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偉 吳建良 金娟 黃麗萍
[摘要] 目的 探討冷圈套切除抗凝治療患者結腸小息肉的優(yōu)勢。 方法 選取2015年7月~2017年6月我院接受抗凝治療的結腸小息肉(直徑3~8 mm)患者6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30例和觀察組30例,對照組采取高頻電凝電切治療,觀察組采取冷圈套息肉切除治療。比較兩組手術情況、結腸息肉完整切除率、息肉回收率以及并發(fā)癥情況。 結果 觀察組內鏡操作時間、息肉切除時間、術中出血率、術后2周出血率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結腸息肉完整切除率、回收率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出現(xiàn)消化道出血2例,對照組出現(xiàn)消化道出血7例,術后穿孔1例,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冷圈套切除抗凝治療患者結腸小息肉具有操作時間短、安全性高的優(yōu)勢,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冷圈套息肉切除術;抗凝治療;結腸小息肉;優(yōu)勢
[中圖分類號] R574.62? ? ? ? ? [文獻標識碼] B? ? ? ? ?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8)33-0084-03
結腸息肉被認為是結腸癌的癌前病變之一,以結腸小息肉較為常見,約76%的結腸息肉直徑<10 mm[1]。高頻電凝電切是切除結腸小息肉的常用方法,通過阻斷結腸息肉向結腸癌的癌變過程,可有效降低結腸癌的發(fā)生率和死亡率[2]。針對長期接受阿司匹林、華法林等抗凝藥物治療的息肉患者,一般需停用抗凝藥物5~7 d后再行結腸鏡下切除術,不僅增加患者停藥期間心血管疾病發(fā)生率的風險,同時增加患者再次行結腸鏡的痛苦[3]。有研究表明冷圈套息肉切除術具有出血少、并發(fā)癥少的優(yōu)點,可降低患者手術治療中的痛苦程度[4]?;诖?,本研究觀察冷圈套在治療抗凝患者結腸小息肉中是否具有更大優(yōu)勢,旨在探索更加安全有效的切除抗凝治療患者結腸小息肉的方法?,F(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7月~2017年6月我院接受抗凝治療的結腸小息肉(直徑3~8 mm)患者60例。將60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30例和對照組30例,其中觀察組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齡(45.64±8.52)歲。對照組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齡(47.63±8.95)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結腸息肉直徑為3~8 mm;長期接受抗凝治療者;停止服用阿司匹林、華法林等抗凝藥物5~7 d者。
排除標準:排除鏡下息肉大小評估不確定者;國際標準化比值(INR)大于正常值的2倍[5];排除患有其他重大疾病者;排除具有結腸癌手術史、精神疾病史的患者。
本研究經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內鏡操作由經驗豐富且具有高級職稱的內鏡醫(yī)師(結腸鏡工作量>10000例)完成。
1.2.1 對照組? 采取高頻電凝電切治療,先行結腸鏡檢查,若發(fā)現(xiàn)結腸小息肉,則停服抗凝藥物5~7 d后再次行結腸鏡檢查,以高頻電凝電切法切除并回收息肉,鈦夾夾閉術后創(chuàng)面預防出血。見封三圖4。
1.2.2 觀察組? 采取冷圈套治療,常規(guī)行腸鏡檢查,通過活檢通道送入冷圈套器套住息肉,同時指導患者輕輕吸氣以減少腸壁的擴張;套入息肉時連同息肉周圍2~3 mm的正常黏膜一同套入,收緊套圈器時輕輕向腸壁壓下圈套,將其拉進活檢通道內閘斷,持續(xù)吸引回收。見封三圖5。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手術情況,包括內鏡操作時間、息肉切除時間、術中出血率、術后2周出血率,其中內鏡操作時間以腸鏡插入直腸至回盲部為準,息肉切除時間以準備器材至收集完標本為準;術中出血指息肉切除后創(chuàng)面出血無法自凝,需內鏡干預的出血;術后2周出血指術后2周需內鏡干預的延遲性出血。觀察兩組患者結腸息肉完整切除率、息肉回收率以及并發(fā)癥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比較
觀察組內鏡操作時間、息肉切除時間、術中出血率、術后2周出血率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結腸息肉完整切除率、回收率比較
兩組患者結腸息肉完整切除率、回收率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2。
2.3 兩組并發(fā)癥比較
觀察組出現(xiàn)消化道出血2例,對照組出現(xiàn)消化道出血7例,術后穿孔1例,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320,P=0.040)。
3 討論
結腸息肉與結腸癌關系密切,對結腸小息肉進行早期干預可減少癌變的發(fā)生[6]。結腸息肉中以結腸小息肉較為常見,針對腸道小息肉常規(guī)采取高頻電凝電切切除[7]。近年來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心血管疾病發(fā)生率日益增加,針對長期接受阿司匹林、華法林等抗凝治療的結腸小息肉患者一般需停用抗凝藥物5~7 d后,再次行結腸鏡下息肉切除,這不僅增加心血管疾病發(fā)生的風險,同時,患者需再次進行結腸鏡檢查,既耗時耗力,且術后并發(fā)癥較多,給患者徒增痛苦[8-9]。因此,臨床過程中需探討更加安全、方便的息肉切除方法。
冷圈套技術是近年來出現(xiàn)的新型息肉切除術,陳桂權等[10]采取冷圈套切除結直腸息肉患者,發(fā)現(xiàn)冷圈套能夠明顯縮短操作時間、減少出血。國外已有研究將冷圈套切除術用于接受抗凝治療的腸道息肉患者,并取得了較好效果[11],但國內針對冷圈套切除抗凝治療患者結腸息肉的報道較少。因此,本研究將冷圈套用于接受抗凝治療患者結腸息肉的切除,發(fā)現(xiàn)觀察組內鏡操作時間、息肉切除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說明冷圈套切除術能夠顯著縮短術中操作時間,與國外研究結果類似[11]。有研究顯示[12],息肉切除術會引起術中及術后少量出血,因此,結腸息肉切除術中及術后出血情況常用作評估操作安全性的主要指標。本研究中觀察組術中出血率及術后2周出血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冷圈套在減少術中及術后出血量方面同樣具有顯著優(yōu)勢,具有較高的安全性。高頻電凝電切除術易使創(chuàng)面出血,造成周圍組織灼傷,而本研究所采用的冷圈套器材質為可吸收線,置入人體后對人體組織所產生的反應小,因此,冷圈套較高頻電凝電切除術更為安全,且對人體組織傷害小,使術中、術后出血量減少[13-16]。
息肉組織若不完整清除將很快新生息肉,因此,結腸息肉切除術的首要目標是完整切除并回收結腸息肉[17]。雖然本研究中兩組患者息肉完整切除率、回收率無明顯差異(P>0.05),但從整體趨勢來看,觀察組相對較好。這是由于冷圈套在套取結腸息肉時連同息肉周圍2~3 mm的正常黏膜組織也一同套入,并輕輕向腸壁下壓圈套以保證息肉得到完整切除[18-19]。為了提高息肉回收率,本研究內鏡醫(yī)師將息肉拉進活檢通道內閘斷,并持續(xù)吸引回收。但本研究仍有約7%的息肉丟失率,這是由于近端結腸壁褶皺突出,清潔度較其他腸道更差,息肉掉入后很快消失,持續(xù)吸引仍舊無法回收[20]。
本研究還對患者并發(fā)癥情況進行了觀察,對照組30例患者中7例出現(xiàn)消化道出血,1例出現(xiàn)術后穿孔,觀察組無術后穿孔發(fā)生,僅2例患者出現(xiàn)消化道出血,可見冷圈套在減少并發(fā)癥方面明顯優(yōu)于高頻電凝電切方法,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冷圈套切除抗凝治療患者結腸小息肉效果顯著,具有縮短操作時間、減少出血量、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等優(yōu)勢,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劉雷,張新,王瑞峰,等. 結直腸息肉與血脂水平的相關性研究[J]. 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6,16(25):4979-4983.
[2] 張少鋒,向治緯. 175例結腸鏡診斷和治療結腸息肉的臨床分析[J]. 中國內鏡雜志,2017,23(2):42-48.
[3] Veitch AM,Vanbiervliet G,Gershlick AH,et al. Endoscopy in patients on antiplatelet or anticoagulant therapy,including direct oral anticoagulants:British Society of Gastroenterology(BSG) and European Society of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ESGE) guidelines[J]. Gut,2016,65(3):374-389.
[4] 張向輝,劉冰熔. 腸息肉的內鏡下治療技術研究進展[J].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15,24(12):1415-1417.
[5] 柳英杰. 國際標準化比值預測復雜性闌尾炎的臨床應用研究[J]. 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17,2(12):11-12.
[6] 華嫻,閔寒,華婷琰,等. 冷圈套切除結腸小息肉的隨機對照研究[J]. 中華消化內鏡雜志,2016,33(12):863-866.
[7] 王小文,沈建妹. 內鏡下高頻電凝電切結腸鋸齒狀息肉的護理與配合[J]. 國際護理學雜志,2011,30(10):1584-1586.
[8] 辛建文,辛建勛. 阿司匹林與低抗凝劑量華法林治療老年非瓣膜病房顫的臨床療效對比[J]. 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16,1(25):78-79.
[9] 張凌云,姜永梅,紀風芝,等. 大腸息肉結腸鏡下高頻電切除術后處理措施對術后并發(fā)癥的影響[J]. 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6,(13):2087-2092.
[10] 陳桂權,劉宇虎,詹磊磊,等. 冷圈套與熱圈套用于結直腸小息肉切除的效果比較[J]. 廣東醫(yī)學,2015,36(23):3665-3668.
[11] Zuchelli T,Piraka C. 932 Use of Cold Snare Polypectomy Technique for the Resection of Large Duodenal and Colon Polyps[J].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2016,83(5):AB188.
[12] 陳彩林,趙冰. 胃腸道平坦型息肉經內鏡下黏膜切除術后出血的原因及處理措施[J]. 國際消化病雜志,2016,36(2):125-126.
[13] 劉偉,王水芳,牟一,等. 內鏡下冷圈套器治療大腸息肉42例臨床分析[J]. 中華消化內鏡雜志,2014,31(9):519-520.
[14] 段志英,王鵬羽,韓雙雙,等. 冷圈套治療結直腸小息肉應用價值的Meta分析[J]. 中華消化內鏡雜志,2015, 32(12):832-836.
[15] 李春嫻,羅彩艷,王培玉,等. 胃腸鏡下高頻電凝電切術治療消化道息肉的臨床效果[J]. 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6, 32(3):37-38.
[16] 周艷,邵月春. 結腸息肉患者行腸鏡下高頻電凝電切除術的護理[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4,30(23):40-41.
[17] 尚輝輝,宋文先,王靜. i-Scan染色聯(lián)合內鏡黏膜切除術治療結直腸廣基隆起性腺瘤性息肉療效分析[J]. 臨床軍醫(yī)雜志,2017,45(10):1068-1069.
[18] 毛葦,趙心愷,馮菲菲,等. 圈套器冷切除與活檢鉗摘除結腸小息肉的療效比較[J]. 新醫(yī)學,2018,49(5):337-340.
[19] 閆玉潔,王海峰,張江華,等. 內鏡圈套息肉摘除術治療結腸大息肉的臨床療效[J]. 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6,16(22):4302-4305.
[20] 吳國柱,紅華,王芳,等. 以腸壁穿孔伴膿腫為首發(fā)表現(xiàn)的降結腸癌超聲表現(xiàn)1例[J]. 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2017,26(1):76-77.
(收稿日期:2018-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