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武斌
(建湖縣教師發(fā)展中心,江蘇 鹽城)
隨著時代的進步,人才作為推動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力量,在新的發(fā)展形勢下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成為衡量人才的一個重要標準,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最為有效的途徑就是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因此,在教學領域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從而促使學生在日后走上社會之后可以取得良好的發(fā)展。要想在教育領域提高信息技術的教學質量,思維導圖的合理應用是有效的舉措之一。因此,教師應該在實際的教學中充分利用思維導圖這一教學方法,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思維導圖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是十分必要的,而這一必要性受到兩方面因素影響,一方面是信息技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另一方面是思維導圖能夠為信息技術教學帶來優(yōu)勢。
在現(xiàn)階段的信息技術教學中,由于受到諸多因素的干擾,還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第一,受到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再加上我國的人才選拔機制主要是以分數(shù)為主,導致教師、學生都將如何提高分數(shù)當作教學和學習的重點,而信息技術相比于語、數(shù)、外課程并不是必考項目,因此,無論是教師的教學還是學生的學習都對這一方面有所忽視。第二,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聽課為輔的教學模式仍然占據(jù)著主導位置,在這一模式之下不僅學生的思維會被束縛,而且積極性也會大幅度下降,進而影響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質量。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合理應用思維導圖,具有以下作用:第一,從教材中不難發(fā)現(xiàn),知識點都是以文字的形式羅列,在某種程度上來講是枯燥無味的,而思維導圖的應用,能夠將文字的知識點以直觀的形象圖示串聯(lián)起來形成知識網絡,學生通過思維導圖的形式,不但能夠對知識點的脈絡或者是聯(lián)系清楚了解,而且也能夠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第二,思維導圖的應用,能夠結合圖片、聲音、色彩等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激發(fā)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與此同時,還能夠改變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聽課為輔的教學模式,從而提高小學信息技術課堂的教學效率。
從上述的論點探討中已經明確思維導圖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必要性,那么,教師應該采取哪些方面的措施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合理應用思維導圖這一教學方法?這一章節(jié)結合課前預習階段、課堂教學階段和課后鞏固階段這三個方面來探討對策,希望可以為實際的教學活動提供一些參考意見,從而促進整體進步。
學生學習知識主要通過課堂教學,但是課前預習階段作為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之一,在提高學生學習質量、提升教學效果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而思維導圖在信息技術教學的課前預習階段的運用,具體來講就是教師以布置預習作業(yè)的形式,要求學生預習即將要學習的新課,并且根據(jù)自己的理解,采用思維導圖這一方式將新課程的內容呈現(xiàn)。需要注意的是,讓學生先制作思維導圖,教師不能完全放任學生,而是要給學生一點提示,比如說給出關鍵詞“計算機網絡”,讓學生發(fā)散思維,根據(jù)教材內容分別列出計算機網絡的組成、分類以及功能,從而更好地預習好書本中的知識點。
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而思維導圖在課堂教學階段的應用,需要教師在進行知識點的講解之前,先向學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思維導圖,然后根據(jù)學生的預習情況來讓學生予以補充和完善,之后在這一思維導圖之下開展教學活動,讓學生將預習所碰到的不懂的問題展示出來,教師在收集學生的問題之后可以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將班級里的學生劃分為各個小組,再將收集起來的問題交由小組來討論,要求各個小組根據(jù)問題來制作相關的思維導圖,希望可以在小組成員的通力協(xié)作之下促進課程順利開展,以此來有效開展信息技術的教學活動。
課后鞏固階段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時期,充分利用這一階段,不僅能夠鞏固學生的知識,而且也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能力,因此,思維導圖在信息技術教學課后鞏固階段的應用,教師仍然以布置作業(yè)的形式來進行,在立足思維導圖的基礎上結合課程教學重難點,讓學生在完成課后作業(yè)的過程中將課堂學習的知識點進行有效的鞏固,讓學生根據(jù)此進行練習或者是操作,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和質量。
為了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教師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來加強思維導圖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以此來促進目標的實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