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燁
(龍巖市第一醫(yī)院,福建龍巖364000)
急性心肌梗死是臨床中比較常見的危急重癥,發(fā)病原因是冠狀動脈病變阻斷心臟供血致心肌發(fā)生急性缺血,發(fā)病時疼痛劇烈難忍,伴有焦慮情緒,具有較高的病死率[1]。本文主要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護理方法進行研究,探討常規(guī)護理與早期康復護理的應用效果,獲得較為滿意結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于2016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7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將其按照住院先后順序分為兩組,對照組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齡 65~83 歲,平均年齡(69.3±8.2)歲;觀察組 38例,男 20例,女 18例,年齡65~84歲,平均年齡(68.8±8.5)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可進行組間比較。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采用早期康復護理,具體方法包括∶(1)由于疾病突發(fā)患者沒有做好心理準備,入院后需要絕對臥床休息,患者會伴有焦慮、抑郁、恐懼等不良心理,因此實施心理護理對后續(xù)接受康復訓練具有重要作用。責任護理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針對患者存在的顧慮給予進行針對性開解,鼓勵患者,提升對抗疾病的自信心,積極配合接受治療。(2)每日給予患者進行3~4次局部按摩護理,時間控制在每次15min,同時,指導患者在不會產生疲倦狀態(tài)時進行小幅度活動,運動量適宜,后期可根據(jù)時間和患者接受程度適當增加運動量。(4)輔助患者完成洗臉、飲食、坐立、站立等練習,再逐漸延伸至病房內、走廊內以及上下樓梯燈,每天2次,每次20min。若患者心率在120次/min,或自覺胸悶、呼吸急促、疲勞,或收縮壓下降20mmHg,或收縮壓上升30mmHg,則停止康復訓練或降低活動強度[2]。(5)責任護士每日向患者介紹關于康復訓練的知識和注意事項,同時進行示范,并隨時進行血壓和心率的監(jiān)測,對患者的活動次數(shù)、時間、力度進行嚴格控制。提高患者的自我生活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使其獨立完成更衣、洗漱、如廁等,減輕患者家屬的生活壓力。
采用Killip分級法對心功能進行分級:Ⅰ級∶患有無顯著心力衰竭癥狀,日常活動正常;Ⅱ級:患有心臟疾病,左心衰竭,肺部啰音<50%肺野;肺部有啰音,且啰音的范圍大于1/2肺野[3]。同時記錄兩組患者的心率、生活能力(采用巴塞爾評分表[4]進行評價)、焦慮(采用焦慮自評量表[5]SAS進行評分)以及不良反應情況。
使用SPSS20.0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定量資料和計數(shù)資料分別用(±s)、百分比表示,并用t、χ2檢驗,P<O.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心功能Ⅰ級占有率76.3%高于對照組39.5%,Ⅲ級占有率7.9%低于對照組28.9%,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觀察組的心率、生活能力評分以及SA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觀察組中出現(xiàn)7例不良反應情況,發(fā)生率為18.4%,對照組中出現(xiàn)17例不良反應情況,發(fā)生率為45.1%,組間比較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兩組心功能和心率比較[n(%)]
表2 兩組治療效果對比(±s)
表2 兩組治療效果對比(±s)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例數(shù)(n)3 8 3 8心率(次/m i n)7 7.2±4.2 8 3.1±4.3 6.0 2 7<0.0 5生活能力評分(分)6 5.8±1 0.8 8 1.7±1 1.2 6.1 8 5<0.0 5 S A S評分(分)3 1.7±6.2 4 9.1±4.8 8.6 0 9<0.0 5
表3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n(%)]
急性心肌梗死多發(fā)于老年患者,發(fā)病急,伴有疼痛感和瀕死感,因此,在發(fā)病初期大部分患者容易產生焦慮、恐懼等不良心理[6]。由于患者入院后需要絕對臥床休息,進而加重了焦慮、抑郁等情緒,而根據(jù)相關資料介紹,心理不良情緒會刺激交感神經功能,進而提高血液中兒茶酚胺濃度,致使腺苷酸環(huán)化酶活性增加,促使鈣離子嚴重流失,使心臟承受巨大負擔,容易誘發(fā)心臟破裂和室顫等癥狀[7]。可見,疾病早期出現(xiàn)的不良情緒和應激反應會增加病情的嚴重程度,因此,在早期實施有效的護理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早期康復護理遵循活動的次數(shù)、力度、時間逐漸增加的原則進行各項康復護理,在康復訓練中進行主動和被動肢體活動,并宣稱相關疾病知識,排解患者心中的不良情緒,促進患者的主動配合治療和護理,此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早期就實施康復護理也可降低一些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如便溺、心絞痛、心律失常等[8]。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心功能Ⅰ級占有率高于對照組,Ⅲ級占有率低于對照組,且觀察組的心率、生活能力評分以及SA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同時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這說明了給予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實施早期康復護理可顯著改善心功能,調整心率,提高生活能力,疏解焦慮情緒,降低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提高整體預后效果,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