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濤
(山東省泰安市寧陽縣復圣中學,山東 泰安)
古語有云:“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睔v史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記憶,銘記歷史可以更好地開拓未來。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新課程的理念已經被廣大教師所接受。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并沒有認真貫徹新課程理念,歷史教師在教學中仍存在“新瓶裝舊酒”的現象,自覺不自覺地將新課程理念裝進“應試教育”的“籠子里”,只留下新課程理念的空殼,課堂教學效率十分低下。因此,歷史教師需要認真學習新課程的教育理念,并貫徹到教學實踐當中,設計科學、合理的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從而構建高效的高中歷史教學課堂。
導入環(huán)節(jié)是課堂教學的第一步,也是一堂課成功與否的關鍵。好的導入環(huán)節(jié),可以將學生快速地帶入學習狀態(tài),達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效果。導入方法有情境導入、多媒體導入、故事導入等,新課程理念下一條重要的原則是“以生為本”,因此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設置導入環(huán)節(jié)??傊?,教師要在教學開始階段就設置一個扣人心弦的開場白,這樣就能引起學生的探索欲望,從而讓學生以更好的狀態(tài)投入到歷史學習當中。
例如,在講授《交通與通訊的變化》這一課時,首先我先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天龍八部》中“飛鴿傳書”的畫面,先引起學生的興趣,然后我又對學生說:“同學們,中國有一句古話,叫作‘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大家覺得這個可能嗎?那么古代通過什么來傳遞信息呢?”學生回答說烽火傳書、飛鴿傳書、驛站等。之后,我進一步引導學生“同學們,古代是這樣傳遞信息的,那么在現代我們如何來傳遞信息呢?”這時,學生都踴躍地參與發(fā)言,有的學生說手機,有的學生說互聯網,還有的學生說通過電視。這時,我再適時地引入話題,學生就會以更好的學習狀態(tài)投入到學習中。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講述有趣的歷史故事、展示優(yōu)美的人文景觀,讓學生感知歷史的魅力。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多媒體技術的信息承載量大,可以將復雜的歷史內容通過聲音、圖片視頻等方式直觀化地呈現給大家,一方面可以讓歷史教學內容更加立體、多元,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另一方面,多媒體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可以展現更加動態(tài)的歷史,對學生形成多種感官的刺激,促進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記憶和理解。
例如,在講授《辛亥革命》這一課時,就可以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生動的教學情境。為了更好地讓學生認識到辛亥革命的過程,我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了電影《辛亥革命》的有關片段,這部電影是將辛亥革命的全過程演繹了出來。廣義上的辛亥革命是指19世紀末開始的一系列推翻清王朝的革命事件,包括黃花崗起義等,電影對林覺民的人物形象刻畫得十分成功,學生也受到了深深的感染。在播放完影片之后,我問學生:“同學們,為什么在屢次革命失敗之后,革命黨人還前赴后繼地參與革命事業(yè)呢?”之后讓學生展開自由討論,學生討論交流之后對革命黨人的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此外,我還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了武昌起義的有關畫面,讓學生系統(tǒng)地了解武昌起義的全過程,置身于當時的歷史情境中來思考問題。
歷史不僅僅是一門關于過去的學問,歷史與現實之間也存在著深刻的聯系。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王夫之就指出歷史應該要“經世致用”,將歷史與現實結合起來。具體來說,一方面需要學生能夠用歷史的眼光來看待現在的問題;另一方面需要學生能夠用現在的歷史理論去看待過去的歷史,從而拓展自己的思維。因此,歷史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引導學生將歷史與現實相結合。
例如,在講授《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這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雅典城邦民主制度的特點,我給學生展示了兩則材料,一則是美國大選期間美國公民投票的場景,另一則材料是中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對總理報告進行表決。第一則材料是反映了美國公民行使的投票權,第二則材料是人大代表行使的表決權。我讓學生思考“現代的政治制度有哪些是來源于雅典的民主政治呢”。比如現代非常流行的代議制度,就來源于雅典的五百人大會。之后,我還給學生設計一個情境,讓學生思考“假如你是一個雅典城邦的執(zhí)政官,你會怎樣改進政治制度呢?”通過歷史與現實的結合,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總而言之,歷史高效課堂的建設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任重而道遠,歷史教師要秉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加強自身理論學習,并設置生動、有趣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以促進歷史高效課堂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