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劍
摘 要 不同于其他學科,語文本身有其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統(tǒng)一的特點。那么,如何把語文教出“語文味”就成為奮斗在教學一線的廣大中學語文教師困惑的一個問題。由此,如何設計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也勢必成為一個重要的考量方面。
關鍵詞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情景教學;教學藝術
中圖分類號:G424.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18-0254-02
在素質(zhì)教育還沒全面實施的現(xiàn)實背景下,很多中學語文老師還是以成績?yōu)閷颍谡n堂上將原本一篇情感豐富的文章拆解成一個個生硬的知識點,讓原本趣味盎然的語文課變得枯燥無味,生生將語文課變得讓學生厭煩。心理學研究表明:人腦接受外界事物的量在單位時間內(nèi)是有限的。如果同一信息重復刺激人的大腦,信息會一掠而過,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因此,講究語文課堂的教學藝術,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不斷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成為提高語文課堂效率的重要手段。
一、我對語文課堂教學藝術的認識
所謂“教學藝術”,就是教師在課堂上遵照教學法則和美學尺度的要求,靈活運用語言、表情、動作、心理活動、圖象組織、調(diào)控等手段,充分發(fā)揮教學情感的功能,為取得最佳教學效果而施行的一套獨具風格的創(chuàng)造性教學活動。而就語文課堂教學來說,語文課堂教學藝術則是指以教學藝術的視角,去審視研究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內(nèi)容全面而活潑,教例豐富而多彩,具有系統(tǒng)性、實用性與可操作性。它涵蓋了語文課堂教學的備課與教案編寫,教學導入、過渡、收束與結構設計,教學的課堂提問與板書設計,教學語言、應變機智與聽課評課的能力訓練,作業(yè)練習與檢測考核,課改理念下的語文教師觀與有關素質(zhì)教育的教學法學習法指導等內(nèi)容。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它主要是通過具有形象性,運用生動、鮮明、具體的形象來達到教學目的;通過具有情感性,師生雙方的教學活動是情感交流、心靈碰撞的過程;通過具有創(chuàng)造性,教學的新穎性、靈活性能解決教學中出現(xiàn)的各種復雜問題,教師獨特的教學風格使教師具有吸引學生的獨特魅力等。具體來說,它則主要導入的藝術、提問的藝術、互動的藝術、總結的藝術、過渡的藝術、點撥的藝術等來體現(xiàn)語文的課堂教學藝術。
二、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藝術的途徑
(一)強化課堂導入藝術,教活初中語文
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重要一環(huán),是課堂教學的前奏,如同一出戲的“序幕”。好的導入能引起學生的注意,猶如一把開啟學生興趣大門的金鑰匙,因此,應追求導入藝術化,為課堂教學整體藝術化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開端。例如,在教學《天上的街市》時,我們可以采用“講故事”導入法,以講述牛郎織女的故事來導入新課。通過故事,吸引學生注意力,不僅順利導入新課,又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又如教學《春》一課,我采用“音樂感染”導入法,課前播放《春天來了》這首古箏彈奏的名曲,讓學生沉浸于心曠神怡、氣象萬千的春天美景之中。除此以外,還有“丟包袱”、“目標展示”、“直觀教具”、“語感傳送”、“動手操作”等導入方法。
但是,不論教師采用怎樣的課堂教學導入法,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導入藝術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一要有針對性,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和學生可接受的程度,采用不同的導入法,不能生搬硬套,要靈活機動,不刻板,不單一。二要明確“導入”與“整個課堂”的關系,不能讓“導入”淹沒整個課堂的教學?!皩搿敝荒苁恰皩Щ鹁€”。時間方面亦應控制在5分鐘左右,不能太長。三是對于可供操作的導入,為保證課堂質(zhì)量,要精心設計,有時還需預演摹擬,做到“萬無一失”。
總之,一名好的語文教師,要認真鉆研大綱,深刻體會當前教學的指導思想,精心設計導入,充分發(fā)揮導入“導火線”“催化劑”“潤滑劑”的作用。同時,還要明確,應將教學過程各個環(huán)節(jié)處理好,使之成為一個緊湊的、有機的統(tǒng)一體,課堂教學才能取得成功。
(二)優(yōu)化課堂提問藝術,教活初中語文
新課程理念下,提問在教師組織、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富于藝術技巧的提問,能加快把知識轉(zhuǎn)化為素質(zhì)能力訓練的進程,是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保證和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有效途徑。因此,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藥善于抓住契機提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學生對每篇課文的學習,不是一開始就感興趣的,為此,教者應當深入鉆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給學生設置“趣味性”問題,使學生急于去解決,形成思維訓練。如教學《孔乙己》一文時,特別注意發(fā)問的技巧。開篇就提問:“孔乙己姓甚名誰?”“他真的姓孔嗎?”這樣兩個看似簡單卻又難以一下子回答的問題,很自然誘導學生認真地研讀課文。在此基礎上,順勢利導學生認識孔乙己沒有名字的深刻性,解決本文的教學難點??梢姡プ∑鯔C,富于藝術技巧的提問,會讓學生學得主動、積極。值得一提的是,課堂上設置問題的“矛盾”,應從實際出發(fā),不能因為一個問題就扼殺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此外,我們的課堂教學提問還應注意做到“化難為易,深題淺問。”如講授課文《沁園春·雪》時,如果教師直接問:詞的上闋寫景與下闋評古論今有什么聯(lián)系?學生恐怕難以跨越問題的鴻溝。那么,教師就應該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設計幾個較容易的問題,以降低問題的難度:①詞中的承上啟下關系說明下闋由景到人,作者用哪個字概括他對哪些歷史英雄的評價?②作者這樣評論古人,目的是什么?③歌頌今天的哪種人?④那么這首詞的主旨句是哪句?你如何理解?這樣一問,使學生由易到難,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漸進,逐步達到對原來較難的問題的理解:上闋寫景是下闋評古論今的基礎。
總之,課堂提問是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它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始終,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成敗。采用問題教學法,其課堂教學過程實際就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這正是新課程改革目標所要求的。
(三)創(chuàng)新作文教學藝術,教活初中語文
語文教學應著眼于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而學生的作文能力最能體現(xiàn)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但是許多學生寫作時卻總感覺無從下筆,無話可說,或者勉強完成,作文寫得干巴巴,有的學生干脆抄襲,寫不出自己的東西。為解決這一難題,作文教學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訓練學生的作文能力。首先,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托爾斯泰曾經(jīng)指出:“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興趣?!笔聦嵶C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能推動學生學習活動的內(nèi)部動力。如,在作文批改中,我們要及時發(fā)現(xiàn)抓住學生作文的“閃光點”,放大“閃光點”,同時指出應該修改的地方。通過面批,增強學生信心,興發(fā)興趣。又如,在作文輔導教學中,我們要本著習作源于生活,而又服務于生活的原則,做到“將作文教學與學生生活聯(lián)系起來”。如,如在教學“一個熟悉的人”作文時,筆者會這樣解題:“我們每天的生活中都會出現(xiàn)很多的人,親人、朋友、鄰居、同學,這么多的人當中,你最喜歡跟誰在一起?為什么?你跟他在一起時的感受是什么樣的?你覺得他是個什么樣的人?他身上有哪些優(yōu)點?你從什么事上可以看出他的這些優(yōu)點?”這樣緊密聯(lián)系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進行指導,有利于學生準確把握文章主題,有利于學生調(diào)動自己生活中的積累,有利于學生根據(jù)文章主體選取素材,創(chuàng)造性地寫作。此外,我們還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引導學生學會積累的良好習慣等。
總之,要切實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藝術,遠不止以上三種途徑和方法。但是,教師只要在新課程理念指引下,緊密結合實際,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努力探索、研究、追求理想的課堂教學藝術,創(chuàng)設出一個個有利于學生學習的課堂情景,積極引導激發(fā)學生的各種語文能力,激活語文課堂教學,才能真真正正為學生搭建展翅的舞臺,從而為建設社會主義培養(yǎng)出一代又一代的新人。
參考文獻:
[1]鄒旭春.讓課堂充滿“美”——初中語文的教學藝術探析[J].荊門: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3(36).
[2]李永東.巧妙的課堂提問藝術,開啟學生興趣之門——淺談初中語文課堂提問技巧[J].太原:新課程學習,2015.
[3]崔軍.如何提高初中語文的教學藝術[J].北京: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6(06).
[4]楊天平.初中語文修辭教學藝術探微[J].南寧:廣西教育,2017.
[5]趙久華.初中生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導入藝術[J].重慶:中外交流,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