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試卷講評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一個極其重要而又反復出現(xiàn)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目前的小學語文試卷講評課還停留在核對答案、就題論題的層面。如何在試卷講評中實現(xiàn)追求答案,但不止于答案?文章認為應以訓練學生思維、指導答題方法為講評目的,做好試卷分析,找準學生需要,在講評中抓住學生心理,突出學生主體,恰當運用講評技巧可以有效提高語文試卷的講評效率,矯正學生在答題中暴露的問題,深化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提升學生以思維品質(zhì)為核心的各種語文能力。
關鍵詞:試卷講評;講評目的;講評基礎;講評技巧
作者簡介:羅秀娟,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qū)武湖高車小學教師。(湖北 武漢 430345)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8)33-0033-02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試卷講評是一個極其重要而又反復出現(xiàn)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特別是到了六年級,講評試卷更是成了常規(guī)的教學活動。一份試卷花上兩節(jié)課,從頭到尾核對答案,解釋一遍答案是語文課堂上最常見的講評課模式。其結(jié)果是老師欲使學生昭昭,而學生依然昏昏——對的下次未必對,錯的下次照樣錯!如何提高語文試卷講評的效率?追求答案,但不止于答案!要做到試卷講評“不止于答案”必須解決三個問題:
一、講評目的:訓練學生思維,指導答題方法
為什么在試卷講評課堂上會出現(xiàn)老師逐題講解、學生搶記答案的現(xiàn)象?其主要原因就是,許多師生認為試卷講評的目的就是找到正確答案。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查學生實現(xiàn)課程目標的程度,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結(jié)合當前小學語文試卷的特點,筆者認為講評的目的應該確定為:訓練學生思維,指導答題方法。因為隨著課改的深入,試題越來越重視考查學生的以思維力為核心的綜合能力,而平時的語文課重在基礎知識的感性理解與積累,所以講評試卷時要突出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yǎng)與提升的訓練。
授人以魚,僅供一飯之需;授人以漁,則終身受益無窮。在講評試卷中教師教給學生答題的方法,就是“授人以漁”,可以讓學生“終身受益無窮”。指導答題方法要求教師在試卷講評中要幫助、指導學生對考點的常見呈現(xiàn)形式進行分析,弄清楚解題的關鍵是什么,突破口在哪里,什么是最佳答題途徑,并總結(jié)出答題步驟和方法。例如,講評作文題時,筆者指導學生寫景文抓特點,寫事文抓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寫人的文章抓語言神態(tài)動作,小考不管什么作文,要有明確的中心。這些方法的歸納,為學生以后寫作文提供了思考的路徑,可以有效避免學生答題“跟著感覺走”的盲目,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效率。
二、講評基礎:分析學生試卷,找準學生需要
有些老師認為試卷講評課無關緊要,甚至根本沒有把試卷講評當成“正經(jīng)課”上,往往是課前自己對著答案做做試卷,上課拿起試卷就講,講到哪兒算哪兒,一節(jié)課下來,雖是口若懸河,但到底講了些什么,自己也說不清楚,更不用說學生了。其實,教師應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分析學生試卷。因為只有準備充分,才能找準學生需要,做到有的放矢。
1. 分析學生試卷要重視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目前,各學校都有專門的成績統(tǒng)計系統(tǒng),語文老師應充分加以利用。通過數(shù)據(jù)統(tǒng)計,除了掌握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及格率、優(yōu)秀率、低分率等整體情況外,更應該重點了解每道題、每個知識點的得分率,從而發(fā)現(xiàn)教學中的漏洞或薄弱環(huán)節(jié)。
2. 分析學生試卷要善于比較歸因。比較是發(fā)現(xiàn)問題的最佳途徑之一。跟同類班級比較、跟上次考試情況比較,可以看出教學的進步情況和存在問題;將不同題、不同知識板塊的得分情況作比較,可以查找教學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將優(yōu)等生和差生試卷進行對比,可以找出優(yōu)等生和差生答題的差別。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問題后,老師還要善于根據(jù)每題出現(xiàn)的典型錯誤,揣摩學生的答題思路,歸納造成學生答題失誤的主要原因,為講評試卷和后續(xù)教學調(diào)整提供方向。
三、講評技巧:抓住學生心理,突出學生主體
在講評試卷中運用一定的技巧,抓住學生心理,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啟發(fā)式教學原則是提高試卷講評效率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1. 技巧之一:重組知識板塊。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認為,注意是我們心靈的唯一門戶,意識中的一切,必須都要經(jīng)過它才能進來。只有打開注意力的這扇窗戶,智慧的陽光才能撒滿心田。而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注意力在一節(jié)四十分鐘的課堂中是十分有限的,其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時間一般只有十五分鐘左右。在充分掌握學生得分與答題情況的基礎上,打亂試題順序,重組知識板塊,可以在一定程度給學生以新鮮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講評時可以先講學生普遍失分較多的板塊,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時段則突破難點、鞏固重點,然后講解其他板塊。這種點、面結(jié)合的講評既能讓學生總體了解整套試卷,又能鞏固、突破重點。教師如果每次講評都能在宏觀規(guī)劃的基礎上,對考點進行分散、分解,做到各個擊破,就能在建構(gòu)和完善學生的知識系統(tǒng)、能力系統(tǒng)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 講評技巧之二:調(diào)動學生參與。講評試卷要堅持以生為本,把課堂還給學生,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下面是筆者一次講評課的教案片段:
環(huán)節(jié)1:講評語言基礎第四題
操作一——分配任務
(1)請三位學生分別上黑板寫出第一、二、三題的答案。
(2)請一位學生上黑板寫第一題合適的量詞。
(3)同時請四位小組長分別講評一至四題。
操作二——組長講評
(教師要注意講評中的錯誤和不到位之處,適時指導)
操作三——點評默寫
方式:由下面一至兩位學生上臺評分、糾正,然后齊讀一次。
環(huán)節(jié)2:講評閱讀第二、第三題寫近義詞、反義詞
操作四——學生講評
(1)學生(課代表)說出自己的答案并陳述理由。
(2)教師質(zhì)疑第二題近義詞的答案,引導學生討論。
點撥:回到文段,對照原文,仔細比較,認真揣摩。
在講評前,教師可做好以下準備:①提前發(fā)給學生試卷,讓學生自主查錯、糾錯;②根據(jù)答題情況及學生的基礎進行分組,讓各組分別承擔不同的“講評”任務;③收集學生試卷中好的作答(包括表達形式規(guī)范的答案)和有代表性的錯誤答案。課堂講評時,教師可根據(jù)事先掌握的情況采取不同的方式讓學生“走上講臺”。例如,基礎題可以讓答題較好或自查自糾到位的一個或幾個學生直接講評、補充;主觀題則多選幾個學生上黑板呈現(xiàn)他們的答案,引導全班學生打分、評價、討論、修改直至獲得較為完美的答案。這樣,既能得到正確答案,也讓學生知道了產(chǎn)生錯誤的原因和獲得較好答案的方法,更強化了學生正確答題的思維習慣。
3. 講評技巧之三:區(qū)別詳略輕重。講評試卷一定要區(qū)別詳略輕重,最忌平均使用時間和精力,對每道題都詳細地講解。當然,更不能憑著教師的個人喜好有話多講,無話少講,或者是某題好評就多評,不好評就不評。講或不講,詳講或略講,應該由教師的預期目標和學生卷面反映的情況來決定。一般來說以下知識點應該詳講或重點講:一是要求學生必須掌握而得分不理想的知識點;二是學生能夠掌握而失分嚴重的知識點;三是作答規(guī)律、思路、方法較明晰的知識點,如修改病句、閱讀短文等要重點講,強化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鞏固方法。至于那些教師本就不要求學生完全掌握的知識點或主要依靠積累,如語音、字形、成語等基礎題可以略講;學生得分較理想的知識點則可以不講。
總之,只要語文教師把試卷講評課當作“正經(jīng)”課來上,認識到試卷講評課與常規(guī)課的差異,以能力提升為講評目的,充分做好講評準備,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就一定可以在講評課中超越核對答案、就題論題的層面,從而實現(xiàn)在試卷講評中追求答案,但不止于答案!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責任編輯 易繼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