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保良
摘 要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明確對小學階段朗讀教學提出了要求與規(guī)范。在朗讀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重視對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還需要通過朗讀陶冶學生的情操,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通過有感情的朗讀來更好的理解和把握文章的內(nèi)涵。通過朗讀教學的形式更容易幫助學生提升理解能力,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來增強學生對文章語句的感悟和體會,促進閱讀效果的提升。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充分結(jié)合新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與指導,在閱讀教學活動中做好學生朗讀指導的工作,通過教會學生良好的朗讀策略來提升其語文學習的能力。
關鍵詞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朗讀指導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18-0230-01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朗讀教學的現(xiàn)狀分析
(一)朗讀時間較為缺乏。結(jié)合我國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現(xiàn)狀來看,由于課堂時間比較有限,而教學任務較為繁重。在高效課堂的要求下,很多教師都會選擇在課堂教學中大量時間進行知識點的講解,對于朗讀缺乏足夠的關注與重視。通常一節(jié)課中很少會抽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進行朗讀。閱讀教學大多采用“一言堂”的方式展開。朗讀時間被壓縮導致朗讀的效果和作用難以得到發(fā)揮和體現(xiàn),只是成為過渡環(huán)節(jié)。
(二)朗讀范圍較為局限。在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學生朗讀內(nèi)容受到了一定的局限和限制,閱讀對象僅限于課本教材,缺乏對閱讀范圍的拓展與延伸,教師和學生都缺乏對課外閱讀的重視,導致朗讀的范疇被限定在小范圍內(nèi),課外讀物十分欠缺。尤其在一些教育水平比較落后的地區(qū),課外讀物更是欠缺。除此之外,課堂朗讀的對象也不夠靈活,教師傾向于讓一些成績較好的學生示范朗讀,導致朗讀對象范圍狹窄。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閱讀水平和朗讀能力自然無法得到較好的提升,不能夠有效的通過朗讀來提高閱讀理解水平。
(三)欠缺有效的朗讀指導。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朗讀重視不夠,缺乏有效的指導和教學,或者是指導的方式過于單一化和機械化,通常都是讓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大聲的朗讀以及流暢的朗讀等。學生在聽到這些指導時很難做出相應的調(diào)整,大多是感覺習以為?;蛘呤菬o動于衷。因此,教師應當加強自身的教學水平和專業(yè)技能,通過科學有效的指導方式幫助學生掌握朗讀的技巧和精髓,例如通過示范朗讀的方式讓學生模仿和體會,提高朗讀的效果和水平。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朗讀指導的策略
(一)教師示范朗讀,帶動學生模仿。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進行朗讀時需要教師與學生的共同配合,引導學生能有感情的進行文本的朗讀。在此過程中,教師的示范作用顯得比較重要。在課堂閱讀中若想發(fā)揮朗讀的作用,首要的是教師能夠進行示范帶讀,通過熱情飽滿的朗讀來激發(fā)學生的朗讀熱情與動力。在朗讀教學中,教師應當結(jié)合文章材料的特點,選擇用合適的朗讀方式來進行示范,擺脫掉平時的形象,投入文本閱讀中,通過真情實感的示范來使學生受到感染和帶動。例如在閱讀《懷念母親》這篇文章時,教師應當充滿感情,真情流露地表達出對母親深沉而又濃郁的愛,讓學生受到啟發(fā)和感染。然后再讓學生進行模仿朗讀,通過學習教師的語調(diào)和狀態(tài)來幫助自己融入文本內(nèi)容中,以此達到較好的朗讀效果,促進對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二)引導學生掌握朗讀技巧,提升朗讀水平。在朗讀過程中,通過一些技巧能夠較好的提升朗讀的效果和水平,既包括內(nèi)部技巧,也包括外部技巧。所謂內(nèi)部技巧指的是注重對閱讀材料情感和把握和內(nèi)涵的理解。而外部技巧更傾向于對語音、語調(diào)、停頓以及節(jié)奏等方面的把握和掌控。通過技巧的有效運用能夠達到較好的朗讀效果。如果學生缺乏對文章情感的了解和背景的掌握,外部技巧即便運用的很嫻熟也無法獲得較好的效果。只有通過情感的投入以及適當?shù)氖痉兑约凹m正,才能夠幫助學生領會朗讀的技巧和正確方式,進而聲情并茂的朗讀,發(fā)掘文章的精髓與內(nèi)涵。例如在朗讀《中華少年》這篇文章時,首先要讓學生了解這篇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飽含著對祖國的熱愛與自豪,然后讓學生通過分角色朗讀的方式,帶著充沛的感情來進行朗讀,朗讀中要能夠體現(xiàn)出對祖國發(fā)自肺腑的熱愛與驕傲,再恰當?shù)倪\用停頓、換氣以及重音等技巧,達到較好的朗讀效果,提升朗讀的水平。
(三)結(jié)合文章創(chuàng)設情境,激起情感共鳴。在小學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當結(jié)合閱讀材料的內(nèi)容和特點,深入的研究和了解文章的內(nèi)涵與深意,體會文章所蘊含的情感與思想。在感悟文本深意的前提下,借助多媒體教學等形式來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閱讀情境,讓學生在和諧的情境和氛圍中更好的體會文章,激發(fā)內(nèi)心的共鳴與感觸,使得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有更深的體會與感悟,以飽滿的狀態(tài)投入到朗讀過程中,產(chǎn)生朗讀的欲望和動力。通過多媒體方式為學生展示視頻、音頻以及圖片等,通過圖文并茂的方式來創(chuàng)設良好的文本情境,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在通過恰當?shù)睦首x技巧進行聲情并茂的朗讀,發(fā)揮朗讀的效果。例如在教學《山雨》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先通過多媒體設備向?qū)W生播放山林里下雨的視頻,再播放一些舒緩悠揚的音樂,將學生帶入到寧靜幽深的情境中,引導學生有感情的進行朗讀,體會山雨的韻味。
三、結(jié)語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能夠結(jié)合文本內(nèi)容,引導學生有感情的進行朗讀。在朗讀教學過程中可通過示范朗讀、創(chuàng)設情境以及技巧指導等方式來提升學生的朗讀水平。本文簡要分析了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進一步提出了朗讀指導的策略與方法,以期能夠促進學生朗讀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魏麗娟,曲曉東.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朗讀訓練[J].才智,2015,22: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