護措施。臨時支護措施主要有鋼拱架支襯、管棚支護、超前錨桿等,待圍巖基本穩(wěn)定后迅速進行二次支護或永久支護。施工期間開展施工期地質工作,對圍巖穩(wěn)定性進行地質預測預報,進一步提出合理處理措施;必要時對隧洞局部地段改線,避開不利地質條件段。
Ⅴ類圍巖主要物理力學參數:密度為<2.10 g/cm3,巖體變形模量為≤0.5 GPa,無壓隧洞單位彈性抗力系數為≤5 MPa/cm,堅固系數為1,泊松比為≥0.35,內摩擦角為≤30°,凝聚力為≤0.1 MPa。
本段巖性為三疊系嘉陵江組第四段,巖性主要為灰色厚層含泥質灰?guī)r、灰?guī)r夾角礫狀灰?guī)r,巖層產狀135°∠30°~35°,洞線與巖層走向近于一致,與洞線夾角為10°。巖層中節(jié)理裂隙發(fā)育,巖體完整性一般,但斷層構造不發(fā)育,主要結構面間無不利組合;巖層呈層狀結構,局部巖溶發(fā)育,如順層溶蝕性溶隙、溶洞時有發(fā)育,并充填泥質。樁號7+106跨猴子洞沖溝,溝底高程僅715 m左右,洞頂上覆圍巖厚度為5 m,小于3倍洞徑,厚度較小,建議明挖做暗涵。
該段屬地下水補給區(qū),地下水為巖溶裂隙水,地下水位低于隧洞底板,隧洞可見滲水現象,但不會發(fā)生涌水問題。按《中小型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隧洞圍巖工程分類標準,該段隧洞圍巖屬Ⅲ類局部穩(wěn)定性差巖體,建議局部進行必要的支護,如噴錨支護,拱頂系統(tǒng)錨桿。
電站引水隧洞地層為三疊系下統(tǒng)嘉陵組灰?guī)r,0+000~0+030段為暗涵,0+030~0+170段為隧洞,隧洞圍巖屬Ⅱ類,圍巖屬基本穩(wěn)定性巖體,設計洞徑2.5 m,為無壓隧洞,一般不需要襯砌支護。
0+170~7+458.39段巖性為三疊系嘉陵江組第四段灰?guī)r,局部巖溶發(fā)育,有順層溶蝕性溶隙、溶洞等,多充填泥質。該段隧洞圍巖屬Ⅲ類和Ⅴ類。
Ⅲ類圍巖為局部穩(wěn)定性差巖體,建議局部進行必要的支護,如噴錨支護,拱頂系統(tǒng)錨桿。
Ⅴ類圍巖為穩(wěn)定性差巖體,隧洞成洞條件很差,特別是溶洞夾泥帶成洞條件更差。建議設計對溶洞、夾泥帶、斷層破碎帶、裂隙密集帶和石膏軟巖等地段圍巖考慮臨時支護措施,臨時支護措施主要有鋼拱架支襯、管棚支護,超前錨桿等,待圍巖基本穩(wěn)定后迅速進行二次支護或永久支護。施工期間開展施工期地質工作,對圍巖穩(wěn)定性進行地質預測預報,進一步提出合理處理措施,必要時對隧洞局部地段改線,避開不利地質條件段。
目前本隧洞工程已基本完工,在整個施工過程中,通過采用圍巖工程地質分類,給予現場設代人員和施工單位很大幫助,使其能根據圍巖工程地質特性迅速確定圍巖類別,從而判斷圍巖的自穩(wěn)能力和變形特性,有針對性地提出支護、襯砌的方法,保證了工程的順利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