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鼎市流美中心小學 李 斌
小學音樂是小學藝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合唱教學又是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主要內容,對提升小學生音樂素養(yǎng)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據(jù)新課改對合唱教學的要求,合唱教學應該與實踐教學結合起來,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個人的音樂表現(xiàn)力,還需要建立和他人共同表演的經(jīng)驗,其中一二年級的學生要求能夠有節(jié)奏的跟著曲調有標清的進行齊唱,而三到六年級則要能夠自然準確地進行合唱,并能參與各種音樂活動。合唱教學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樂感,對提升學生綜合素養(yǎng)有著重要的意義。當前各種形式的合唱表演與合唱比賽越來越多,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提升與實踐空間,需要充分重視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的開展,確保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得到提升。
在新課程改革大背景下,核心素養(yǎng)的提出對小學音樂合唱教學提出了更多的需求。要想有效開展合唱教學,就需要先明確當前我國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現(xiàn)狀,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改進。當前我國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雖然受到重視,但是實際教學中也存在相當多的問題需要解決。
首先,教師的課堂教學模式過于單一,仍然采用簡單的教師帶學生唱,灌輸合唱知識的方式,學生被動進行學習,在老師的安排下進行聯(lián)系,過于被動,很難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其次,教師并沒有重視合唱教學工作的開展。與其他教學相比,合唱教學需要教師與全班學生共同參與,教學難度更大,并且需要很多時間來進行練習,教師難以保障每個參與的學生都能夠配合好,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會選擇淡化合唱教學,采用其他教學內容來填補,造成合唱教學時間少,效果差。再者,教學中學生消極,不愿意配合開展合唱學習。在合唱過程中,每個學生都可能在不同的聲部負責不同的內容,這對小學生來說存在一定的壓力,部分學生因為害怕自己做不好而心生退意,表現(xiàn)不積極,直接影響到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
對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開展合唱教學能夠從文化素質、心理素質、審美素質、健康素質以及思想素質等方面全面培養(yǎng)學生,尤其是其學習過程中涉及到的音樂訓練、音樂技巧等對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開展,尤其是核心素養(yǎng)理念的提出,對合唱教學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
美育已經(jīng)成為我國素質教育方針之一,小學音樂教學作為美育的主要形式之一,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其教學中需要堅持的審美原則為:通過藝術表演引導學生參與音樂實踐主動性的參與性原則、通過音樂學習獲得審美體驗的情感性原則、通過音樂學習獲得審美愉悅的愉悅性原則。
在新課改以及和核心素養(yǎng)理念的影響到,小學合唱教學出現(xiàn)了新的內涵,主要變現(xiàn)在以下方面:首先,合唱教學成為美育的主陣地之一,通過合唱教學來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激發(fā)學生的藝術潛力,影響學生的人生價值觀。其次,合唱教學成為學生感受音樂的主要途徑。在合唱教學中會欣賞到很多好的音樂藝術創(chuàng)作,能夠提升學生對音樂的欣賞能力。再者,合唱教學成為訓練學生音樂表現(xiàn)的重要方式。在合唱練習中,學生個人音樂表現(xiàn)能力得到有效提升,還幫助學生積累與他人合作表演的經(jīng)驗,意義重大。
衡量音樂水平高低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合唱水平,合唱教學對小學音樂教學有著重要的意義。當前我國小學階段的合唱教學并沒有全面普及,很多教學功能都無法得以彰顯。根據(jù)我國教育部門頒布的《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小學音樂合唱教學不僅要求學生能夠感受到不同聲部的豐富表現(xiàn)力,還要在不斷地實踐過程中積累與他人合作的經(jīng)驗,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表現(xiàn)力,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才能,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從而啟發(fā)學生成長,幫助學生有效構建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年。
很多學生錯誤地認為合唱學習也就是唱歌,興趣不濃,課堂教學中參與合唱學習的積極性并不高,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想辦法去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教師可以在開始學習之前引導學生進行合唱表演的欣賞,比如為學生播放過優(yōu)秀兒童合唱表演,在藝術欣賞過程中幫助學生感受合唱的感染力,讓學生對合唱有一個初步的認識,明白合唱與唱歌之間的差異,善用表揚與鼓勵的引導學生,激發(fā)學生合唱興趣,在這個基礎上教師向教師提出教學要求,讓學生更容易接受合唱。
很多學生之所以不愿意學習合唱,歸根于認為合唱學習難度大,擔心自己學習效果不達標,與老師的要求離得太遠,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采用梯度教學,在學生開始接觸合唱時想辦法去降低合唱學習的難度,消除學生的恐懼心理,讓學生從心理上接受合唱學習,其后再提升學習難度。在選擇教學曲目過程中,教師需要對曲目有一個難易程度的把握,先簡單后難,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可以先從學生比較熟悉的歌曲開始。比如很多學生都聽過《小星星》,教師可以將這首歌合理編排成合唱形式后引入課堂作為教學曲目,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熟悉合唱的相關技能,培養(yǎng)學生學好合唱的信心,當學生有一定的合唱基礎上逐漸加大難度聯(lián)系。
與個人演唱不一樣,合唱屬于普及性最強、覆蓋范圍最廣的音樂表演形式,相應的合唱教學也不是依靠教師或者單個的學生能夠完成的,它需要師生共同合作,每一個參與其中的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發(fā)音方式與演唱節(jié)奏。在合唱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教學目標進行分化,明確每一堂課需要學生掌握的合唱技巧知識,可以借助教師示范、教學視頻播放等方式有針對性的去提升學生的演唱能力,比如教會學生如何進行呼吸,學會怎樣有效控制氣息,學會轉換聲部,在這個基礎上再進行合唱練習,引導學生在練習中學會在什么時候自己該發(fā)聲。
學生合唱學習除了需要掌握基本的合唱技巧,還需要投入一定的情感基礎,在這個基礎上才能夠獲得更好的合唱教學效果。情感培養(yǎng)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尤其對小學階段學生等來說,情感過于抽象,需要在日常教學中進行積累。教師可以充分借助多媒體技術組織學生進行合唱曲目欣賞,在欣賞的過程中理解合唱技巧,把握不同情感的表達形式。比如,通過為學生播放《七色之光》與《八只小鵝》的合唱表演,無論是合唱的形式,還是其中所流露出的情感都存在很大的差別,在對比中讓學生更好的去理解合唱,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有效的小學音樂合唱教學不僅能夠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班級活動機會,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有著重要的積極意義。要合唱教學有效性得以提升,對教師有著極為嚴格的要求,不僅需要掌握豐富的合唱理論知識,還需要對教學、對學生有著一定的責任感,才能夠在教學中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手段確保合唱教學能有有序開展。在具體教學過程中要做好細節(jié)工作,重視實踐教學的開展,將和常練習、合唱欣賞等多種形式結合起來,推動合唱教學有效開展,確保取得應有的教學效果,實現(xiàn)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最終目標。