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東儀
(廣州市從化區(qū)第二中學,廣東 廣州)
2016年起廣東高考開始采用全國高考新課標I卷,無論是在知識點的覆蓋面上,還是在知識的遷移能力等方面上,都比原來廣東高考的要求更高。如何讓我們廣東的學生特別是中下水平的學生更好更快地去適應全國高考,是非常值得我們去研究的,更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情。
在高三的復習中,試卷講評課占據(jù)非常大的比例,足顯它的重要性。但是,很多老師在試卷講評課中往往采取一講到底,或是僅講難題的方式,導致學生都反映聽懂了,但若重新再做卻沒有辦法做出來,既浪費時間,又讓學生容易產生厭煩心理。因此,高三的試卷講評課的有效性問題愈加迫切地擺在我們面前。三年的備考過程中,本人一直致力于高三數(shù)學試卷講評課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在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
為了更好地了解學生在傳統(tǒng)講評課中存在的問題,分析產生這些問題的因素和原因,從而探索出一套更適合學生的試卷講評方式,在每一屆高三入學的第一周我們都會讓學生完成調查問卷《數(shù)學試卷講評知多少》。問卷主要包括:學生對現(xiàn)階段數(shù)學試卷講評課的看法、學生課堂的理解程度、學生課后的應用能力及學生對試卷講評課現(xiàn)狀的想法這四個方面的內容。
從學生的調查問卷中反映出兩個問題,一是他們所說的“明白”,僅僅是停留在“知道”這一道題目該怎么做,而不是真正理解這類題目的原理并銘記在心;二是沒有抓住同類題目的共同點,形成解題的“定性思維”,導致解題的思維方向不明確,也就是說看到一道題目,你應該先做什么接著做什么。
為了更好地暴露傳統(tǒng)試卷講評課存在的問題以及尋求更優(yōu)的講評方式,我們借著2018年廣州市高三綜合測試(一)的契機,實施開展試卷講評課同課異構課——“解三角形”。我們設定了基本情況較相似的高三(7)班(傳統(tǒng)課)和高三(8)班(改進課)作為對比實驗班,通過對學生答題情況的分析、統(tǒng)計、研究,確定將教學的重點放在“等量關系”上。課后,通過在兩個班各找10個學生進行談話,聽同年級高考教師的聽課指導會,以同類變式題目測試的方式反饋教學效果。從反饋情況來看,試卷講評課的導學案模式的教學效果非常明顯,主要是由于這種導學案模式能夠充分暴露學生的解題誤區(qū),讓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錯誤原因,加深印象;可以幫助學生尋找解題關鍵點,比如:知識記憶、理解錯誤;題目條件“翻譯”不當?shù)鹊龋荒軌蛞龑W生形成題目條件與問題之間的橋梁搭建的習慣。
在這三年的全國高考備考期間,我有一個非常深刻的體會:并不是教師講得越多,學生就吸收得越多,就算在課堂中學生自認為聽懂了,課后他們仍然無法獨立完成作業(yè)。因此,在課堂中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讓學生聽懂并且留更多的時間讓學生進行進一步的消化就尤為重要。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起到一個引導的作用,如果在引導的過程當中,我們忽略了學生的接受能力,那我們這個“橋梁”就無法起到應有的作用了。
測試結束后,大部分學生都急于知道自己的成績,這個時候他們的情緒比較高漲,對試卷及自己的答題思路印象還比較深刻,越及時評講試卷能夠收到效果就越好。但我們清楚地知道,除了要批改試卷之外,我們還要面臨龐大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以及導學案設計。
試卷批改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無論采取什么方法,都必定要花費一定的時間。由于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比較龐大,我們正在困惑無法解決時,學校引進了“七天網絡”改卷平臺,每次段考都實行網上改卷,每次改卷一結束就能馬上得到反饋信息,大大減少了我們收集、統(tǒng)計等的工作量,解決了我們在前兩年的研究中存在的反饋慢的問題。
現(xiàn)代教學理論強調,數(shù)學教學是數(shù)學思維活動的教學。在教學中,經常會以教師的思維活動代替學生的思維過程,想當然地認為學生錯誤的原因就是老師所認為的原因。但很多時候,老師存在誤判的情況,導致我們的教學效果低下。
試卷講評的首要任務是對學生每道題目的答題情況作出全面的統(tǒng)計,然后根據(jù)統(tǒng)計情況確定本階段的重點增分點,針對重點講解的題目要進行認真分析,尋找錯誤原因,并完成一至兩個增分內容的導學案設計,其余部分我們可以適當取舍,將詳細解題思路交給學生自己領悟。
本次研究我們最終形成了導學案的基本指導思想:
(1)對于重點講解的題目,我們要將錯誤原因充分暴露給學生。
(2)用層層設問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解題方法,主要針對學生思維中斷導致的失分。
(3)引導學生形成題目條件與問題之間的橋梁搭建的習慣——定性思維的培養(yǎng)。
當前,課程改革在課堂教學層面所遭遇到的最大的挑戰(zhàn)就是無效與低效的問題。由于對新課程理念理解、領會不到位以及由于實施者缺乏必要的經驗和能力,課堂教學改革也出現(xiàn)了形式化、低效化的現(xiàn)象。因此,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當前深化課程改革的關鍵和根本要求。
我們學校的生源處于廣東省的中下水平,文化底子普遍較差,而且近幾年相當大一部分學生轉向術科這一條路,他們學習文化科的時間也變得更少。本次研究主要是為我校高三的數(shù)學試卷講評課形成一個切實可行的導學案模式,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為以后的高三的數(shù)學教學提供一個新的教學方式。試卷講評課導學案模式的實施既減輕了高三學生過重的課業(yè)負擔,同時還能達到提高高考成績和鍛煉數(shù)學思維能力的目的,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減負提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