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杰
(農(nóng)安縣合隆實驗學校,吉林 長春)
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要針對學生的特點以及能力進行讀物的篩選,要使用正確的方法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每一個班級當中的學生都會有很大的差異性,這種差異不僅體現(xiàn)在智力因素上,同時還體現(xiàn)在個人能力以及性格等等諸多方面。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前,應當先對每一個學生的閱讀能力有一定的了解,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課外閱讀讀物的篩選,使學生能夠最大限度地將閱讀能力發(fā)揮出來,取得良好的閱讀效果。對于閱讀能力一般的學生,教師可以讓其選擇短篇著作進行閱讀,選擇一些內(nèi)容非常連貫,內(nèi)涵也容易理解的作品進行閱讀。例如,《上下五千年》《平凡的世界》等,這些著作對于閱讀能力一般的學生來說在理解和分析上能夠相對簡單一些,能夠讓學生很好地鍛煉閱讀能力。對于閱讀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需要推薦他們?nèi)ラ喿x一些大篇幅的著作,閱讀一些具有深厚歷史背景以及豐富內(nèi)涵的讀物。例如,《人間喜劇》《寂靜的頓河》等,這些讀物當中的內(nèi)容蘊含的哲理相對較深,富有濃厚的藝術特色,學生在進行閱讀的過程中能夠非常有效地提高自身語文素養(yǎng)[1]。
教師應當在學生開展課外閱讀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積極引導,讓學生能夠將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有效利用起來,結合自己所掌握的知識點有效地對讀物當中的內(nèi)容進行分析和評判,并將自己的感受以及記錄對讀物當中所表述的觀點的質疑。閱讀的讀物有所不同,需要使用的閱讀方法和閱讀角度也自然不同。教師在引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的過程中,應當以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習慣以及學生開展閱讀的目的為基礎,靈活地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對其所選讀物進行閱讀。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的閱讀能力得以提高,才能夠豐富學生的閱讀經(jīng)驗。
教師是學生的一面鏡子,而語文教師需要憑借自己的個人魅力對學生產(chǎn)生影響,教師需要在班級范圍內(nèi)開展師生共同讀一本書的活動。教師和學生一起進行書籍的選擇,共同進行閱讀活動,定期進行閱讀感受的交流。作為教師,需要將閱讀過程中感覺好的部分或者疑惑的部分標注出來,寫下寫作隨感,并將這些信息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使得學生的閱讀興趣得到提升,也能讓學生在閱讀中總結好的閱讀方法,進而能在今后的閱讀中多加使用。
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生的性格特點、能力、愛好等,在資源互助的原則下,將學生分成不同的閱讀小組,要求小組內(nèi)的成員進行合作閱讀活動,通過對同一篇文章的閱讀,說出自己的閱讀感悟。小組成員可以自己設置閱讀問題,在閱讀完成后大家通過競賽的方式進行閱讀情況的檢測,進而以深化學生的閱讀體驗,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多用心。
教師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交流活動,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深化學生的閱讀能力。例如,課堂教學活動中開展“好書推薦會”的活動,教師讓學生說出推薦書籍的理由,然后師生間開展讀書交流會的活動,能讓學生在書籍閱讀中做到讀有所思,有所做,有所獲。同時也可以開展“讀書匯報會”的活動,向學生展示優(yōu)秀的讀書筆記,展示優(yōu)秀的讀書手抄報,對于優(yōu)勝者教師需要給予一定的獎勵。教師推行各類讀書活動,一方面是能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讓學生在課余時間多讀書,另一方面是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拓展學生的知識層面,繼而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2]。
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學生不斷閱讀,需要學生真正地對閱讀產(chǎn)生興趣。教師要對學生提出要求:每天都要進行15到30分鐘的閱讀。通過這樣的要求對學生進行督促,讓學生能夠在閱讀的過程中更加主動。日復一日的閱讀將使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直到這種習慣養(yǎng)成之后,學生自己便會真正地愛上閱讀,從而將這一良好習慣堅持下去。當學生形成了每日閱讀的習慣之后便可以更好地開展閱讀活動,進行大量的知識積累與哲理積累,不斷地凈化學生的心靈。
不動筆墨不讀書,在進行課外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將自己的讀書體會,以及在讀書過程中所遇到的經(jīng)典語句或者段落記錄下來。通過落實在紙面上的方法,讓學生能夠在日后進行有效回顧,從中進行二次感悟,更好地對文章當中所要表達的思想進行體會和理解。在引導學生去寫閱讀筆記的時候,教師要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時間和精力進行有效安排,詳細的閱讀筆記必然要花費學生大量的時間,同樣讀后感也需要學生用大量的時間進行總結。如果長期這樣便會使得學生失去閱讀的興趣,受到這種繁重的筆記總結的影響而放棄課外閱讀。因此學生在記錄筆記時,可以采用略記的方式。
教師在引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活動的過程中,需要定期組織一些閱讀交流活動,需要讓學生在活動當中將自己在課外閱讀當中的所思所想與同學進行分享。要讓學生將自己對于某一部著作的感想講出來,共同進行討論和研究,通過這樣的活動,不僅能夠讓學生之間形成有效地交流,同樣也能對學生形成良好的監(jiān)督,防止學生在不受監(jiān)督的情況下,便不開展閱讀活動。
小學課外閱讀活動開設之際,需要對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素養(yǎng)進行培養(yǎng),教師通過篩選課外讀物的方式對教師的組織形式進行豐富,更能在教學活動開設之初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使得學生能在課外閱讀中累計詞匯量,從而能進行文字的輸入,以深化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