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姣花 彭慧如 傅廣 林穎
[摘要] 目的 分析青少年吸煙者的心電圖改變情況。 方法 選擇2016年10月~2018年6月在我院就診的青少年吸煙者150例為吸煙組,以無吸煙史的健康青少年150例為非吸煙組,兩組受試者年齡15~19歲,其中吸煙組被定義為每日吸煙3支或以上,吸煙史1年或以上。對所有受試者在靜息狀態(tài)下,仰臥位進行心電圖檢查,分析兩組心電圖的變化情況。 結果 ①與非吸煙組比較,青少年吸煙組心率明顯增快,QT間期、QTc間期明顯延長,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②吸煙組心電圖異常發(fā)生率大于非吸煙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1.802,P<0.01)。吸煙組各類異常心電圖(竇性心動過速、期前收縮、ST-T改變)發(fā)生率均大于非吸煙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而吸煙組竇性心律不齊發(fā)生率小于非吸煙組。 結論 吸煙與青少年心室復極的改變相關。吸煙導致青少年心電圖異常發(fā)生率增加,主要表現為竇性心動過速、期前收縮、ST-T改變,但是吸煙導致竇性心律不齊發(fā)生率的下降。
[關鍵詞] 吸煙;青少年;心電圖;竇性心動過速
[中圖分類號] R179? ? ? ? ? [文獻標識碼] B? ? ? ? ?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8)34-0076-03
吸煙是當今世界最嚴重的公共健康問題之一。吸煙對成人心血管系統(tǒng)的影響已有多項研究,這些研究表明吸煙不僅可引起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而且可以導致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臟猝死[1-4]。但是吸煙對青少年心電圖的影響研究有限。吸煙會使機體呼吸系統(tǒng)、心血管系統(tǒng)產生一些變化,從而直接或間接地表現在心電圖上。在我國青少年吸煙者超過4000萬人且吸煙率在逐年上升,青少年吸煙者與非吸煙者的心電圖是否具有差異性,國內未有相關報道。本研究通過對照分析青少年吸煙者和非吸煙者心電圖的變化情況,探討其產生的機制和對臨床的指導意義,并且為青少年戒煙宣教提供參考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0月~2018年6月在我院門診就診,并行常規(guī)檢查心電圖的青少年吸煙者150例為吸煙組,以無吸煙史的健康青少年150例為非吸煙組,其中吸煙組為每日吸煙3支或以上,吸煙史1年或以上。兩組受試者年齡15~19歲,其中吸煙組男69例,女81例,平均年齡(17.0±1.2)歲;非吸煙組男76例,女74例,平均年齡(17.3±1.4)歲。兩組受試者在性別及年齡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受試者被要求在評估前2 h不要吸煙,以避免尼古丁的急性影響。所有受試者均排除先天性心臟病、風濕性瓣膜病、糖尿病、高血壓、甲狀腺疾病。也沒有服用過影響心臟傳導時間的藥物。
1.2研究方法
入院時收集和整理兩組受試者的性別、年齡、吸煙史以及既往病史,所有受試者均進行了物理和心臟超聲檢查。對所有受試者均在靜息狀態(tài)下,取平臥位,采用日本光電12導聯(lián)心電圖儀進行檢查,紙速為25 mm/s,并由一位經驗豐富的心電圖專業(yè)醫(yī)師對心電圖進行分析和診斷。測量心電圖以下參數:心率、PR間期、QT間期以及QTc間期。QT間期是從QRS波群起點至T波終點的時間,QTc間期采用Bazet校正公式(QTc=QT/)進行計算。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受試者的心電圖正常例數和異常例數,分別記錄兩組的竇性心動過速、竇性心動過緩、竇性心律不齊、 期前收縮、ST-T改變的例數,并計算百分比,比較兩組以上指標例數的差異性。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包進行數據處理和統(tǒng)計分析,計數資料用[n(%)]表示,組間比較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受試者心電圖參數的比較
所有受試者均是竇性心律。與非吸煙組比較,青少年吸煙組心率明顯增快,QT間期、QTc間期明顯延長,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P-R間期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受試者心電圖異常情況分析
吸煙組心電圖異常發(fā)生率大于非吸煙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1.802,P<0.01)。吸煙組各類異常心電圖發(fā)生率(竇性心動過速、期前收縮、ST-T改變)均大于非吸煙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而吸煙組竇性心律不齊和竇性心動過緩發(fā)生率小于非吸煙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2。
3討論
眾所周知,吸煙明顯增加血液中兒茶酚胺的分泌,并且對血管運動中樞直接作用,使其釋放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導致心率增快[5]。在目前的研究中,我們發(fā)現吸煙組青少年的平均心率比非吸煙組快,差異有顯著差異(P=0.015)。國內有研究發(fā)現吸煙組比非吸煙組心率明顯增快,該研究針對的是18~35歲的男性[6]。本研究顯示吸煙組青少年QT間期和QTc間期明顯延長(P<0.01)。QT間期和QTc間期代表心室肌復極,由此可見,吸煙對青少年心室復極產生影響。國外多項研究[7,8]發(fā)現在急性和慢性吸煙期中QT間期延長,Tasolar H等[9]也發(fā)現吸煙導致QT間期延長,這些研究均是以成人為研究對象。最新國外研究發(fā)現青少年吸煙組與對照組QT間期和QTc間期無顯著差異[10],但該研究樣本量少。本研究為了得到更準確的結果,增加了樣本量,得到了不同的結果。吸煙不僅對成人心血管系統(tǒng)有影響,而且對青少年心室復極也有影響。研究發(fā)現吸煙對青年男性的心室復極有不均一性的影響,這種不均一性的差異主要是由于心率不同導致的[11]。
尼古丁是香煙的主要成分,且對人體的危害最大,同時尼古丁是一類心臟鉀離子通道抑制劑,吸煙時尼古丁釋放至循環(huán),引起心動過速、血壓升高和兒茶酚胺的釋放,由于這些變化增強心肌工作和需氧量,從而引起心律失常[12]。本文結果顯示,青少年吸煙組心電圖異常發(fā)生率為38.00%,非吸煙組心電圖異常發(fā)生率為20.00%。并且吸煙組的異常心電圖主要表現為竇性心動過速、期前收縮,分別占16.67%、12.67%。說明吸煙對青少年循環(huán)系統(tǒng)影響較大,可以導致心率增快、心律失常。吸煙增加了死亡率,不僅由于吸煙可以導致冠心病,而且可以導致心臟猝死,吸煙后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強,迷走神經張力降低[13],影響心臟的電生理過程,導致心率過快,所以部分心電圖表現為竇性心動過速。在目前的研究中,本研究發(fā)現吸煙組出現竇性心動過速25例,占16.67%,非吸煙組出現7例,占4.67%,兩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Conrad M等[14]最近進行了一項臨床研究,研究報道吸煙顯著減少了青少年靜息時呼吸性竇性心律不齊,增加了平均心率,這些均是保持體內平衡的指標,作為對環(huán)境要求的回應。本研究也發(fā)現了吸煙組竇性心律不齊發(fā)生率小于非吸煙組,吸煙組出現7例,占4.67%,非吸煙組出現20例,占13.33%。因此吸煙可使青少年心電圖出現竇性心動過速異常率增加,但可以使其竇性心律不齊異常率減少。Mehta MC等[15]研究發(fā)現大量吸入尼古丁導致室上性心律失常、房室交界心律失常和室性心律失常。Hayashi H等[16]對年輕和年老的白鼠進行對比研究,發(fā)現尼古丁導致兩種白鼠產生房性心律失常和心房撲動。Akbarzadeh MA等[7]報道一支香煙導致QT離散度延長,誘發(fā)心律失常。最新研究發(fā)現吸煙與青少年室性心律失常發(fā)生風險相關[10]。本項研究發(fā)現青少年吸煙組期前收縮發(fā)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其中吸煙組出現期前收縮12例,非吸煙組出現2例。吸煙可導致青少年產生心律失常,如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等。
吸煙對心臟除了長期累積的慢性影響外,也有急性影響。本研究在評估前2 h不吸煙,排除了吸煙的急性影響,結果更加準確。但本研究是一項初步研究,有它的局限性。未來我們需進行更進一步的研究,隨訪觀察青少年吸煙者的進展情況。
吸煙會導致青少年心電圖的異常發(fā)生率增高,對青少年心室復極產生影響,而這可能是青少年吸煙者以后更容易誘發(fā)冠狀動脈性心臟病和心律失常的心電生理基礎。臨床工作中可以通過對青少年吸煙者進行心電圖檢查,了解其心臟的大概情況,如果發(fā)現有異常者,我們要及時分析其可能的原因,必要時進一步做24 h動態(tài)心電圖、運動平板試驗和心臟超聲檢查。這樣我們可以更加及時發(fā)現并解決青少年心血管系統(tǒng)的疾病,使青少年能健康成長。同時該項研究為青少年戒煙宣教提供了有效的依據。
[參考文獻]
[1] Tonstad S,Andrew Johnston J. Cardiovascular risks associated with smoking:A review for clinicians[J].Eur J Cardiovasc Prev Rehabil,2006,13(4):507-514.
[2] Bullen C. Impact of tobacco smoking and smoking cessation on cardiovascular risk and disease[J].Expert Rev Cardiovasc Ther,2008,6(6):883-895.
[3] Heitzer T, Meinertz T. Prevention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smoking[J].Z Kardiol,2005,94(Suppl 3):30-42.
[4] DAlessandro A,Boeckelmann I,Hammwh?觟ner M,et al. Nicotine,cigarette smoking and cardiac arrhythmia:An overview[J].Eur J Prev Cardiol, 2012,19(3):297-305.
[5] Narkiewicz K,Van de Borne PJ,Hausberg M,et al. Cigarette smoking increases sympathetic outflow in humans[J].Circulation,1998,98(6):528-534.
[6] 馬悅.吸煙與非吸煙者心電圖改變的對比研究[J].新疆醫(yī)學,2015,45(2):277-278.
[7] Akbarzadeh MA,Yazdani S,Ghaidari ME,et al.Acute effects of smoking on QT dispersion in healthy males[J].ARYA Atheroscler,2014,10(2):89-93.
[8] Singh K. Effect of smoking on QT interval,QT dispersion and rate pressure product[J].Indian Heart J,2004,56(2):140-142.
[9] Tasolar H,Balli M,Bayramoglu A,et al.Effect of smoking on Tp-e interval,Tp-e/QT and Tp-e/QTc ratios as indices of ventricular arrhythmogensis[J].Heart Lung Circ,2014,24(9):827-832.
[10] Seyma Kayali,Fadime Demir. The effects of cigarette smoking on ventricular repolarization in adolescents[J].Einstein,2017,15(3):251-255.
[11] 吳強.吸煙對心室復極不均一性的影響[J].國外醫(yī)學(心血管疾病分冊),2002,2,121.
[12] Schr?觟r K,Zimmermann KC,Tannh?覿user R. Augmented myocardial ischaemia by nicotine-mechanisms and their possible significance[J].Br J Pharmacol,1998,125(1):79-86.
[13] Niedermaier ON,Smith ML,Beightol LA,et al. Influence of cigarette smoking on human autonomic function[J].Circulation,1993,88(2):562-571.
[14] Conrad M,Gorka SM,Kassel J.Smokings effects on respiratory sinus arrhythmia in adolescent smokers[J]. Int J Psychophysiol,2015,97(1):8-13.
[15] Mehta MC,Jain AC,Mehta A,et al.Cardiac arrhythmias following intravenous nicotine:Experimental study in dogs[J].J Cardiovasc Pharmacol Ther,1997,2(4):291-298.
[16] Hayashi H,Omichi C,Miyauchi Y, et al. Age-related sensitivity to nicotine for inducible atrial tachycardia and atrial fibrillation[J].Am J Physiol Heart Circ Physiol,2003,285(5):H2091-2098.
(收稿日期:2018-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