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彩霞
文章編號:1674-120X(2018)36-0108-02
摘 要:課堂是教學活動開展的主要場所,要提高教學質量就要提高課堂效率。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利用有限的時間和精力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是每一位教師孜孜不倦的追求。實現高效課堂,首先要求教師的思想觀念、角色認識發(fā)生轉變,其次高效課堂對教師備課、上課、課后反思及總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教師因課施教、因材施教,靈活多變地采取多種教學方法,借助多種教學手段來開展教學。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引領學生真正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獲得高效發(fā)展。
關鍵詞:高效課堂;備課;教學實施;教學反思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
新課改倡導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過程,倡導學生自主進行的探究學習。而高效課堂基于高效教學,它是教育教學形式的一次巨大變革。
首先,教師要做好觀念、角色的轉變。教師是高效課堂實現的關鍵,應從思想觀念上高度認可高效課堂,盡快做好角色轉變。高效課堂模式下的教師不再是課堂的靈魂人物,而是主導者,負責課堂的組織、設計、參與;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是課堂真正的主人。課堂不再是教師的主場,而是學生自主學習的舞臺。 其次,教師要有意識地去轉變學生的學習觀念。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的教學觀念更新了,學生的學習觀念也要跟著轉變,教師要讓學生認識到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且要在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能力。
在此基礎上,高效課堂對教師課前備課、課堂實施、課后反思及總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不斷拓展備課的內涵和外延
筆者經過七年的課堂教學實踐,深刻體會到要上一堂成功的課,首先,要備好課。備好一節(jié)課的要求已經不僅僅局限于備教材,更要備學生、備教法。只有這樣才能為高效課堂的實施打下堅實的基礎。為了實現高效課堂,我們還應該集體備課,集大家的智慧于一身。
(一)吃透教材才能高屋建瓴統(tǒng)領課堂
教材是眾多權威專家精挑細選、反復提煉編制的,是我們開展教學活動的重要依據。所以備課時,教師一定要鉆研教材、吃透教材,吃透教材即明白教材中的知識定位、內容組織、思路設計。只有教師自己對教材“了如指掌”,才能使教材在學生心中“明朗透亮”。
1.合理確定教學內容的深度、廣度
一節(jié)課的課容量直接決定了學生學習的成果,教師一定要把握好知識覆蓋面和深入程度。
2.明確教學的重難點和突破點
一節(jié)課的內容包含許多知識點,所以教師要明確哪些是重點,哪些是難點,以免面面俱到,模糊了重難點的掌握,又達不到預定的教學效果。
3.合理安排教學順序
對于教學內容的先后順序,教材中已有所安排,但在教學中,我們要根據教學內容的內在聯系和學生的具體情況做細致的安排,不可照搬。
總之,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在課堂教學實施之前對教材有正確的把握,明確重難點,確定合理的難易度,以及講授順序,方能開展課堂教學,讓學生不至于盲目。
(二)備好課、做好預設才能對癥下藥
提到備課,長期以來都沒有得到教師足夠的重視。新課改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的一切設計都要以學生為出發(fā)點,更要依靠學生來實現。所以,教師只有認真分析學生的知識基礎、認知水平、接受能力、學習興趣等因素,才能使課堂學習積極高效。
1.教學設計要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教師在備課中一定要尋找一些學生感興趣的點,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例如,在講八年級英語課本中“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這一課時,筆者設計了實物教學這個環(huán)節(jié)。課前準備了攪拌機、香蕉、牛奶等所需食材,并教學生現場制作香蕉奶昔,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氣氛異?;钴S,教學效果非常好,幾乎所有學生對本課的重難點——香蕉奶昔的制作流程能脫口而出。
2.教學內容的深度、廣度、重難點的確定都要以學生為出發(fā)點
雖然教學大綱和教材都規(guī)定了每節(jié)課的教學重難點,但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認知水平來重新分配;內容的深度、廣度也要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適當增減。
3.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因材施教
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因為家庭背景、社會環(huán)境、遺傳因素、生活經歷等方面的不同,他們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表現出不同的興趣愛好、心理特征、性格差異、智力取向,這些獨特性就意味著人的差異性。所以,在教學中我們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做到因材施教。
(三)備好教法是升華課堂藝術的點睛之筆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同一個教學設計,經不同的教師展示會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不同的教學設計,經同一個教師展示也會有不同的反響。因為不同的授課者所采用的教學方法和風格不同。有的教師授課風格輕松愉悅,有的教師授課氣氛莊重嚴肅,還有的教師授課語言幽默詼諧。所以,教師要根據授課內容、課型、學生的狀態(tài)來選用合適的教學方法。比如,英語聽說課就比較適合選用情景教學法、激趣教學法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喚醒學生語言表達的欲望,從而達到學生積極參與的良好效果;閱讀課則比較適合選用任務性教學法,教師指定具體的學習任務,學生來思考、解決問題,進而達到鍛煉其閱讀能力的目的。而小組合作探究法、教師示范法等教學方法就比較適合寫作課這樣輸出性較高的課型。相比聽、說、讀,寫是一種較高難度的語言技能,所以教師首先必須有大量的語言輸入,譬如給出一些寫作范文、寫作思路指導、寫作結構分析等。在此基礎上,單獨完成一個語篇的寫作對很多學生來說還是有不小的難度,小組合作探究活動是一個很好的幫助學生創(chuàng)作的方式,非常值得提倡,很多困惑在學生間相互的討論、質疑中越來越明了,進而使其迸發(fā)出靈感的火花。
二、不斷提高課堂設計和調控能力
新課改要求課堂的開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強調課堂是師生、生生雙邊互動的舞臺。教師負責組織與宏觀調控局面,學生則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學習。一個完美的教案,只有得到完美的教學展示,才能產生“1+1>2”的教學效果。如何組織高效課堂教學呢?
(一)要轉變課堂教學模式
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要轉變課堂教學模式。傳統(tǒng)的課堂以教師的講授為主,學生只是教師的聽眾,這無形中束縛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制約了學生積極主動性的提高,不利于學生的發(fā)展,更不利于課堂效率的提高。新課改提出“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也提出了多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所有這些教學模式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把課堂還給學生,讓效果好起來。當然,再好的東西也并不一定適合拿來直接用在我們自己的課堂上,一定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加以整合,創(chuàng)造出屬于自己的一套教學模式。
(二)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
“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边@些至理名言都體現了一種教育理念——教育不是為了教會學生知識,而是為了教會學生如何去獲取知識。高效課堂提倡合作探究型學習,旨在讓學生在自我體驗中學習,這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與探索的積極性,而這些學習方法離不開教師的指導。
(三)做好培優(yōu)補差工作
在課堂教學中實現培優(yōu)補差工作,特別是補差工作尤其值得我們重視。補差,首先要搞清楚差在哪里、為什么差。調查表明80%的后進生成績落后的原因在于“懶惰”,課堂上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課后作業(yè)完成不及時或是抄襲作業(yè)等。針對以上情況,教師要施之有效的措施,如在課堂中多提問后進生,盡量給他們創(chuàng)設情境表演、板書的機會,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他們的自信心;還要找優(yōu)等生與后進生結學習對子,形成“一幫一”“一促一”的學習小組,以優(yōu)帶差,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四)錘煉教師語言
教師作為課堂的組織設計者,語言是開展教學的主要工具。著名教育學家夸美紐斯曾說:“教師的嘴,就是一個源泉,從那里可以發(fā)出知識的溪流?!边@句話有力地說明了教師課堂語言的重要性。我們常見這樣的教師,他們的專業(yè)知識造詣很深,但因語言表達欠缺,常常詞不達意,無法實現應有的效果,這說明教師的語言素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課堂效率。
三、不斷反思和總結才能打造出高效課堂
(一)及時修改教案,完善不足
一個好的教案不是備出來的,而是經過課堂實踐的多次錘煉改出來的。設計再完美的課,在實施中或多或少會遇到一些問題,因為教師課前對學生的預設不一定總是準確的,只有經過課堂洗禮的教案或教學設計才具有可操作性。所以,教師一定要及時在課后修改教案,完善不足。
(二)勤寫教學總結和反思
在日常的教學中,我們一定要養(yǎng)成勤反思、勤總結的好習慣,切實做到每課一反思,寫下成功的經驗,記下失敗的教訓。事實證明,及時進行教學總結和反思有利于教師獲得第一手的反饋信息,有利于教師的自我成長和進步。設定的教學目的是否明確,提煉的重難點是否準確,選用的教學方法是否恰當,課容量大小如何,知識的密度、梯度是否合理,這都只能通過課堂教學的實踐活動逐一驗證。教師課后要對這些信息進行及時、準確的總結,這有利于進一步提高教學效率。
總之,高效課堂是新課改下誕生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是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改革。它雖然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目的有一致的地方,但對教師和學生的具體要求遠遠高于傳統(tǒng)。為了適應高效課堂的要求,作為教學主導者的教師首先要從觀念上認可高效課堂的現實意義。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論素養(yǎng)、教育教學素養(yǎng)、文化知識素養(yǎng),以及語言能力、組織設計能力。在教學活動中堅持不懈,一絲不茍地做好備課、上課、反思,撰寫教學論文、堅持教改等工作。實現高效課堂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必須經過時間的洗禮,經過課堂實踐的錘煉。
參考文獻:
[1]周成平.我們需要怎樣的課堂[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3.
[2]陳 芳,程小文.今日課堂缺什么[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1.
[3]趙國忠.新修訂后的課程標準 課堂教學新變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2.
[4]王金霞.有效課堂教學的實施與策略[M].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
[5]林崇德.教育的智慧[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6](蘇)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杜殿坤,編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
[7]李炳亭.高效課堂22條[M].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2009.
[8]李炳亭.高效課堂九大教學范式[J].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2010.
[9]譚 穎.有效提問成就高效課堂[J]. 教師,2010(25):89.
[10]孫智琳.淺談如何創(chuàng)建高效英語課堂[J].中學生英語(外語教學與研究),2014(3):68.
[11]王海琴.教師在打造高效課堂中的作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4(15):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