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進霞
(甘肅省靜寧縣成紀中學,甘肅 靜寧)
愛國主義是指個人或者集體對祖國的一種積極支持的態(tài)度,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瓦·阿·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熱愛祖國,這是一種最純潔、最敏銳、最高尚、最強烈、最溫柔、最有情、最溫存、最嚴酷的感情。一個真正熱愛祖國的人,在各個方面都是一個真正的人。”而歷史學科的性質不但要求學生正確看待歷史,培養(yǎng)愛國主義思想,也奠定了歷史課程對于愛國主義思想教育的基礎。
愛國主義,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國家的一種深厚的感情。這種感情的培養(yǎng)不僅僅是簡單靠教師課堂內容的講述,還要把愛國的思想滲透到課堂中,以歷史事跡精神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愛國思想教育。
(1)中國古代的愛國體現(xiàn)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我們國家的文化歷史源遠流長,在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等各個時期各個社會都出現(xiàn)了一批又一批的愛國志士,為國家的建設和發(fā)展做出了貢獻。教師們要結合古代經濟文化的發(fā)展,來引導學生學習古代的知識文化,滲透古代愛國的具體體現(xiàn)方式。具體體現(xiàn)為:原始社會的水稻栽培,奴隸社會的青銅冶煉,漢唐時期的文藝瑰寶等等。我們的祖先不僅僅創(chuàng)造了舉世矚目的科技成就,使我們?yōu)橹院?,而且留下了大量的文化詩篇讓我們傳頌。比如“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還有“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杜甫,有“精忠報國”岳飛,還有辛棄疾的憂國憂民等。
(2)中國近代的愛國行為
隨著鴉片戰(zhàn)爭的打響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中國邁向了近代歷史的發(fā)展,這是一部中國的屈辱史、抗爭史。在中國人民不斷地摸索和抗爭中,希望改變造成祖國貧乏落后、任人宰割的局面,發(fā)動“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無數愛國人士犧牲,都以失敗告終,實踐證明,只有“社會主義道路才能拯救中國”。此后前輩們經歷了兩萬五千里的長征,經歷了艱苦的八年抗日,是前輩們向著同一個目標,經歷著不斷地考驗,用自己的身軀和鮮血為以后的新中國開疆辟土。當如此血淋淋的歷史放在課堂,教師要引導學生產生共鳴,“如此的愛國行為,使我們?yōu)橹鸷?,為之動容”?/p>
(3)中國現(xiàn)代的愛國思想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我們迎來了核技術上的發(fā)展,迎來了改革開放。教師可以就此提出“在社會主義發(fā)展的今天,我們遠離了硝煙戰(zhàn)爭,那么我們要以什么方式愛國呢?來引出話題展開討論。就今年來說,2018年,是改革開放的40周年,教師們可以給學生留作業(yè),讓同學們搜集資料,談談這40年里,國家發(fā)生了什么翻天覆地的變化,相信學生在讀書、查資料或者詢問家里長者的時候,更加深了對改革開放的理解,也達到了自主學習的目的。
課堂教學是中學歷史教學的基本形式,是學生獲取歷史知識的主要途徑,教師們要通過課程以外的形式來開展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教育。首先要增加課外閱讀,了解歷史變更;其次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播放教育影片了解歷史背景;像《辛亥革命》《建國大業(yè)》等既可以讓學生對當時的歷史加深印象,又能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還可以組成小組討論,討論歷史中的紀念日,比如10月1日是國慶節(jié),難忘的九一八等,加深學生對歷史事件的了解,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
良好的歷史教育可以激發(fā)對祖國歷史與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對國家、民族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作為初中的歷史教師,我們要正確引導學生對國家歷史的榮辱有正確的認識,讓學生具備自豪感的同時,又有國恥意識;其次要防止狹隘的思想,沉迷過去的悲傷情緒,我們要牢記國恥。教師一定要注意在引導學生培養(yǎng)愛國情感的同時,不能無限制傳遞非理想的信息。
魯迅曾經說過“惟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惟有他發(fā)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笨傊?,在中學歷史的教學中,教師要給予恰當的引導,正確處理學生在愛國主義思想過程中的問題,讓歷史教育與愛國主義思想緊密結合一起,使學生的愛國品質得到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