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婉秋
(南京市溧水區(qū)東屏中學,江蘇 南京)
隨著新課程的改革與發(fā)展,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已經廣泛應用于地理教學中,翻轉課堂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針對學生間的學習差異進行有效引導。根據相關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對于新鮮事物有濃郁的興趣,一旦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學生便會聚精會神地研究起來,有助于緩解緊張情緒,從而積極主動地進行知識探究。所以教師應當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切實提高學生的初中地理學習興趣。
初中階段,學生思維處于發(fā)展完善階段,對于新鮮的事物充滿好奇心與探究興趣,所以地理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利用學生的學習心理有效引導對于多元化的教學內容,做好課前備課工作,明確教學目標;設計出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與好奇心的課堂導語。這都有助于縮短學生與教材間的距離,使課堂導入成為成功教學的良好鋪墊。
例如,講解中國氣候時,學生會對“冬季,南北氣溫差別較大”這一知識點有所疑惑,且感覺抽象枯燥,所以教師在上課前可以故事導入,例如“同學們在二戰(zhàn)時期有一場莫斯科保衛(wèi)戰(zhàn),你們分析一下這場戰(zhàn)爭的起因是什么?”通過引導,學生分析出戰(zhàn)爭的原因:是提前來臨的嚴寒。在此基礎上,教師進一步提問:“那么你們知道嚴寒代表著什么呢?”學生回答道:“嚴寒代表著氣溫低?!苯處熝驖u進地引導:“同學們,那你們想知道我國冬季的氣溫情況如何嗎?”這一問題的導入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從而導入新課程。結合教材內容設計多元化的課堂導語,可以采用名言名句導入,也可以選用一個事件、一個故事,會使學生感到新奇、有所懸念,從而積極踴躍地參與其中,切實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激發(fā)其好奇心。
在新時期下開展初中地理教學,教師應當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材重難點以及知識的模糊點進行,精準講解,對于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予以啟發(fā)和引導,使學生理解抽象的地理問題。采用小組探討分析等多種方式,借助電教手段與各類教具,教師與學生共同探討交流,進行直觀展示,將抽象問題變得形象具體,從而提高學生的接受能力。教師對于學習較差的學生,應當加強引導和幫助,通過小組結對幫扶,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設置典型練習,引導學生在課堂上獨立完成。通過自主練習,教師能夠發(fā)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有助于及時糾正課堂教學方法,進行當堂鞏固,學生也能夠提高思維判斷水平,不斷地學習成長。
在新課程標準下,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課堂地位,真正將課堂交還給學生,有效應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根據地理教材內容,設計出適合學生的多元化角色,讓學生做演員,使學生投入其中,從而使其不僅掌握知識,也能夠運用自身的語言表述交流,從而快樂學習。例如,學習中國的山區(qū)面積廣大這節(jié)知識點時,教師可以針對“山區(qū)開發(fā)利用的利與弊”進行辯論,引導學生以正反兩方,根據山區(qū)利用的利和弊展開探討交流。學生在課前搜集相關資料,在辯論賽時針鋒相對地探討,兩方同學都不甘示弱,所闡述的論點以及論據已經遠遠超出文本提示,學生也能夠更加全面地了解知識。通過辯論,學生的學習興趣被點燃,也豐富了地理知識,對于事物認知有著全面的思考探究,從而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綜上所述,我們能夠看出,在新課程改革標準下,開展初中地理教學,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通過有效的引導,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能動性。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觀念,真正將課堂主動權交還給學生,通過多元化的引導與激勵,切實提高學生的知識學習興趣與語言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