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維平
摘要 本文從產地選擇、品種選擇、培育壯苗、移栽、大田管理、病蟲害防治、采收等方面介紹了黃花菜優(yōu)質高產栽培技術,以期為黃花菜生產發(fā)展提供一定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 黃花菜;優(yōu)質高產;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644.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02-0068-02
黃花菜,又名金針菜、檸檬萱草、忘憂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其營養(yǎng)豐富,富含蛋白質、VC、鈣、脂肪、胡蘿卜素、氨基酸等人體必需養(yǎng)分[1]。黃麓鎮(zhèn)雷氏黃花菜,顏色嫩黃而有光澤、氣味清香,花條長且粗壯、均勻完整,品質優(yōu)良,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產品供不應求。生產規(guī)模逐年擴大,單位面積產量、產值年年提升。種植黃花菜,能有效解決基地附近農民的就業(yè),較大提高丘陵崗地的產出率,促進現代生態(tài)農業(yè)產業(yè)的發(fā)展。自2012年開始,在黃麓鎮(zhèn)蘆溪村組織開展黃花菜試種,經過5年多的發(fā)展,如今黃花菜種植業(yè)已擴大到巢湖市2個鄉(xiāng)鎮(zhèn)3個行政村,栽培面積逾53.33 hm2,干菜產量3 750 kg/hm2以上,產值22.5萬元/hm2以上。主要銷往合肥、南京、上海等周邊城市及河南、山東、遼寧等省。現將黃花菜優(yōu)質高產栽培技術集成如下。
1 產地選擇
選擇地勢高、排灌方便、地下水位較低、土層深厚疏松的旱坡地田塊。以土層深厚、土壤疏松肥沃的偏酸性紅黃土壤或弱堿性土壤為宜。
2 品種選擇
選擇耐旱力強、蟲害少、分蘗快、葉片直立、花蕾黃色,鮮花蕾產量高、干制率高、品質好的黃花菜品種。巢湖市宜選用沖里花、猛子花等品種。
3 培育壯苗
黃花菜繁殖方式分為無性繁殖(分株繁殖)和有性繁殖(種子繁殖)2種。繁殖方法有分株繁殖和種子繁殖。
3.1 分株繁殖
選擇生長健壯旺盛、花蕾多優(yōu)、無病蟲害的株叢進行分株繁殖。按栽植時間分為秋栽和春栽。
3.1.1 秋栽。在花蕾采收完后,至冬苗抽生前栽植,一般在9月上中旬。即在花蕾采畢后挖取株叢的一部分分蘗作為種苗,挖出的部分按分蘗帶根從短縮莖割開,剪除已衰老的根和塊狀肉質根,并將根適當剪短,即可栽植。
3.1.2 春栽。在春季芽萌發(fā)前栽植,一般在2月中下旬。即在冬苗枯萎后到春苗抽生前進行,方法同上。
分株繁殖系數一般為1∶8~10。農事操作時注意:挖掘時應盡量少傷株叢的留下部分。為使第2年保持較高產量,一般掘取分株株叢占整叢的1/4~1/3。經3年后可再在株叢的另一側掘取分株。
3.2 種子繁殖
3.2.1 育苗時間。秋季至翌年春季均可播種育苗。
3.2.2 種子質量。優(yōu)選盛產期黃花菜優(yōu)良品種的健壯植株,于盛花期留種。每枝花莖留3~4個粗壯的花蕾開花結實,其他花蕾仍按一般采摘,在蒴果成熟頂端稍裂時摘下脫粒曬干備用。種子質量標準:種子純度≥92%,凈度≥85%,發(fā)芽率≥70%,水分≤10%。
3.2.3 播前催芽。用種量37.5 kg/hm2。菜種用25 ℃溫水浸泡24 h后,于20~25 ℃催芽,待露白生芽1~3 mm后播種。
3.2.4 苗床整理。播前準備好田地,整平畦面,做成寬150~170 cm、溝深25 cm的苗床。并在畦面上按行距15~20 cm開深20 cm的播種溝。
3.2.5 施足基肥。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施腐熟的農家肥22.5~30.0 t/hm2、過磷酸鈣750 kg/hm2。施肥深度在表土層15~20 cm以下,肥料均勻散開,施后立即覆土至平溝面。
3.2.6 精細播種:把種子均勻播入溝中。播種后,及時覆2~3 cm厚松細土;再薄鋪1層疏松的有機肥或草(厚度0.4~0.6 cm),保持床土濕潤。播種至出苗前要保持苗床濕潤、遇旱時及時適量補水,切勿大水漫灌,以免造成爛根死苗。
3.2.7 苗后管理。出苗后至苗長至7~10 cm,要及時間除過密、弱小苗,做好雜草清除、松土培根等農事操作。若菜苗長勢偏弱,可選擇在陰天或晴天的早晚時段,用腐熟人糞尿7.5~15.0 t/hm2或尿素75 kg/hm2兌水潑施。
3.2.8 蟲害防治??蛇x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2.5%蚜虱立克乳油3 000倍液等噴霧。
4 科學移栽
4.1 整地做畦
整地前要深翻土壤30 cm以上,促使栽植后的黃花菜植株根系發(fā)達、葉茂、分蘗多、花薹粗壯、花蕾多。土層面平整后按規(guī)定的株行距開定植穴[2]。
4.2 施足基肥
淺施腐熟有機肥22.5~30.0 t/hm2、鈣鎂磷肥750 kg/hm2以上于定植穴內,然后回填原來的表層熟土。
4.3 合理定植
種子繁殖的菜苗,栽苗時每穴栽2~4株。穴栽2株的實行對栽方式,穴栽3株的實行等邊三角形栽植方式,穴栽4株的實行四邊形栽植方式。苗間距10~13 cm,栽植密度為2.7萬~3.0萬穴/hm2。菜苗移栽時,根部要埋入土中10~13 cm,并及時澆足定根水、培土,促進發(fā)根。
分株繁殖的菜苗定植時,要及時施肥,其定植密度、方法同種子繁殖苗。
5 大田管理
栽培第1年應視苗情及時澆施稀薄腐熟農家肥,促進活棵早發(fā),生長期再澆稀薄腐熟農家肥1~2次,促苗健壯,安全越冬。每次施腐熟農家肥1 500~3 000 kg/hm2,兌水稀釋后澆施。采收期的黃花菜管理,分春苗培育和秋苗管理2個階段。
5.1 春苗培育
5.1.1 中耕追肥。春季,在菜萌芽出苗前淺中耕1次,隨即埋施催苗肥,施腐熟農家肥15 t/hm2或尿素150~225 kg/hm2、過磷酸鈣150 kg/hm2、硫酸鉀75~150 kg/hm2,并及時澆水,促進春苗早發(fā)、快發(fā)和生長粗壯,為花薹與花蕾分化的數量與質量打下基礎。黃花菜經過旺盛的營養(yǎng)生長進入花薹分化期時,既是黃生菜產量與品質的決定階段,又是其全生育期需肥最多的時期。在菜抽生花薹前需淺中耕除草1次,且結合中耕及時追肥1次(稱為催薹肥),施三元復合肥(17-17-17)225 kg/hm2,促進菜花薹、花蕾發(fā)育,抽薹粗壯,多分枝,早現蕾。在快要進入采收盛期時,為了補充黃花菜的營養(yǎng),保持葉片青綠,防止脫肥早衰,達到催蕾壯蕾、提高成蕾率、延長采摘期、提高黃花菜產量、保持黃花菜良好品質的目的,須再追肥1次(稱為增蕾肥),追施三元復合肥(17-17-17)225~300 kg/hm2,兌水淋施菜根際。此外,在整個采蕾期間,還可進行多次根外施肥,促使黃花菜壯蕾和防止脫蕾。即用0.1%磷酸二氫鉀,于17:00以后噴灑。endprint
5.1.2 做好排澇抗旱。雨季要做好開溝排水、防澇、防漬工作。黃花菜抽薹開花期遇干旱會引起落蕾減產,應及時澆水保墑,提高產量、確保質量[3]。
5.2 秋苗管理
5.2.1 及時刈薹。黃花菜花蕾采收完畢,及時割去花薹,促使葉片早發(fā)早出秋苗。
5.2.2 適時施肥。秋苗抽生前,隨水溝施腐熟農家肥18.0~22.5 t/hm2,促使秋苗粗壯,從而為翌年高產穩(wěn)產奠定基礎。
5.2.3 中耕除草。秋苗地上部分停止生長經霜凋萎后,及時清除田地枯葉、雜草,同時在行間深耕(25 cm)松土1次。
5.2.4 重施冬肥。結合中耕,重施冬肥,促進黃花菜長根、增強植株抗寒能力,促使其安全過冬。冬肥的用量應根據土壤肥力及肥料種類而定,一般施腐熟豬羊糞22.5~30.0 t/hm2,或腐熟人糞尿15 t/hm2以上,或餅肥600~900 kg/hm2,摻施三元復合肥(17-17-17)300 kg/hm2。施肥方法:在黃花菜的行間、距株叢10 cm處,開寬15~20 cm、深15 cm的施肥溝,進行深施,施后覆土,以提高肥效。
6 病蟲害綜防
禁止使用對環(huán)境有嚴重影響的化學農藥,嚴禁使用國家明令禁止在黃花菜無公害生產上應用的化學農藥。鼓勵設立田頭窖,及時回收田間廢棄農膜、農藥空瓶、肥料包裝袋、病果病枝,防止二次污染。
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式,堅持以“農業(yè)防治、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無害化防治原則?;瘜W防治要對癥下藥、交替用藥、適時用藥、合理防治,要嚴格遵守農藥使用說明書上標注的農藥安全間隔期規(guī)定,確保黃花菜質量安全[4]。
6.1 主要病害
黃花菜主要病害有枯葉病、銹病、褐斑病、炭疽病。①枯葉?。喊l(fā)病初期,用50%多菌靈或50%托布津800~1 000倍液或0.3 °Bé石硫合劑等噴細霧防治。②銹病:用0.3~0.5 °Bé石硫合劑,或50%硫磺膠懸劑或65%代森鋅1 000~1 500倍液等噴霧防治。③褐斑?。涸诨ㄇo抽出2~3 cm時,噴施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500倍液,或60%多菌靈超微可濕粉劑800倍液,間隔10~14 d后再噴施1次,連續(xù)防治2~3次,采收前15 d停止用藥。④炭疽?。河?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霧。每間隔7~10 d防治1次,連續(xù)3~4次,采收前15 d停止使用。
6.2 主要蟲害
黃花菜主要蟲害為紅蜘蛛、蚜蟲。紅蜘蛛:用15%掃螨凈300 mL/hm2,兌水750 kg/hm2噴霧。蚜蟲:用吡蟲啉、吡蚜酮等藥劑防治。
7 合理采收
7.1 采收時間
黃花菜開花前1~2 h,當花蕾呈現深黃色、飽滿有光澤時,開始采摘。要求在10:00以前采摘完畢。采收期間進行每天采收,無故不間斷。
7.2 采收方法
一手握住花序頂部,一手摘下花蕾,輕巧細致,帶花蒂不帶梗,不損花,不碰傷幼蕾。同時,防止摘斷花序影響花序再生長而導致減產。
8 參考文獻
[1] 陶鳳梅.黃花菜栽培技術[J].中國農業(yè)信息,2013(15):57-58.
[2] 豫東平原黃花菜無公害栽培技術[J].農業(yè)科技通訊,2016(4):200-202.
[3] 王征.地理標志產品淮陽縣黃花菜栽培技術[J].現代農村科技,2016(3):19-20.
[4] 賈月平.大同黃花菜高產栽培集成技術[J].農業(yè)技術與裝備,2014(6):34-3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