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波
(東營市技師學院 山東東營 257091)
在現階段的中職院校中,學院對語文知識的教學極其重視,是所有專業(yè)知識學習的最基礎科目。語文在中職院校中的教學時間相對比較長,同時該課程的學習難度也相對較高,由此可知中職院校的語文知識學習是十分重要的。在新形勢下,中職院校的語文教學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是需要研究的主要問題,因此我們下面就要重點研究這些問題,并做出具體的分析。[1]
教學方法是語文教師能不能夠順利完成相關的教學任務,同時達到教學目的的關鍵性因素。由于中職院校的教學環(huán)境不同,現階段我們國家的中職語文課程在老師授課時,仍然運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進行語文知識講解,教學時只運用一本書、一支粉筆以及一塊黑板進行教學,這樣的教學模式是毫無新意的。甚至有的語文教師只知道自我滿足,將自己的教學模式封閉起來,不自主去尋找新的方式方法,也不順應社會的進步,將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應用到語文教學課堂上。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如果只把教學重點放在學生的被動學習知識上,而忽略了學生的學習趣味性和自主能動性,這樣的教學是缺乏實效性的。[2]
中職院校的學生一般自身文化基礎水平相對比較低,而且中職院校在課程安排上,將專業(yè)技能課程作為“主課”,而將語文作為“公共課”,這就導致大部分的學生都把時間放在專業(yè)知識能力的培養(yǎng)上,希望自己以后可以借助于優(yōu)秀的專業(yè)知識以及專業(yè)技術能力在社會上立足。因而,忽略語文課程的學習培養(yǎng),語文知識學習的趣味和積極性不高。新形勢下,用人單位對于中職院校畢業(yè)生要求也逐漸提高,特別關注于中職院校畢業(yè)生的整體素質。為了能夠讓中職畢業(yè)生在社會上立足,為中職語文教學尋找到一條正確的路,這是我國每名中職語文老師應該面對的問題。[3]
前蘇聯的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表明了一種觀點,他認為直觀的展示是一種培養(yǎng)人類洞察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力量,它也能夠給人們帶來更多積極向上的情感色彩。由于現在時代的不斷發(fā)展和科技技術的整體水平提高,以前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模式已經不能夠運用到全新的語文教學體系中,現階段采用的多媒體教學技術中,開展語文教學活動有著多種多樣的形式。語文教學老師可以采用多媒體把圖形圖像、聲音語氣、文字、各種小視頻等語文教學資料結合在一起,改變傳統(tǒng)的黑板與粉筆結合的教學模式,呈現出語文教學內容的直觀、豐富多彩,同專業(yè)文化知識的關系也更加緊密、直接。中職語文教學大綱指出:“語文老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必須學會現代化教育手段以及途徑,從而準確運用現代化教學設施來增強語文知識的教學效率?!彼裕虒W時,老師必須嚴格按照教學目標來對學生進行講解,同時結合多種多媒體設施進行教學幫助,通過語言文字、圖畫、視頻等資料將學生帶入語文課堂,全方位的感受到語文課堂中的趣味性,挖掘學生的語文學習趣味,提高中職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努力探索語文中新知識,從而提高課堂中的教學效率。
美國的心理專家布魯納表示“材料是學習知識最好的刺激”。在中職院校語文教師開展教學期間,如果想使學生全身心的融入到語文課文的學習中,僅僅依靠語文教師的一只粉筆和一張能說會道的嘴是很難達到學習目標的。這就需要語文老師將課本內容、相對應的音樂、表演或者競賽、網絡這類具有形象化的方式進行情境的結合設立,也就是把語文課本中特定的情景狀態(tài)、景象以及情感表現出來,開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趣味性,開拓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實際情況表明,學生對于語文的求知精神不是突然發(fā)生的,這需要語文老師的不斷教育和引導。[4]
由于學生人數的逐漸增加,中職院校的規(guī)模也在不斷的增大,在招生階段,中職院校對于學生的成績并沒有設立相應的要求限制,從而導致中職院校的招生情況也十分的復雜, 甚至在同一個班級中的學生,他們的文化水平也各不相同。在實行語文知識教學中,語文教師不可以采取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進行語文知識教學,也不能夠只傾向于學習成績高的或學習水平低的的學生,這樣會導致的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能力下降,從而使整個班級的語文學風受到影響,降低了學生學習的效率,最終不能夠提升學生的語文成績。所以在進行中職語文教學過程中,實行分層次的教學模式顯得尤為重要。分層次教學模式是根據每個學生的基礎文化知識、智力水平程度和看待學習知識的態(tài)度進行分層,根據綜合水平劃分成幾個層次,針對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的思想道德教育以及語文文化知識教育。這種分層次教學的模式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也能夠有利于教師輕松把握課堂,從而進行輕松的教學授課。
語文是一門交流能力很強的課程,素質教育主導的主要是激發(fā)學生的主體作用,開拓學生的探索潛力,建設一個和諧、友好、互動的學習模式。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是以師為尊,這過分的強調了老師在臺上講課的重要性。中職院校學生原本的文化知識基礎偏低,對于語文的學習就更加提不上興趣,這就要求語文教師把自己和學生關系進行轉換,讓學生體驗到教師把自己當成學生的朋友,從而進行有效的活動互動,在互動過程中實現教學任務。
大多數中職院校的學生認為自己的首要任務是學好專業(yè)知識,忽視語文課程的學習。因此,需要通過改革教學方法,開創(chuàng)新的語文教學模式,改變中職院校學生的思想觀念,全方位培養(yǎng)中職院校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