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櫻
“一種語文教學的新形式,一場語文教學靜悄悄的變革正在國內語文教育界醞釀、思考、實踐,這就是群文閱讀?!比何拈喿x,即選擇一組相關聯的文章,形成一個共同的議題,在語文課堂上引導學生圍繞這一議題展開自主學習,在閱讀中發(fā)展自己的觀點,提升閱讀力和思考力,并進行多方面語言實踐的一種閱讀形式。對于當前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改革,群文閱讀具有豐富閱讀內容、拓寬閱讀視野、提高閱讀效率、改善閱讀品質的重要意義。
一、確定議題,展開課堂討論
群文閱讀的最大特征就是具有“討論性”,師生展開議論,與文本對話,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產生一些共識或形成不同的見解。閱讀的核心是議題,決定著課堂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議題可以是人文主題,也可以是作者、體裁、寫作風格、表達方式、閱讀策略……非常多元,非常豐富。議題的確定,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注意適時性與貼切性,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如四年級學生用對話刻畫人物常常不得法,寫不生動。針對這些問題,筆者就結合省檢測卷中的閱讀題目,以“對話也來玩魔術”作為議題,開展群文閱讀。讓學生通過閱讀和構建,了解提示語的幾種形式,掌握寫好提示語的技巧,為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點服務,進而提高習作水平。再如《語言的魅力》中,法國著名詩人讓·彼浩勒用一句詩意的語言就激發(fā)起路人對乞丐的同情之心。為了讓學生進一步感受語言的精妙,筆者把“紀曉嵐的語言魅力”作為議題,組織學生群文閱讀,讓學生了解語言的多種表達形式——一語雙關、巧用諧音、借用名句、調換詞序等。通過閱讀,學生明白了紀曉嵐之所以能將語言運用得如此精妙,得益于他深厚的文化底蘊。我們要多讀書,廣見聞,善思考,才能在生活中靈活運用語言解決問題。
群文閱讀教學要根據不同年段學生的實際情況與閱讀教學的需求,適時地、貼切地選定閱讀議題。如果能對閱讀教學總目標和學段目標進行細化研究,兼顧各個方面的閱讀訓練點,設計出一學期、一整年,甚至整個小學階段的閱讀議題,有序安排、螺旋上升地進行閱讀實踐與訓練,將會取得更為全面的成效。
二、篩選文本,激發(fā)閱讀興趣
在群文閱讀教學中,篩選文本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條件,一定要精準、多樣。文本組合應該遵循三個原則:第一,緊扣議題;第二,求同存異;第三,各美其美。文本的內容要符合議題,既要有共性,又要有個性,能多層次、多側面、多形式地反映議題的不同審美角度。
如《了解我們的身體》這節(jié)群文閱讀課,選文篇目是《身體里“流”出來的秘密》《肚子里有個火車站》《奇妙的人體科學》,這三篇都是科普文且用深入淺出的方式介紹人體科學的相關知識,具有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等特點。但它們之間又有許多不同之處:《身體里“流”出來的秘密》是科普類的說明文,借助了列數字、分類別等說明方法,介紹了身體里流出的汗水、口水、尿,使用的語言嚴謹準確,側重科學性?!抖亲永镉袀€火車站》是科普類的童話故事,采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介紹了消化系統(tǒng)的特點及作用,側重趣味性?!镀婷畹娜梭w科學》是科普類非連續(xù)性文本,有圖有文字,直觀形象地呈現出如何發(fā)出聲音和聽到聲音,側重直觀性。通過多文本的比較閱讀,引導學生感受不同文體、文本形式呈現的不同語言風格、語言魅力,讓學生多角度地了解自己的身體,發(fā)現人體的秘密。新穎的文本內容不斷激發(fā)著學生的期待,他們的閱讀興趣大幅度提升。
三、設置活動,養(yǎng)成閱讀習慣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既有閱讀本身的意義,又有教育的意義。群文閱讀的主要特點是圍繞議題開展實踐性讀議活動,具有學生個體自主閱讀與師生集體共同議論兩方面的活動。教學活動要遵照課型特點和活動的特性與實施要求,遵循學生不同學段的智力發(fā)展水平、認知思維的特點規(guī)律等,適時、恰當地設置與安排各項具體活動。
如群文閱讀課《語言的魅力》,要求學生按照閱讀小貼士自學《落湯螃蟹》這篇文章。1. 想一想:紀曉嵐遇到了什么難題?2. 畫一畫:用“——”畫出紀曉嵐的妙言妙語。3. 品一品:體會妙語字面上的意思以及言外之意。4. 說一說:紀曉嵐語言的巧妙之處。“自讀”活動的設置,讓學生自由閱讀,獨立思考,深入感受體驗,形成獨特的個人見解。自學后,全班交流收獲,充分的讀議實踐,讓學生相互借鑒,提升認知,達成共識。從閱讀活動中,學生總結出學習的金鑰匙——品味人物語言,不僅要讀懂字面的意思,更要讀懂言外之意,才能感受妙語的魅力。繼而,學生根據閱讀小貼士,運用所習得的閱讀方法,自學《賑災》《題聯諷庸醫(yī)》《妙解“老頭子”》這三篇文章。群文閱讀有效地架起了閱讀的橋梁,更好地促進了學生學習方法的習得和良好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從而更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四、讀議指點,提升閱讀能力
群文閱讀要求學生圍繞一個議題進行多篇閱讀,把在精讀課上初步學到的閱讀知識與方法,在語言實踐中加以運用。由于學生個體具備的閱讀能力不一樣,加之不同文本難易有別,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點撥與引導就顯得非常重要。
如群文閱讀課《對話也來玩魔術》,學生掌握了提示語這個概念后,教師提出議題“對話也來玩魔術!變變變,它會變出什么呢?”有的學生發(fā)現對話中提示語的位置變化,如拉車式、推車式、挑擔式、停車式,位置不同,標點符號也跟著變化。有的學生發(fā)現“說”字能變身,如嚷、批評、表揚、自言自語、議論紛紛……表示“說”的詞語非常豐富。有的學生還發(fā)現提示語的精彩之處是“變”出細節(jié),如動作、神態(tài)、心理活動等,人物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仿佛出現在我們眼前。教師追問“你們還能發(fā)現什么?”學生沉默不語。于是教師引導點撥:提示語位置不同,作用也不一樣。隨后,教師出示了三個句子:
顧客“噌”一下跳起來:“這么慢哪!”
“那就算啦!我還是去找別的師傅吧?!鳖櫩蛫A起布料就要走。
“不!”裁縫慢條斯理地說,“就在冬天?!?/p>
通過分析比較,梳理歸納,進而總結:提示語在前面,一般就強調提示語里的關鍵詞;提示語在后面,強調前面說話的內容;提示語在中間,一般突出前面的內容,既有語氣上的停頓,也有意思上的停頓,使得前后的意思得到區(qū)分。實踐告訴我們,讀議過程中,教師精到、巧妙的指點,對于學生的理解感悟以及教學目標的達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總之,多進行群文閱讀教學,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較大幅度地提高學生篩選、整合信息的能力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有力地促進了閱讀教學的改革。
(作者單位:福建省泉州市西隅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