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公共參與素養(yǎng)是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四大要素之一,文章首先簡單介紹了公共參與素養(yǎng)的內涵,然后從完善評價體系、挖掘教材內容、優(yōu)化課堂教學方法以及強化社會實踐環(huán)節(jié)四個方面探究了如何科學培育高中生的公共參與素養(yǎng)。
關鍵詞:公共參與素養(yǎng);思想政治課;高中生
作者簡介:康璐,石河子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新疆 石河子 832000)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8)34-0075-02
“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構成了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四大要素,其中公共參與素養(yǎng)是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實踐歸宿,是其他三要素的外在行為表現(xiàn),唯有培育公共參與素養(yǎng),才能實現(xiàn)高中生的社會責任與擔當。
一、高中生公共參與素養(yǎng)的內涵
公共參與素養(yǎng)是公民為了維護公共利益主動且有序參與公共事務、承擔社會責任、行使政治權利的意愿和能力。公共參與素養(yǎng)是公共參與意識、公共參與知識以及公共參與能力和公共參與實踐的多維統(tǒng)一。高中生公共參與素養(yǎng)可以從三個維度進行理解:
1. 公共事務。公共事務是為了滿足社會全體或大多數(shù)成員的需要,體現(xiàn)他們共同的利益,讓他們共同收益的事務。每個公民都是社會的一份子,高中生作為社會公民,更應該身體力行,參與公共事務。公民通過民主投票以及協(xié)商民主的方式參與公共事務是當今世界民主政治發(fā)展的趨勢。非政府組織是公民參與事務一種新的組織形式,包括參與志愿性社團、非營利組織等。模擬公共生活具有開放性和隱秘性的特點,高中生可以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直接參與公共事務管理,采用網(wǎng)絡聽證、網(wǎng)絡維權、問責、網(wǎng)絡反映民意等。
2. 社會責任。社會責任是指一個人對自己、他人、集體、社會、國家所承擔的職責、任務和使命。高中生社會責任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對他人的責任,包括熱心參與公共事業(yè),民主監(jiān)督的責任,對環(huán)境的責任,承擔法律規(guī)定的責任,守規(guī)章制度,遵守《中學生守則》等。良好的道德行為,需要不斷踐行公共道德,包括保護環(huán)境、愛護公物、誠實守信、節(jié)約資源等。
3. 政治權利。政治權利是指公民依法享有參與國家政治生活的權利。高中生享有的政治權利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選舉權和被選舉權,這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權利,是公民參與管理國家和社會的基礎。政治自由,包括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監(jiān)督權,包括批評權、建議權、申訴權、控告權和檢舉權等。
二、科學培育公共參與素養(yǎng)的路徑
1. 完善評價體系,增強公共參與意識。公共參與意識即“想?yún)⑴c”的問題,是參與的態(tài)度問題,是公共參與內容的前提和基礎。意識素養(yǎng)與知識素養(yǎng)不同,傳統(tǒng)的紙筆檢測已經(jīng)很難滿足公共參與意識的評價需要,因此,可以通過對高中生公共參與行為的過程和效果進行實際觀測以提高學生公共參與熱情。
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在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中,既要充分發(fā)揮過程性評價對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導向性作用,更要密切關注學生在學習和活動中的行為表現(xiàn)。學生的公共參與素養(yǎng)與其行為表現(xiàn)之間存在著密切的內在聯(lián)系。思想政治教師必須密切關注學生行為,并從中篩選出與參與行為高度敏感的行為表現(xiàn),包括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所做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法律觀念和參與能力等。
評價主體多元化。傳統(tǒng)的評價方式以學校和教師評價為主體,學生處于被動評價的地位。在這種評價模式下,評價的激勵作用被限制,很難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因此,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要不斷促進評價主體多元化,鼓勵學生自評、互評、家長參與評價等,客觀真實地評價學生的成長歷程,讓學生在自我認識和互相認識中增強參與意識。
2. 深入挖掘教材內容,豐富公共參與知識。公共參與知識即“參與什么”的問題,是公共參與內容的核心?!皡⑴c什么”即高中生作為公民參與社會公共事務的范圍以及法律規(guī)定的相應的權利和義務。思想政治教材中包含著大量公共生活的內容,以“政治生活”為例,“政治生活”按照“個人、政府、政黨和國家、國際社會”的順序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公民教育,全面涵蓋了公民政治生活的內容。個人層面,以公民的政治生活為起點,引導學生懂得公民的政治權利與義務以及如何有序參與政治生活。政府等國家機構層面,以公民與政府關系為主線,幫助學生了解政府,并積極參與國家事務管理。政黨和國家層面,人民代表大會的產(chǎn)生、政權組織形式等都與學生政治生活息息相關。國際社會層面,設置國際組織和主權國家的內容,引導學生了解我國的外交政策,了解主權國家的權利和義務。挖掘“政治生活”教材中公共生活的內容,有利于學生了解公共生活,豐富學生的公共參與知識。
3. 優(yōu)化課堂教學方法,提升公共參與能力。公共參與能力即“能參與”的問題,是公共參與內容的關鍵。提升公共參與能力,必須讓學生明白“怎樣參與”,表明學生應掌握公共參與的途徑、方法和技能。
合理利用案例教學,提升公共參與能力。案例教學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jù)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的需要,運用典型案例,將學生帶入特定事件的現(xiàn)場,深入角色,組織學生學習教材,分析、研究案例?!卑咐虒W,就是將真實的案例引用到課堂中,彌補學生公共參與實際經(jīng)驗的不足,幫助學生理解教材中抽象的參與知識,為學生提供公共參與的間接經(jīng)驗,學生通過舉一反三,提高公共參與能力。如在“我國公民的政治參與”一課中,結合2018年選舉人大代表的實例,幫助學生理解民主選舉的方式。在這一實例中,一些學生親自參與了區(qū)人大代表的選舉,通過案例并結合親身經(jīng)歷,學生將民主選舉與自身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通過對案例的分析、討論,學生形成的教材知識和公共事務的正確態(tài)度和觀點,掌握公共參與的關鍵能力。
運用活動教學,增強學生參與體驗。活動教學即在課堂教學中,以活動的形式開展教學,使得政治活動教學具有“教育性,社會性,實踐性,創(chuàng)造性”特點?!镀胀ǜ咧兴枷胝握n程標準(2017年版)》在“實施建議”中提到構建活動性學科課程,認為教學應該越來越注重學生參與和活動開展。如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一課中通過模擬人大代表的選舉、提案、審議、表決等過程,學生可以深切感受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深入理解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功能和社會價值,激勵學生將抽象的書本知識轉化為實際的參與能力,加深社會主義責任感和使命感。開展模擬聽證會,在“民主決策:作出最佳選擇”一框中,組織學生開展模擬聽證會活動,如就學校收費問題、出租車漲價、外賣等問題開展聽證以提高學生民主決策能力,學生可分小組扮演不同角色,選舉代表陳述觀點。學生在參與過程中,不僅掌握聽證的過程,還提高了學生作為公民參與公共事務的熱情和技能。
4. 強化社會實踐環(huán)節(jié),努力促成公共參與實踐。公共參與實踐即參與知識和參與能力的現(xiàn)實應用問題,是公共參與內容的落腳點。
積極開展社會活動教學。“政治生活”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素養(yǎng),開展社會活動教學是其必然要求。社會活動教學將“教與學”和“社會活動”緊密聯(lián)系,將傳統(tǒng)教學的“教師主導,學生主體”與社會活動的“參與性、實踐性、趣味性”等優(yōu)點結合在一起,是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提高社會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社會活動可以以公共政治參與、社會服務、參觀訪問、志愿服務等社會活動形式開展的教學。以“政治生活”為例,在“民主監(jiān)督”一框中可以組織學生通過網(wǎng)絡、電話、微博、公眾號等形式,對本地區(qū)內環(huán)境、治安、交通等領域存在的問題進行反映、舉報。
學生不僅可以通過研究性學習這一間接方式參與社會公共事務,也可以通過班級日常管理活動,直接體驗公共參與。班集體是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接觸最緊密的群體,學生直接參與班級事務管理,是促成學生公共參與實踐的有效途徑。例如,在“我國公民的政治參與”一課中將“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jiān)督”的內容與班集體日常管理相結合,由班級全體同學通過民主選舉的方式?jīng)Q定班級干部的任免,在教師帶領下共同參與班級事務,并監(jiān)督班干部各項工作。通過直接參與班級管理的方式可以提高學生的參與體驗,不斷將參與知識轉化為參與實踐。
公共參與素養(yǎng)作為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落腳點,是高中生不可缺少的素養(yǎng)。思想政治課堂作為培養(yǎng)公共參與素養(yǎng)的主陣地,應該從意識、知識、能力、實踐這四個方面著手,促進學生公共參與素養(yǎng)的培育工作,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參考文獻:
[1] 鄒瑜.法學大辭典[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1.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3] 謝樹平,李宏亮,胡文瑞.新編思想政治(品德)教學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116.
[4] 曹慶文.研究性學習簡明讀本[M].北京: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13.
[5] 邱斌,左群.試述核心素養(yǎng)視野下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活動課堂構建[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7,(4):69-74.
[6] 陳友芳,朱明光.核心素養(yǎng)本位的思想政治學科學業(yè)質量評價的策略與指標[J].中國考試,2016,(10):32-37.
[7] 沈雁南.思想政治學科對培養(yǎng)高中生公共參與素養(yǎng)的策略研究—以《政治生活》為例[D].蘇州大學,2018.
責任編輯 陳 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